《环境昆虫学报》期刊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发布时间:2014-11-11
《环境昆虫学报》简介
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期刊周期:双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44-1640/Q
国际标准刊号:1674-0858
主办单位:广东省昆虫学会 中国昆虫学会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杂志简介】
《环境昆虫学报》,原刊《昆虫天敌》杂志于1978年由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等创办,迄今已出版、发行了29多年,承蒙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和厚爱,各届编委的悉心呵护和辛勤耕耘,在国内外均已有较大影响,对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昆虫天敌》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 数据库等多家检索性期刊数据库收录。随着我国昆虫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原刊《昆虫天敌》由于名称的局限,接受和发表文章的范围显得太窄,不利于本学 科的学术交流与研究成果的推广。
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新出报刊[2007]390号文件),自2008年1月起《昆虫天敌》将正式更名为《环境昆虫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为CN44-1640/Q。
【办刊宗旨】
是以刊登昆虫学领域的原始创新、综合性、理论性为主,鼓励探索自然奥秘,加强知识创新,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以促进我国昆虫学 研究的发展及培养和造就创新型昆虫学科研人才服务。更名后的《环境昆虫学报》仍为季刊,大16开本,每期96页,由广东省昆虫学会和中国昆虫学会联合主 办,庞义教授任主编,主管单位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学报设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等栏目,主要刊登昆虫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成果的学术研究论文,反映现代昆虫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优先刊登农、林、卫生昆虫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外数据库收录
英国动物学记录
【栏目设置】
学报设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等栏目,主要刊登昆虫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的学术研究论文,反映现代昆虫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优先刊登农、林、卫生昆虫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2014年02期优秀论文范文:
1.辽宁省越冬粉虱伪蛹初春羽化率及烟粉虱体内TYLCV的检测 李洪冉;张万民;陶云荔;朴春树;张丹;褚栋127-132
2.不同防治措施柑橘园植绥螨的类群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方小端;欧阳革成;卢慧林;郭明昉;吴伟南133-138
3.松材线虫自然侵染后松树感病进程中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张慧;黄秀凤;徐华潮139-144
4.星天牛趋光性研究初报 黄咏槐;黄少彬;刘海军;BaodeWANG;胡学难;黄焕华145-150
5.不同温湿度下绿僵菌对红缘天牛幼虫致病力的影响 汪敏捷;刘强151-156
6.冀京津地区甲虫物种多样性与区系分布 张越;任国栋;郜振华157-161+163-165
7.云南切梢小蠹微卫星的高通量发掘 袁远;张丽芳;吴国星;朱家颖166-170
8.基于28SrRNA基因的PCR-RFLP分析对赤拟谷盗与杂拟谷盗进行分子鉴定 张汉松;冯照军;程超171-175
9.长木蜂蜂粮中10-羟基-2-癸稀酸测定及功能活性研究 贺春玲;张淑霞;嵇保中176-181
10.一种球蚧类蚧虫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李惠萍;王静慧;张龙霞;刘海峰;刘晓琳182-187
11.利用功能反应模型评价两种寄生蜂混合释放对烟粉虱的防控潜能 王甦;赵静;张帆;郭晓军188-193
12.垫跗螋对红脉穗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钟宝珠;吕朝军;钱军;覃伟权;苟志辉194-198
13.等钳蠊螨对腐食酪螨的捕食作用研究 郭蕾;郑大睿;吴洪基199-204
14.贵州省烟蚜抗药性监测 刘童童;韦兴启;周在军;张西仲;唐兴贵;杨洪205-212
15.不育剂量γ射线辐照对柑橘大实蝇交配前期存活的影响 黄聪;王福莲;张桂芬;李传仁;李咏军213-218
16.西宁地区蜡绵粉蚧寄生蜂绵粉蚧长索跳小蜂的初步研究 李宁;邱丹;陈阿兰;宋小娜;李昕;王生全;冯启武;王海英;王春兰219-224
17.乳白蚁属Coptotermes分子分类研究进展 丁俊杰;喻敏;刘志文;权永兵;庞正平;平正明;王建国225-232
相关论文范文:贵州茶树“花资源”开发及其产业化初探
[摘要]茶树“花资源”是一种无需栽种培育、丰富且可再生的天然资源。文章在对茶树花研究基础上,测算出贵州茶树花的资源总量,指出对贵州茶树“花资源”的产业化意义,提出了茶树花加工的初步设想及今后对其研究和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茶树“花资源”;产业化;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在贵州的经济地位仅次于烤烟、油菜而列第三。大量研究表明,茶树一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芽)、花、果等地上、地下资源都可为人 类所利用。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至今,人类对茶树的叶(芽)及茶果资源已进行了广泛的初、深加工和开发利用,但对其根、茎和“花资 源”却开发利用较少,规模化的开发在贵州范围内目前至少是空白,或者说根本没有开发。多年来,由于资金和技术原因“茶树花”这一宝贵资源却一直养在深闺; 而且茶树花对茶树芽叶产量有一定“减产”影响,所以很多茶农或茶场视之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实在可惜。笔者通过调查,着重贵州茶树“花资源”的开发 利用及其产业化探索,让宝贵的“茶树花资源”为广大茶区及茶农再添一条增收致富的门路。
相关阅读:怎么给《环境昆虫学报》杂志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