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体育科技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发布时间:2015-05-07
《体育学刊》简介
期刊名称:《体育学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期刊周期:双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44-1404/G8
国际标准刊号:1006-7116
主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杂志简介】
《体育学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惟一体育学术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宋尽贤、杨文轩、李元元担任编委会主任,广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文轩教授任主编。2000年入选全国中文体育核心期刊,2002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7年获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部。《体育学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体育索引》(CSA:PEI)、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内外多个知名检索期刊和数据库的刊源,是国内同类刊物中权威杂志。
《体育学刊》原名《体育学通讯》,创办于1987年,于1994年更名《体育学刊》。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体育学刊》有了长足的进步。2002年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574种人文社科报刊排名中居前20位,在体育类期刊中居第二位。发行量在同类刊物中名列前茅。
【读者定位】
我刊重视学术品位,追踪学术前沿,反映体育动态,促进文化传播,为全国近百万体育工作者服务,发行遍及海内外几千所大、中、小学,具有广泛的影响。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2)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当前我国体育学科发展的问题 易剑东,熊学敏,YI Jian-dong,XIONG Xue-min
体育课程改革的学理辨析 张细谦,ZHANG Xi-qian
热现象中的冷思考--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再认识 刘春燕,李青,谭华,LIU Chun-yan,LI Qing,TAN Hua
伍绍祖体育思想初探 王宏盛,WANG Hong-sheng
武术新定义存在的问题及修正途径探析 杨建营,郭芙茉,YANG Jian-ying,GUO Fu-mo
奥林匹克精神的迷失与回归--物质奖励利弊谈 刘玉,LIU Yu
围棋思想史:意义生成与棋论话语 何云波,HE Yun-bo
从公平责任到损失分担之嬗变--近年我国法院裁判体育伤害案件的最新立场 赵毅,ZHAO Yi
我国内部体育纠纷的司法介入 袁杜娟,YUAN Du-juan
论加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必要性 王晓微,陈俊萌,WANG Xiao-wei,CHEN Jun-meng
我国健美操赛事市场开发现状及优化途径 李萍,LI Ping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进展述评 于萌,荆雯,YU Meng,JING Wen
李娜四大满贯比赛报纸标题用语的主要特征 刘琨瑛,林如鹏,LIU Kun-ying,LIN Ru-peng
广州市业余体校击剑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蔡永茂,CAI Yong-mao
从大学精神建构论学校体育文化的价值 黄子响,HUANG Zi-xiang
校园体育文化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在机制 傅强,金林群,FU Qiang,JIN Lin-qun
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测评模型的研制 孙福成,李阿特,SUN Fu-cheng,LI A-te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校本化开发 文蔡雄,WEN Cai-xiong
论缄默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存在与传递 石江年,张建华,张惠珍,SHI Jiang-nian,ZHANG Jian-hua,ZHANG Hui-zhen
体育教法的相对性及选用策略 姚伟华,YAO Wei-hua
体育教师论文发表: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研究
摘 要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本质及意义的理解,对其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师论文发表,课外体育,体育兴趣,学生主体
0 前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确的要求,必将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课外体育活动入手,针对课外体育如何影响学生体育兴趣进行研究。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有浓厚的体育兴趣,就会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并通过体育活动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体育兴趣是一切体育参与的原动力,它能够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内容及强度。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更应该注重于通过课外体育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应该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自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关阅读:《体育学刊》是什么级别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