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ack
月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期刊>>正文

《克山师专学报》学报期刊论文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发布时间:2015-07-08


《克山师专学报》简介

《克山师专学报》学报期刊论文

期刊名称:《克山师专学报》

期刊级别:学报

期刊周期:季刊

国内统一刊号:23-1454/G4

国际标准刊号:1009-3958

主办单位:克山师范专科学校

主管单位:克山师范专科学校


获取相关优质资源      获取2023中科院分区


  【杂志简介】

  《克山师专学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版块栏目:关于科学技术和第一生产力问题的理论探讨、阴阳五行-诸子前的原初哲学、试论曹植辞赋中的个体生命意识主题、谈谈的草圣、经济学、哲学、语言学、政治学、教育教学、图书馆学。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09)有效提升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探讨 丁刚 陈倩

  (113)论民间美术在高校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霍焱

  (115)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以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为例 郭晓颖

  (117)基于项目式和“三明治”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法探讨 陈杏环 武春岭

  (120)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刘畅

  (122)大学生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刘启龙

  (124)西藏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 刘泽国

  (126)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李科峰

  (128)通过普通话训练提高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探析 丁广杰

  (13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蔡丽杰

  (132)透视《秋日传奇》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钟楚

  (134)目的论在中国外宣材料翻译中的运用 姜蓉

  (137)基于隐喻性交际合作原则的李阳家暴访谈隐喻分祈 贺宇 刘景霞

  (140)隐喻在《红楼梦》中的功能与翻译 张洁

  (142)图式理论与商务英语听力教学 张丽 马冬

  (144)专业英语教学与专业双语教学的理论实践探析——以高职院校教学为例 王若梅

  (147)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俄语精读课程教学上应用研究 王洋

  (149)浅议情境教学法与大学艺术生英语教学 李晓烨

  (151)韩国语词汇教学研究——以汉字词数学为中心 肖婷

  (154)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错误个案研究 高双梅

  《克山师专学报》杂志编辑部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甘肃社会科学编辑部投稿:对孔子“中庸观”和“女子观”的辩白

  “对‘中庸’一词含义的理解,本文权且本于以下:《国学知周》2011年1月刊登的欧阳祯人先生的《<中庸>的精神实质>>一文,对人们惯常地认为中庸是和稀泥、明哲保身的荒谬认识和严重曲解进行了修正;对于欧阳先生解说的中庸精神,笔者予以总结一下,概括地说,一言一蔽之,就是让人们随时随地求学问知,以期使立身行事的思想言行达于至高的完美境界。欧阳先生这种理解,大概是从‘中庸’的具体的‘用’(实践)上而言的;其实,观其本意,多是董子竹先生所说的,从生命本体和生命个体两相结合来考虑,而提出来的行事准则和观念。不过,笔者对‘学而’首章的试析,还是从自我认为的观点,即儒家‘天人一体’观念的‘用’上来探讨的,故而笔者‘权且本于’欧阳先生的这种解说。其它一些解说也都可说有异,然而细究起来,多有不妥。”以上的话,是笔者在写的一本名为《对一句话的试析兼及对传统文化的片论》的小册子时,引述欧阳禎人和董子竹两位先生对“中庸”的理解时,所谈到的一些“片论”(“片论”也者,乃是笔者凡俗,无甚高论,只是对某些传统文化的话题,偶有所得的只言片语一类的些微评论),下面笔者就这些“片论”,另写一文,予以引申。“其它一些解说也都可说有异,然而细究起来,多有不妥”,此话非虚,论略如下:比如林语堂说是:“他通常富有庸常的见解,喜欢随和与克制,痛恨抽象理论与逻辑极端,、、、、、意思是他要听取两种对立的观点,给双方各打百分之五十的折扣。”这是妄说;比如闻一多说是:



热门问题解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