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ack
月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期刊>>正文

《民俗研究》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发布时间:2016-02-11


《民俗研究》简介

《民俗研究》论文发表

期刊名称:《民俗研究》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期刊周期:季刊

国内统一刊号:37-1178/K

国际标准刊号:1002-4360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获取相关优质资源      获取2023中科院分区


  期刊简介:《民俗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目前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俗学理论刊物。《民俗研究》杂志向国内外读者全面介绍中国民俗和民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国家确认的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该刊自创办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能够代表中国民俗学最高学术水平的杂志”,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全世界将近5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它的读者。 《民俗研究》由国内知名民俗学者组成编委会,编委会主任齐涛,现任主编叶涛。编辑部设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民俗研究》刊发的各类文章,注重学术质量,提倡学术创新。 《民俗研究》为季刊,每期272页,每季末月出版,全国邮局发行。

  期刊栏目:

  杂志设有学术论坛、田野调查报告、民俗史、民俗学史、民俗书林、学术信息等栏目。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民俗研究》编辑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的香火观念与进香仪式 张珣

  从民间信仰看川西北尔玛人的生态意识 李祥林

  苏北运河一座庙宇的皇家化与地方化--以皂河“敕建安澜龙王庙”为例 杨渝东

  南岳朝香与当代女性宗教信仰调查与思考 李琳

  民间武术的“礼治”传统及神圣运作--冀南广宗乡村地区梅花拳文场考察 张士闪

  乡村梅花拳的公益观念与生活实践--冀南广宗县北杨庄梅花拳调查 张兴宇

  从具象到抽象,从市井到民族--民俗元素在黄飞鸿电影中的记忆建构作用 彭伟文

  从乡厉到无祀:基于闽西四保的考察 刘永华

  墓志源流考论 顾春军

  旧俗、新知与政治:辛壬之际官定历书的改制与编定 朱文哲

  “星期四”民俗考--多维多国的视角 朱耀云

  民间故事讲述的话语互动及其田野研究 祝秀丽

  信仰资源的建构与首次分配--以山西洪洞地区的通天二郎信仰为对象 王尧

  IT 笑话:网络社会中的新民间叙事 吉国秀,胡安亮

  中文核心2015投稿: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摘 要]施坚雅模式是指以市场史、人口史和城市史为内容并以区域体系理论和集市体系理论为主要方式的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的理论,从客观上来说,虽然施坚雅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但得力于施坚雅模式,中国的近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所以说,施坚雅模式仍不失为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有借鉴价值的资源。

  [关键词]中文核心2015投稿,施坚雅模式,中国近代史,研究

  施坚雅先生曾发表过三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经济研究的专题,为中国近代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其中前两篇对民国早期中国农村市场的开拓与迁移做了研究,为施坚雅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两文的发表时间与近代史学家关于“近代”的定义刚好吻合,另外一篇,则分析了新中国成立时期关于商品流通以及市场建设等问题,可以认为是对施坚雅模式的进一步稳固。施坚雅模式认为中国再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结构必然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模式,而且在这一阶段中,农民的活动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反映了施坚雅模式从中心地区和边远地区进行研究的理念核心,笔者以为,施坚雅模式两种体系理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研究范畴,其中集市体系理论代表的是中国的乡村社会,区域体系理论代表的是城市社会,本文着重研究施坚雅模式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的意义。


热门问题解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