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智能住宅小区弱电机房防雷措施-职称论文网
所属栏目:电力论文
发布时间:2011-05-25 08:50:41 更新时间:2011-05-25 08:53:40
现代化智能住宅小区弱电机房防雷措施
韦小琼 王超 宋艳华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智能小区也越来越多,对智能小区弱电机房的雷电防护问题也受到了物管公司及住户的高度重视,对防雷、防电磁脉冲等保护措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这些原因,本文针对现代化智能住宅小区弱电机房的防雷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雷电 智能小区 弱电机房 防雷措施
一、弱电设备雷电危害的主要原因分析
(1)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
(2)感应雷:是指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感应雷虽然没有直接雷猛烈,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
(3)雷电波侵入:是近年来由于微电子的不断使用引起人们极大重视的一种雷电危害形式,同时其防护方式也不断完善。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击引起的,而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在电源和通讯线路中感应的电流浪涌引起的。
二、弱电机房设备防雷措施
按照防护范围可将弱电设各的防雷措施分为两类,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以下将对弱电设备防雷进行探讨。
1、弱电机房外部防雷措施
外部防雷主要是指建筑物主体的防雷,一般是防止建筑物或设施避免直击雷危害而采取的防雷措施。它主要是通过接闪器(包括避雷网、避雷带、避雷针等)利用引下线将雷电流引至接地体,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首先是使用建筑物的接闪器、引下线将主要的雷电流引人大地,其次是在将雷电流引人大地的时候尽量将雷电流分流,避免造成过电压危害设备;第三是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属部件以及钢筋可以作为不规则的法拉第笼,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第四是建筑物各点的电位均衡,避免由于电位差危害设备;第五是保障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降低雷击建筑物时接点电位损坏设备。
2、弱电机房的内部防雷措施
在国际标准0EC 6131 2—1中描述的分区防雷的观念已被证实是合理的、有效的。这个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过电压到达终端设备造成损害之前,逐级地减少它至无害的水平。由外到内, 防雷分区 (LPZs)被定义如下:
LPZ 0A:在建筑物外部,不受外部保护装置保护的区域。可能遭受直击雷,对雷电磁脉冲没有任何屏蔽防护。
LPZ 0B:在建筑物外部受外部防雷装置保护的区域。对雷电磁脉)中没有任何屏蔽防护。
LPZ 1:建筑物内部区域。有小部分雷电能量进入的可能性。
LPZ 2:建筑物内部区域。有低的浪涌过电压进入的可能性。
LPZ 3:建筑物(也可能是设备的金属外壳)内部区域。没有雷电磁脉冲产生的干扰,也没有浪涌过电压。
由此可见,防雷保护由外到内进行多级保护,0区为直击雷区域,最危险,由外部防雷系统进行保护,越到建筑物内部则越安全,受损害的机会越小。因此我们在线路由一个分区进入到另一个分区的地方安装浪涌抑制器,按照不同分区的具体要求安装相应等级的浪涌抑制器。多级浪涌保护:即根据电气、微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及不同受保护程序和所属保护层确定保护要点作分类保护;根据雷电和操作瞬间过电压危害的可能通道从电源线到数据通信线路都应做多层保护。
2.1电源部分防护
弱电设备的电源雷电侵害主要是通过线路侵入。高压部分有专用高压避雷装置,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应有三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二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问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避雷器或保护器,作一级保护;在二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至二次低压设备的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保护器,作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或保护器,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限幅)技术即采用高吸收能量的分流设备(避雷器)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量分流泄入大地,达到保护目的,所以,分流(限幅)技术中采用防护器的品质、性能的好坏是直接关系网络保护的关键,因此,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器或保护器至关重要。
2.1.1电源一级防护
通常将配电系统第一级防雷保护设计为:使用10/350μs波形、通流容量15-25kA每线,8/20μs波形、通流容量60-100kA每线的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将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4000V以下。所有接线用16mm2股铜线连接,地线用25mm2多股铜线连接。可选用开关型电源防雷模块或者电源防雷箱。
2.1.2 电源二级防护
按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二次雷击参数要求,依据雷电分流理论,可分配到电源线路系统的雷电电流为8/20μs波形75kA,则对于TN系统,每线可分配8/20μs波形雷电流18.75kA,考虑到保护的裕度,作为配电系统电源第二级防雷,需使用8/20μs波形、通流容量40kA每线的电源电涌保护器将4kV的线路残余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2500kV以下。为防止浪涌保护器遭受雷击后损坏后,电源对地短路,需要在浪涌保护器前安装空气开关作为短路保护装置。
2.1.3电源三级防护
依据智能建筑配电线路设计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各种电子机房内设备的重要性,将配电系统按第三级防雷保护设计为:使用8/20μs波形、通流容量10kA每线的电源电涌保护器将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1500V以下。可选用限压型电源防雷模块或者电源防雷箱
2.2信号部分保护
感应雷由通信及网络线路入侵设备,电压将击穿通信及网络线路电缆外皮,使高压侵入网络系统,因此仅做好电源部分防护是不够的, 还应做好信号部分的防护措施。信号保护器可采用通流容量大的粗保护与具有快速反应的细保护相结合的多级保护电路,将来自信号线路上的感应电流通过臂电支路泄放到大地。对子信息系统,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粗保护量级根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确定,细保护要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进行选择。
2.3接地处理
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弱电设备的防雷接地工作,比如室外摄像枪添加避雷针,防雷接地网覆盖完善,通信线路全部通过地下室走线,不得不在园林中走线的通信线路必须穿套金属管,金属管每隔一定距离就接地,保安岗亭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将大大减少弱电设备在防雷设备上的投入,更能高效,稳定。
3 做好运行维护
3.1 防雷设施安装之后,应检查所有接线是否正确安装,然后运行测试,看系统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有无异常情况,如有,应及时检查,直至整个系统均正常运作。
3.2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建筑物及机房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宜每年进行一次测量。
3.3 雷雨季节中要加强外观巡视,如检测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转贴于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住宅小区的弱电机房的防雷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好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及接地等措施,尤其是对弱电设备的浪涌保护更不容忽视。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作出经济、合理及有效的防雷方案,保证整个小区弱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3】 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智能建筑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6/T50314—2000.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