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10kv变配电室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电力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电力论文
发布时间:2011-06-03 09:08:10 更新时间:2011-06-03 09:12:09
小议10kv变配电室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
(魏杰 张晓娴)
摘要:本文分析了变配电室内施工的具体特点10kV,并针对变配电室内施工控制比较复杂,并提出了便于分解施工中安全、进度、质量控制的控制模型及其补充,利用控制模型分解了安全、进度、质量控制的内容,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变配电 设备安装 质量控制
一 工程概况
某10kV变配电室内有2000kVA变压器4台,1600kVA变压器2台,高压柜14台,低压柜69台直流屏3台.低压柜每23台1列,共3列.每列分为左右两段,每段各有1台变压器供电.每列中间1个柜子即12号柜为联络柜,联络柜可以采用手动、自投不自复、自投自复3种工作方式.低压总开关、普通的动力及照明开关具有失压脱扣功能.高压柜14台1列,中间的1台高压联络柜(手动联络)将6台高压出线柜平均分为两段,高压柜由甲、乙两路高压电缆(来自不同的35kV变配电室)提供电源。
二 控制模型设想
为确保工程的进度和施工质量,变配电室内施工开始前笔者将整个变配电室内的施工在理想静态情况下分解为设备安装准备、设备安装、设备调试、送电前的准备、送电5个控制关键段和界点1、界点2、界点3、界点4、界点5五个分界点,见图1。
界点1、界点2、界点4分别是设备安装、设备的调试、送电3个控制关键段的起始点,笔者认为只要在这3个控制关键段的起始点之前完成相应的施工条件的准备,关键控制段的施工进度即可得到有力的保证。因此各分界点控制(即为各控制关键段的施工条件的控制)便成为施工进度控制的重点而5个关键段是工程实施的过程,施工进度在得到各个分界点条件保
.
图1 控制关键段和界点划分图
障的情况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的控制问题便凸现出来,成为各个控制关键段的控制重点。同时各个关键段内部尤其是工序较多的控制关键段内存在各个工序的穿插,条件互相制约,也存在少量的进度控制工作,比如设备安装阶段。
三 工程实践
3.1 安装准备阶段的安全、质量控制
(1)仔细审学图纸,提出图纸会审,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2)设备招标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确定设备型号、尺寸,并核对变配电室门洞的尺寸。并根据现场情况对设备分体运输或者是整体运输提出具体要求。
(3)设备制造阶段,甲方和监理要到设备厂家进行监督,确保设备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4)设备安装前要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设备吊装施工方案,报监理和甲方审批后方可进行设备吊装,吊装时,总包、分包、监理各方必须到场旁站,进行监督。
(5)严格按照图纸及厂家提供的基础图进行基础、接地装置及管线的预留预埋基础的预留预埋时,电气施工人员要与土建施工密切的配合,确保槽钢基础的水平度、平行度符合规范要求。槽钢基础施工完毕后要利用水平仪进行实测,当槽钢基础的水平度和平行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时,要进一步进行调整,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为止。
3.2界点1(对应于设备安装的条件准备)的控制
(1)电业局审图部门对设计院设计的一次原理图的审核确认完毕。
(2)原设计院对设备中标厂家提供的高低压配电系统二次原理图审核确认完毕。
(3)设备到场以后,监理验收完毕且资料齐全,在此笔者着重提醒在开箱检验以后,设备资料和厂家提供的配件及钥匙等要设专人管理,经常有重要资料及钥匙丢失的现象。
(4)施工组织设计和设备吊装方案编制审批完毕。
(5)基础槽钢和接地及其管线预留验收完毕,地面完工。
6)墙面和顶板的吸音龙骨施工完毕。
3.3 施工阶段的安全、质量控制
设备施工阶段主要包括:高低压柜的就位、高低压柜内铜排穿引安装及二次线的穿引敷设、高低压桥架的安装、母线的安装、风管的安装以及吸音墙面的安装,这一阶段的安全、质量控制包括:
3.3.1 设备安装中各工序要严格按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
3.3.2 熟悉并熟练掌握《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3.3 抓好设备安装内的常见质量通病,做到重点突出,对于以下各类质量通病,逐一排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整改。
①常见的设备质量问题(1)零排缺件(2)母排的固定支架数量不够(3)个别开关的复位按钮不能复位(4)个别元器件的缺失(5)设备外壳的接地线线径过小或未直接与接地体连接。
②设备安装的质量问题(1)变压器的工作接地不符合规范要求:通常的施工方法是将设备的槽钢基础与接地体上预留的接地扁钢连接。 (2)接地铜辫子与设备和接地体连接未采用接线鼻子(3)高低压柜的柜体之间的拼缝过大。
③桥架、母线安装的质量问题(1)桥架、母线支架的接地不满足规范要求(2)桥架与桥架之间的闪缝过大(3)桥架不平整,有起翘的现象(4)桥架的吊杆露出横担的丝过长(5)没有按规定设置防晃支架、伸缩节等。
3.4 设备安装阶段的进度控制
由于设备安装阶段内部工序较多,其内部彼此之间形成了互相制约的条件因素,对于其内部的进度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 高低压柜就位完毕,进行桥架漏斗的实测实量,工期比较紧的情况下,一旦槽钢基础预埋完毕,并且柜子的外形尺寸确定下来便可进行桥架漏斗的实测实量,要充分考虑桥架漏斗的制作周期,以防延误工期。
(2) 做好变配电室桥架、母线、风管、设备的综合平面图.确定好位置、标高。如果它们之间的标高或者位置出现矛盾,原则上应优先考虑设备的位置和标高,再考虑母线的位置和标高,然后再是风管的位置和标高,最后是桥架的位置和标高。
(3)设备的就位安装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依次进行,以便于后续设备的运输和安装。
(4) 实际上变配电室设备安装阶段,高低压柜铜排穿引及二次线的敷设,封闭母线的安装、风管的安装、桥架的安装、顶板的吸音板材的安装,这样安排尽最大可能的减少了相互之间的破坏及污染,使得进度得到了保证。
3.5界点2(对应于设备调试的条件准备)的控制
(1)设备调试及送电方案编制审批完毕(2)设备调试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准备齐全(3)调试人员到位。
3.6 设备调试阶段的安全、质量控制
(1)变压器、封闭母线、真空断路器、高压电缆的耐压试验。
(2)变压器要测量各绕组的直流电阻值。
(3)高压真空断路器要做失压脱扣试验和重合闸试验。
(4)直流屏的试验(5)计量CT和PT的试验。
(6)低压电器设备的试验。
(7)低压柜与低压柜之间联络用低压断路器接三相电进行模拟试验。
(8)高压柜I段和Ⅱ段联络试验。
因为调试危险系数较高,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调试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调试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调试方案进行,调试过程、调试结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7送电前的准备阶段的安全、进度、质量控制
送电前的准备阶段,是对界点4(对应于送电的条件准备)拉伸的动态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对下列工作内容进行了逐条落实:
(1)计量表的安装;
(2)负空装置的安装;
(3)进线保护的整定;
(4)各种合同协议的签订;
(5)运行规程的编制;
(6)运行人员的取证、培训;
(7)变配电室内安全用具的配备如绝缘板、灭火器、绝缘手套、绝缘鞋、验电器、标志牌、规章制度牌、接地线、应急灯等;
(8)直流屏的充电,便于高压柜的操作;
(9)与高压检察员联系,组织电业局对施工进行检验;
(10)送电方案审批完毕,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比如设备厂家等到位,操作票填写合理、完善。
3.8 送电阶段的安全质量控制
(1)送电顺序必须严格按照送电方案执行,操作过程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2)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充分了解配电室内的一二次配电原理。
四 控制设想模型的补充
上述控制模型为进度、质量、安全的控制分解提供了很直观的工具在动态控制的过程中,笔者为了明确各相关责任方对10kV变配电室内的安装过程中的责任,对以上模型作了补充—增加了管理职能分工表对应上述分。
五 结束语:低压出线采用电缆和封闭母线,变压器与低压柜之间的连接采用封闭母线,由于变配电室内工序穿插较多,存在设备安装,吸音墙面安装、桥架安装、母线安装、风管安装、设备调试等工序,以设备、桥架、封闭母线安装为主线,则存在多种工序的多因素制约,需要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