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如何开展监理工作-建筑设计论文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6-22 08:00:57 更新时间:2011-06-22 08:46:54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如何开展监理工作
吴剑辉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各种内部、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一个环节的疏于监督管理,都会埋下无穷隐患。本文拟从建筑工程的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对工程项目质量监理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监督 施工管理 保证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各种内部、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一个环节的疏于监督管理,都会埋下无穷隐患。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根据,做好提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一、事前质量预防
事前控制是事中控制的基础,是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事前控制(也称主动控制),又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控制。因此,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是贯彻以预防为主,事先控制的原则,切实做好事前控制工作,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势在必行。
1、严格履行施工合同,加强合同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之间除工程承包合同外,还必然存在着一种买卖关系,承包商往往以营利为目的,用最少的成本完成工程的施工,得到最大的利润,有些承包商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不能完全自觉地履行工程施工合同,给工程项目造成较大隐患或重大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要使承包商能保证按设计要求、设计位置、设计尺寸和几何形状准确无误地进行放样、施工,除对建设项目中的各分部、分项加强检查外,还要加强合同管理,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形成以工程施工合同为依据,以规范、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文件为准绳,做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为目的的规范化作业。
2、加强质量意识,规范质检程序
在工程施工前,监理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
3、 审查施工方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编制的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重要综合性技术文件。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的重点是:总体布置是否合理;技术措施是否得当;施工程序安排是否合理;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是否可行。施工组织设计未经监理总监审批,不准开工。通过这一工作,督促施工方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检查落实,从而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4、 搞好图纸会审工作
施工图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施工测量是建筑产品由设计转为实物的第一道工序,而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本元素,因此,认真搞好图纸会审、测量复核和材料检验是搞好质量事前控制工作的重要技术措施。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把好这一关尤为重要。掌握和熟悉各种资料、设计图纸及规范是材料供应的依据,严把材料质量关。各种材料必须要有合格证、质保资料, 双控材料还要有试验、化验单, 部分材料要有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检查混凝土等材料的配合比,发挥监理的监督及指导作用,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图纸会审由项目总监协助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先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结构特点,施工要求、技术措施和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使参加施工的各单位人员思路一致,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中出现失误。
5、 高度重视、认真处理设计变更相关事宜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以及纠正设计错误和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设计变更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设计变更要尽量提前,最好在开工之前就发现,或在施工之前变更,防止拆除造成的浪费。
二、事中动态质量控制
事中控制是问题发生时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纠正偏差的一种控制,也叫实时、现场控制。事中控制要求严格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事中控制的时间长,工种多,干扰多,难度大,是监理工作的主体。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管理制度,实行旁站监理
旁站监理是指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时实行旁站监督,即监理人员始终在现场监视操作过程,防止或纠正施工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要求的事件,限制不正当的行为,以保证承包商的施工过程、施工操作和施工结果满足施工合同、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要求。旁站监理是工程建设监理活动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因要旁站监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建设工程现场实践经验,对所监督的施工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和过程有透彻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达到预控管理。
(二)按规定督促对部分材料进行随机见证取样
在材料监理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现场原材料的试(化)验工作,同时在监理委托合同中明确规定:为提高试(化)验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确保工程质量,甲方同意监理方独立对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质量保证内容进行必要的检查检验,施工单位的检验工作可在监理方指定的具有省一级实验资质的试验室中进行(主管部门有更高要求的,按主管部门要求),监理方负责审核,以确认施工单位提供的试(化)验报告。监理方在对现场材料的质量监理中,应严格按照材料质量监控流程,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合同及材料监理细则办事。
(三)现场巡视
1、施工方人员情况:承包商管理人员是否到位,质检员、技术员是否能及时发现问题,现场管理是否有序等。
2、机械设备的完好程度和适应情况:设备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及其性能和数量是否满足施工需要,有无可能造成质量隐患和进度隐患等。
3、材料质量、有效、使用及供应情况:由于工程材料种类繁多,品种各异,对不同批次的质量检验,通过巡视可以随时发现不同批次的材料进场情况和掌握第一手资料与承包商进行核对,在巡视过程中还可以对承包商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如材料的存放和使用是否合理,用量能否达到规定要求等。
4、施工方法情况:承包商须严格按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如果随意更改或抄近道“走短路”,降低质量,监理通过巡视就可以发现问题,进行制止。
以上诸多影响质量的因素,通过巡视,可及时发现质量低劣的先兆或许多警告信号,及早解决工程质量问题或采取预防措施。
(四)、平行检验
平行检验强调的是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某些工程部位、试验、材料等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进行质量判断的能力。由于工程建设监理不是单一的管理专业,还必须有必要的验证性的具体工程建设实施行为,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针对某些工程部位、试验、材料等,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检测手段,进行检测验证达到一切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为加强质量过程控制提供有力依据,实现监理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保证监理工作的高水平,高效率。
(五)、调动施工人员自我控制的积极性
广大施工人员,尤其是生产第一线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是工程计划、方案的最终执行者,所以他们的自我控制积极性和能力对监理工作的有效性相当重要。反之,不管监理人员素质如何高,工作如何到位,如果施工人员素质很低,或是自我控制的积极性很低,监理工作的效果也不会好。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监理人员不论什么事情都去管,也有些业主单位不相信施工单位,要求监理人员什么都去管,却忽视了施工单位才是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主体,因而严重挫伤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结果适得其反。施工人员的自我控制是施工人员主动控制自己的施工行为,是自愿的,有助于发挥施工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施工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施工中问题,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及时准确的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施工人员的自我控制也可以减轻监理人员负担。所以监理人员要注意调动现场施工人员的自我控制的积极性,切勿做施工单位的施工员、质监员,以保证监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事后验收质量控制
事后控制,又称被动控制,其控制方式是指根据当期施工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分析比较,提出控制措施,在下一轮施工活动中实施控制的方式。它是利用反馈信息实施控制的,控制的重点是今后的生产活动,其控制思想是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好。
当分部、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事后验收是质量问题的最后补救措施,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欠缺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质量又尽量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开展监理工作,就是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对重点环节及重要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危险部位进行反复抽查,督促参建各方切实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条文,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傅鸿明,黄励思.工程监理务实[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 黄如宝等.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3] 韦立志,聂相田.建设监理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