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及现状的再探讨论文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03-10 09:02:44 更新时间:2012-03-10 09:32:43
管剑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新技术不断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使得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甚至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建筑施工论文将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目前的现状展开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 发展方向 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成了一大批设计新颖,技术难度高的建筑物,取得了一些列显著的成绩,充分显示的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与实力。超高层建筑结构与新型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我国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一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桩基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混凝土灌注桩技术发展比较快,适用于任何土层、承载力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是其主要的特点,目前已施工的混凝土灌注桩桩径达3米、孔深可以到104米。在灌注桩施工中,国内还对后压浆技术进行了研究应用,采用后压浆技术后,可减少桩体积40%,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1)沉管灌注桩技术
在对沉管灌注桩进行振动、锤击基础上,对一些新工艺的沉管桩、沉管扩底桩、直径500毫米以上的大直径沉管桩等等新桩型进行了研究。逐步扩大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应用范围,对由于起吊不当、偏打、打桩应力过高、挤土、超静水压力等原因而产生的施工裂缝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2)挖孔桩技术
挖孔桩施工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挖的直径达到3.4米,超大直径挖孔桩扩大头直径能够达到6米。在一些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还出现了施工深度能够达到60米的超深人工挖孔桩。
(3)大直径钢管桩技术
在建筑物密集地区高层建筑中应用此技术比较多,有利于防止挤土桩沉桩时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这一技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4)CFG桩复合地基技术
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采用长螺旋钻成孔管内泵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间土和褥垫层组成的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形式,适用于饱和及非饱和的粉土、粘性土、砂土以及淤泥质土等多种地质条件。在相同的条件下,CFG桩复合地基的综合造价,仅为灌注桩的一半以上。
(5)桩检测施工技术
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是桩检测施工技术的两项主要的内容。后者主要是进行动力方面的检测,目前,我国桩基动力检测的软硬件系统逐渐的与国际水平相靠拢。已编制了相关的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以及高应变动力试桩规程等,对桩的检测和验收将会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为了适应不同的坑深以及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深基坑支护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钉墙
费用低、施工方便是其主要的特点,比较适合深度不超过15m的、对周围环境保护没有十分严格要求的工程。因此,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在软土地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运用。
(2)地下连续墙
比较适合基坑较深、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深基坑施工工程。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的建筑施工中,对此技术的使用比较的普遍。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实施可拆式锚杆等特殊措施,与锚杆,降水,土方同步进行,以解决地下连续墙的锚固等问题。
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也得到了相关的研究与和应用。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可以提高支护墙刚度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墙厚度可以减薄,同时内支撑的数量可以进行相应的减少。由于曲线布筋在张拉后会产生相应的反拱作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支护墙地的变形,支护墙裂缝少,从而提高了抗渗的性能。因此,在解决了设计以及施工工艺之后,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会有不错的发展趋势。
(3)内支撑技术
目前,H型钢、钢管、混凝土支撑等技术在我国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按照基坑形状,有对撑、角撑、桁(框)架式、圆环式等布置方式,在施工中可以将多种方式混合使用。圆环式支撑具有受力合理的特点,能为挖土提高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一些深、大基坑土方的开挖,目前多采用反铲挖土机下坑,以分层、分块、对称、限时的方式来进行,以减少时空效应对其的影响,防止支护墙发生变形。
(4)逆作法施工工艺
逆作法或者半逆作法具有有效地降低施工费用、加快整个工程地施工进度,还能较好地控制周围环境地变形的优势与特点,有多层地下室地深基坑工程中应用比较的广泛。也可以应用于施工地铁车站、高层建筑的多层地下室以及车站广场人防工程等等。将此施工工艺在软土地区应用,将可以有效解决中柱桩承载不足,防止中柱桩过多等问题。
二 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我国建筑结构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技术混凝土材料,对其生产、施工以及性能改进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充分。
1 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泵送技术
(1)预拌混凝土技术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数量和比例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随着预拌混凝土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混凝土泵送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例如上海金茂大厦,泵送高度可以达到382.5米,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2)混凝土外加剂技术
随着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大,极大地推动了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各种减水剂)的发展。自流平混凝土、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喷射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以及泵送混凝土等都是这种技术广泛应用的一种反映。
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已经能够运用多种材料,像无机超细粉、粉煤灰等材料,超塑化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都目前为止,已经掌握了配置1 00米多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并在国家大剧院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除此之外,一些特种的混凝土,例如纤维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也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我国在高层建筑的桩基承台或者箱基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根据相关的了解,拟建的中央电视台主楼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实例,也充分说明了我国施工技术水平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来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1)对进行混凝土进行试配。
(2)按照混凝土用量,对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现场泵车、备用电源、混凝土罐车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以保证现场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
(3)混凝土适宜采用斜面推进、大斜面分层下料,分层振筑的方法。
(4)现场测温设备应该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微机自动测试仪”,不断适时的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监控。
4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随着新Ⅲ级钢筋和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的逐步推广,以及开发研究的新型预应力锚夹具的广泛应用,都为推广预应力混凝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是大跨度预应力框架和高层建筑大开间的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等,后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能减少板厚、减低高度、减轻建筑物自重等。
5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模板脚手架体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竖向模板经历了从小钢模一钢框竹胶合板到全钢组合大模板的发展过程,组合钢模板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体系,木胶合板模板使用量也比较大。木胶合板模板和竹胶合板模板体系(欧美多采用铝木结合)在国内的使用比较的普遍。全钢大模板优点很多,具有拼缝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不容易漏浆;刚度比较大,构件不易变形、鼓肚;周转的次数也比较多;模板表面平整光洁,成型质量好等等都是其优点的主要表现。
除此之外,模板脚手架技术、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结构安装技术、建筑防水技术、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里不再一一讨论。
综上论文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技术逐步迈向新的台阶,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尽管如此,建筑行业还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努力开拓技术新领域,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不断实现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闵旺荣.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12).
[2]周宇.某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D].2008.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