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03-10 09:29:51 更新时间:2012-03-10 09:12:51
何永太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混凝土浇筑量也越来越大。在施工时,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房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筑施工论文探讨了施工材料的选择,分析了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加强技术控制,以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工艺
从目前建筑业的总体发展的现状来看,混凝土作为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的青睐,并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必将不断提升。加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从施工过程的各个步骤入手,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一)水泥的选择
水泥的使用要根据建筑用途的不同而加以选择。内部混凝土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而中热硅酸盐水泥则需要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它抗裂性能好,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当环境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二)骨料选择
粗骨料宜优先选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连续级配骨料配制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用量,达到相应的强度,使混凝土均匀、易密实;而用碎石拌制的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抗裂性能。
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通过试验表明每立方混凝土能够减少水泥用量20~25kg,通常,每立方混凝土减少10kg水泥,在绝热温升中,温度就会降低1℃。
(三)掺加粉煤灰
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有益。在混凝土工程中,掺入的粉煤要选用细度合格、质地优良的粉煤灰,掺入量一般以15%~20%为宜。
(四)优化配合比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要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尤其是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保水性,要反复进行试验,以选出比较合适的配合比。
二、混凝土施工工艺
(一)混凝土的运输
采用泵送混凝土时,除了按JGJ/T10-95规范规定进行施工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沁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要使用串筒浇筑,尤应控制拌合物的塌落度。
2.输送管道的配管线路最短,管道中尽量少采用弯管和软管,要避免使用弯度过大的弯头,管道末端活动软管弯曲不得超过180°,并不得扭曲。泵机出口要有一定长度的水平管,然后再接弯头,转向垂直运输,垂直管与水平管长度之比最好是2:1。水平管长度不小于15m。
3.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应充满料斗,料斗内混凝土面最低不得低于料斗口 20cm。混凝土应保证连续供应,以确保泵送连续进行,尽可能防止停歇。万一不能连续供料,宁可放慢泵送速度,以保证连续泵送。当发生供应脱节不能连续泵送时,泵机不能停止工作,应每隔4~5min使泵正、反转两个冲程,把料从管道内抽回重新拌合,再泵入管道,同时开支料斗中的搅拌器搅拌3~4转,防止混凝土离析。如果泵送停歇超过45min或混凝土离析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排除管道内的混凝土,经清洗干净后再重新泵送。
(二)混凝土的浇筑
1.浇筑方法
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失去流动性后浇筑困难时,不得二次加水拌合使用。 浇筑时可采用全面分层,在第一层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混凝土还未初凝,就接着浇筑第二层,逐层连续浇筑;也可分段分层,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它各层;或是采用斜面分层,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这种浇筑方法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浇筑时斜面坡度不宜大于1/3,
2.浇筑混凝土时的注意事项
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后浇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必须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保证接茬质量);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派专人看护模板,发现模板有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楼梯混凝土宜自下而上连续浇筑完成,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三)混凝土的振捣
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棒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交错式”的次序移动。插入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30~40cm,不大于50cm。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直上直下”,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及表面泛出灰浆为准。砼的振捣顺序为从浇筑的底层开始逐层上移,以保证分层砼之间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下部布置三道振动棒:第一道布置在砼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中间,第三道布置在坡角处,振捣下部砼,使之自然流淌成坡度,然后全面振捣。
(四)控制混凝土泌水
混凝土泌水会造成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增大,严重时会诱发贯通性裂缝。要控制混凝土泌水,一是开设排水孔,使泌水从孔中排出,流向排水沟;二是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的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另外有意识地加强两侧模板处的混凝土浇筑强度,这样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水潭,之后,用软轴泵及时排除泌水。
(五)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混凝土浇筑到顶后,及时把水泥浆赶走,排不出的泌水,人工用棉纱沾出,然后用刮杠将混凝土表面按标高刮平,之后用木搓反复搓平,在终凝前,即混凝土表面处于人脚踏不下陷的时候,再用木搓二次打磨压实。
(六)混凝土的养护
采用内散外蓄综合养护法,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温升值,大大缩短养护周期。对于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尤其适用。根据热工计算,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不大于25度,混凝土浇筑完抹面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及时蓄水养护防止混凝土內外温差过大而造成温度裂缝。用水浇湿保养,混凝土硬化3~4小时后,底板与顶板均筑堰蓄水3~5厘米进行养护,墙板采取不间断淋水保温,采用这些养护方法不得少于14天,墙板侧模的拆除也不少于7天。以上养护措施的实施对房屋应用超长无缝结构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混凝土测温
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和温降的变化规律,对混凝土进行全过程的监测控制。
1.设专职测温员,将当日测温表项填写完整并签字后,及时交给技术管理人员,使管理层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各管理层应及时对有代表性的孔位掌握测温记录值,绘制该孔位的中部温度和上部温度变化曲线,以便准确推算温度变化趋势,确认是否增加覆盖和采取其他措施。测温范围包括: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养护温度。
2.测温工具选用半导体液晶显示温度计。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25℃时,若在混凝土温升阶段,要尽量减少覆盖,尽量让其降温;若在混凝土降温阶段,要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
3.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混凝土升温和恒温阶段每隔2小时测温一次。当砼温度达到平稳正常后,撤除保温和测温。
三、论文结语
总之,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作业,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照经过论证的方案进行施工作业,而且只有加强了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所以要在施工中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山西建筑》,2011年第27期。
2. 杨迪、高文君:《浅谈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第30期。
3. 刘斌斌:《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第35期。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