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2-04-23 11:52:50 更新时间:2012-04-23 11:59:49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针对信仰危机给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有效的提出了改进方法及加强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树立优秀党员干部形象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以重建社会民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关键词:信仰;现代社会;危害;思想政治教育
1、信仰危机在现代社会的表现
当前现代社会正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整个社会处于高度优化整合之中。在这种“求变”的大环境下,一方面,国民以前建立的信仰体系与现实生活出现不符合、不适应;另一方面,多种不同的思想涌入开放的国门,信仰文化由一元独存变为多元并存,客观上给国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在这样的双向作用下,许多人便开始怀疑原有信仰,重新思索生活的意义。旧的信仰体系需要调整,新的信仰体系亟待建立,这就使整个社会陷入了信仰危机之中。我国当前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信仰缺失
信仰缺失是当前我国社会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当代年轻人属于典型的信仰缺失群体。他们对于上个世纪共产党员为了理想英勇献身的精神,表现出更多的不理解与不屑。他们对于前辈的舍生取义往往发出这样的疑问:真的有这样的事么?共产主义信仰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么?当代年轻人不仅不理解前辈的信仰,而且大多没有形成自己完善的信仰体系,行事动机往往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尽管他们从小到大一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信仰教育,但真正理解并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不多,能够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付诸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
贪官污吏大量涌现,是当今社会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的明证。当党员干部不再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再把自己看做人民的公仆,而以人民的领导者自居时,利用职位便利贪污受贿就变得理所当然,中饱私囊时也不会有负罪感,因为其出发点就是个人利益。
整个社会到处弥漫着严重的信仰危机。如民众对杭州飙车案嫌犯胡斌替身身份的质疑,反映了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不信任之风,不信任即来自信仰危机。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更多物质幸福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空虚。在信仰缺失的世界里,生活只是动作的重复和物质的垒加,生活的意义变得不可捉摸。社会上泛滥着拜金主义、拜物主义、功利主义等精神毒瘤,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1.2 盲目信仰
当原有信仰无法继续对现实生活发挥指导作用时,大部分人会调整自己旧的信仰体系,而少数人则会走向盲目信仰的极端,这其实是对无法接受的现实生活的某种逃避或报复心理。法轮功便是一个例子,当其信徒感觉无法摆脱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法轮功描绘的虚幻世界便成为他们最好的精神鸦片,于是不少人沉迷其中,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2、信仰危机对个人与社会的危害
信仰具有伟大的力量,坚定的信仰会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使信仰者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去,即使环境艰苦,即使自身利益受损,精神上也感到莫大的满足。正是信仰的这种神奇力量,驱使我国的老一辈共产党员不畏艰苦、视死如归,用热血铸就今天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当一个人没有坚定的科学信仰时,不仅个人生活一塌糊涂,而且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1 个人而言
当一个人处于信仰缺失状态时,便失去了人生的精神支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生活变得无希望、无意义,在经历痛苦时,由于无法得到信仰的精神慰藉,会更容易消沉。由于没有信仰的终极关怀,个人便失去了归属感,即时行乐主义便会泛滥。由于没有信仰的束缚,个人便会为了自身利益而肆无忌惮地危害他人与社会。
盲目信仰更会对个人造成极大危害。当一个人的心灵被外物完全控制时,他的行为便不再受自己的理性支配,在被煽动、教唆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人利用,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错误行为。而盲目信仰的整个过程,都是对信徒心灵的极大折磨与摧残,是人的显著性异化与退化。
2.2 社会而言
当社会行为失去了信仰的评价标准,人们的生活便会庸俗化,人们行动的出发点便只停留在物质利益上。普遍的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水准下降,整个社会失去进步的动力。甚至当人们考虑到信仰本身的问题时,也会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以信仰是否会带来实质的利益来决定自己的信仰,将神圣的信仰庸俗化,这是社会文明的极大退步。尤其在社会主义国家,信仰危机具有极大的破坏力。社会主义国家一旦发生严重的信仰缺失,便会失去应有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国家内部变成一盘散沙,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不再存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再具有吸引力,正是这种深层次广范围的社会信仰危机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盲目信仰则致使信徒陷于不理智与狂热,听任他人摆布,在怀有不良企图的不法分子恶意煽动下,极易做出极端行为,危害社会,破坏社会秩序,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3、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抵制信仰危机
3.1 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年轻人的信仰素质
当今一代的年轻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将在祖国日后的复兴之路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因此,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极其重要的长远意义。
然而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却差强人意。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政府也投入了不少心血,但成效却不大,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教育内容过于空泛,二是教育形式过于单一。针对这两大缺点,建议以下改革措施:一方面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改变宣传大而空的枯燥理论,选择贴合实际、容易理解的内容编入教材,对理论加以实例说明,增加课程生动性,让学生不仅会在考场上背理论知识,而且能够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并用于指导生活。政治信仰上,要让学生切实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真实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培养其关注时事的习惯,塑造其应有的政治觉悟;道德信仰上,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集体主义思想意识,使学生成为高道德水准的社会人才。另一方面引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方式。目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均为简单的理论宣讲、知识灌输,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运用学到的思想政治知识,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只拿思想政治理论来应付考试,考完即忘,无法形成明确的信仰。这样的教育方式自然无法达到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正目的。改进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根本途径在于引进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内涵,用事实来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吸收思想政治理论,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另外,还应大力改善学校党组织内部生活贫乏、党会流于形式的现状,增加党会趣味性,让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确实学到知识、有所提升,这样也可增加党对党外人士的吸引力,便于吸收更多的社会各界进步人士加入党的队伍。
3.2 加强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社会民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目前社会出现信仰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众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建立在浅层次的表面理解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然很容易在社会转型的大变动环境中发生危机。因此,目前状况下,应加强社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理论宣传力度,大力普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帮助民众更加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消除理论盲点与理解偏差,明白马克思主义是集理想与实现理想的途径为一体的科学,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更是一种规律上的必然。具体而言,可以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建立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定期举**论宣讲、答疑解惑及知识辩论活动,鼓励民众说出对马克思主义的疑义,专业人员给予个性化深入解答,帮助民众正确理解与贯彻马克思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社会主体自觉自愿的坚定信仰。此外,还需要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神圣性,引导民众摆脱用世俗利益来评价信仰的庸俗化标准,让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分发挥其社会导向作用。
在进行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注意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具体化为真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才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在当代中国,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仰教育,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中国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尽快度过危机,在中华大地重获新生。
3.3 培养先进党员干部,树立信仰榜样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员干部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尤其在媒体的杠杆作用下,党员干部的言行更是会放大其社会影响,党员干部的任何违法乱纪行为,都会使整个党的队伍形象在人民心中大打折扣。如果连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先锋队的党员都为官不正、行为败坏,社会民众自然更会质疑马克思主义,动摇自己的信仰。这就要求国家培养、选拔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优秀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虔诚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当人民看到党员干部的优秀形象、高尚作为时,在对党员赞赏的基上,也会对先进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向往之情,从而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拯救社会于信仰危机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寒冰.当代中国的信仰危机与重建[J].现代企业教育,2007,(24).
[2]刘倩倩,叶方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探讨——从信仰危机谈起[ J ]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01).
[3]闾彬,华南.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信仰危机成因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