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2-06-30 10:27:29 更新时间:2012-06-30 10:47:28
内容摘要: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阵地,教师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以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必须以新暑期教育理论为支撑点,从同学校的实际出发展,以常规教学活动为抓手,寻找最佳突破点,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要使校本教研有效开展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l、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统一;2、同学科不同学科互动互助相结合;3、新理念引领“土专家”和“洋专家”共同指导。4、完善体制,制度作保障;5、创新观念更造良好教研氛围。
关键词:校本 教研 模式 途径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它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其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力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凼结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形式。教研氛阁的营造和制度建设是校本教研的有利保障。我校结合实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即“牢固确立了”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校本教研基本理念;建立了教学处----学科组----备课组“三级”调研机制体系,形成了“问题——研讨——实践----反思----成果” ,可循环式基本调研途径,学校校本教研已逐步常态化、全员化、持续化、有效化。
一、教学反思 将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有机统一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调研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教师把自己作为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效果,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教师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创造性见解。
教学反思是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或教师群体,根据本学科特点观察反思自已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可以是自己独立自我反思,亦可以是集体反思。在我校结合多年的经验,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1、写教后记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活页教案,将教师教学设计与学生课堂活动设计分开,并设计了教后记栏目,要求每节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即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结果?那些过程精彩做到肯定?有无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教学有无知识点疏漏?等等。把上课情景及结果记录下来,并不断反思和总结,既提高了教学水平,又为自己教学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2、观摩教学录像
观摩教学录像是我校长期坚持的教学行为,也是实现教师反思和集体反思的主要措施。
上——观——思——议,是观摩教学的四个主要环节,通过两个途径进行观摩。第一个途径个体观摩,上——观——思,即每周安排不同学科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然后这些教师自己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最后对自己的录像课自我反思,扬长避短,发现问题,弥补不足。第二个途径,观——思——议(群体与个体观察)即,先观察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再把优秀教师教师教学行为和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反观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最后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个人发表自己观摩后的反思,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观摩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思形式,同时也是同伴互助共同进步的教学手段。
3、参加校内外教学反思大赛
定期组织教师,特别是40岁以下教师参加教学反思大赛,通过教育理论及学科综合知识的测试,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和学科新课改的理论水平。
4、定期进行教学小结
每学期分两次从教法、学法、学情、成绩四个方而进行教学小结。目的就是让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阶段性深层次反思,即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师生配合、目标设置等哪些是成功的?还有哪些方而要努力等等。以平时教后记作为小结的基础。寻找课堂教学优缺点。这样的反思结果都是教师长期课堂经验的小结,整理以下就是一篇优秀的教研论文,即有助于老师自身提高发展,又对学校管理层次教学目标任务等有一定的借鉴。
二、互助做到同科互动与异科互助相结合。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教师的对话交流,它要求教师在反思的同时,加强与同不科,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合作学习。它有随意的、自发的、无时空界限,也有集体组织的,最后达到对话——协作——进步的目的。在我校根据教学实际和多年经验的总结,主要经过以下形式促进教师互助协作:
1、把大教研和小教研结合,开展经常性的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加强学科教师的交流互助。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大教研,每周周三进行一次小教研,大教研主要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课改精神,学习学校印发的校本培训材料;校本课题的申报,成果的研讨、交流、初审;公开课、示范课的安排听评等。小调研即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备课组长确立中心发言人,主要围绕课程、教材、教法进行研讨。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形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落实学校和教研组的教学任务,通过确定研讨主题,发言人引路,大家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形在共识。利用集体的智慧探研问题,交流看法,形成意见,这本身就是一次扎实的教研活动,形成书面材料,就足教研成果。既解决了教学问题,又促进了教师研讨能力、水平的提高。
2、积极开展不同学科间教育教学对话,搭建校本教研成果交流推广展示平台。教学处在同学科备课研讨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全体教学人员,通过“教学论坛”、编写“校本培训材料”等,把学科组、备课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典型案例、教研成果以经验介绍、专题研讨等形式,在全体教师会推广交流,并于侮年9月把上学年的优秀科研成果编印成册。通过这一形式,使同一学科。不同学科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现了不同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有利于不同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借鉴、参考。
三、注重先进理念引领,实行土洋结合,促发教师教科研整体实力
1、加强先进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长期以来教师!正是由于缺乏这理论支撑,教学研究走不出自我小圈子,形成的东西,即是自己都不满意,觉得不实在,更不用说交流,有指导意义了。我校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上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开放资料室、电子备课室,给每位教师配置了电脑,订阅了至少一本学科杂志,让老师充分享用校内外一切优秀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发放培训资料,以年级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先进理论,解放思想,形成先进理念。
2、实行土洋专家结合,取得有效指导。
结合学校实际,一方面不定期聘请教育专家、教学能手等来校,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教学督评、优质课展示等形式,让教师在与专家的互动中从专家高屋建领的讲话中,得到启发、鼓舞。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内优秀教师的示范希头作用,为加强青教培养、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熟。另外,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尽可能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吸收新鲜血液,充实教师自身实力,提高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四、构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新机制
1、端正教研态度,克服以往在校本教研方面的认识误区和形式主义倾向。
(a)问题意识差。将样本教研当作额外负担,平时不注意发现问题,遇到教学问题,又意识不到共研究价值。功利思想严重,只是为完成任务或评定职称时,草草应付。
(b)校本教研只为提升办学层次,脱离教学实际,学校本不注重引导教师发现实际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了学校声誉,涉猎的课题,往往太大太宽,脱离学校教学实际,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视而不见,结果研究出来的东西,无多少现实指导意义。
(c)教研主体教研分离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但在有些学校成为个别骨干教师的专利,广大教师只能在教学中自己摸索,学校没有形成群体性研究集体,教师间交流合作互助的气氛难以形成。
(d)对校本教研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预先确立主题,确定发言人,只是完成学校指令性的教研活动。存在形式主义。教研活动准备不充分,活动计划、活动内容、进程记录、活动总结不规范,教研档案不完善。
2、构建并完善三级校本教研机制体系,有效指导并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了“教学处——学科组——备课组”三级教研机制体系。
教学处统筹规划学校的教学研究,强化宏观指导功能,实行专人负责制,开展日常工作。学科组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完成学校下达的校本教研任务。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单位,严格扎实落实学校和学科组分解的校本教研任务,并具体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3、建立规范有效的保障制度
规范有效的制度,是校本教研正常进行的保证,我校为了进一步加强三级教研机制联系,扎实落实校本教研的各级各类任务,特制定了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明确领导机构和实施组织机构,确立了校本教研工作内容,实际了领导随机听评课制,领导与教师沟通谈话制,建立了科研课题申报立案制,教师帮带责任制;完善了集体备课制,校本教研成果交流推广制,并着手修订教师校本教研评价制,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等,用制度规范校本教研行为;引导和激励繁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
五、强化意识,着力营造校本教研氛围。
1、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强化教师主题意识。
按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以《校本培训资料》为基本内容,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学习,观看录像,研修教材,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一方面,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工作学习能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让教师明确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学习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师学习的自觉性,强化校本教研中教师的主体意识。
2、牢固树立科研兴教观念。努力营造校本教研氛围。
学校要发展,必频走科研兴教,科研强校之路,教研工作是开放式的,是全体教师参与的一项长期活动,靠几个人忽视集体力量是办不到的,必须群策群发挥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因为作为学校应该给教师在教学研究前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持,教学研究中给予充分自由的叠间,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互助的机会通过“教学论坛”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教研成果,同时学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促进教师自觉参与校本教研。营造一个人人搞教研、个个有课题的良好氛围,使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