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区低压配电网现状的分析及改善对策
所属栏目:电力论文
发布时间:2012-07-31 09:15:32 更新时间:2012-07-31 09:22:31
摘要:低压配电网作为整个电网供电的末端,联接着千家万户,其设备状况和运行环境直接影响着供电质量,对用电客户的生产、生活带来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和电力监管部门实施“居民用电服务质量专项监督”行动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低压配电网络的运行质量成了最为关键的一环。本文就结合当前城区低压配电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低压 ; 配电网; 现状 ; 分析 ; 改善
Abstract: As the end of the entire power grid,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together followed by millions of households, equipment and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power supply,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customers, the lives of the most direct imp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th the city for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and the next improvements.
Key words: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improve
中图分类号:TM7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旧城改造的逐步完成,新社区、新住宅相继的建成投运、城市电缆化的完善及老旧设备的更新,城区10kV中压配网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供电可靠性已显著提升,大片区的停电事件已基本没有发生。但是在0.4kV低压配电网这一块,因为种种原因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据数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之间,温州城区因为低压末端引起的故障抢修接近90%左右,所以如何改善低压配电网的运行状况成为了关键,这不仅直接影响电力部门抢修的工作量,还有广大用电客户的生活质量和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形象。
一、城区低压配电网主要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城市发展快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用电负荷急剧攀升,电网承受压力巨大。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供电企业大都是“重主网、轻配网”,将大多精力与资金投入到高压主网和中压配网的新建与改造上,对低压配电网的投入资金略显不足,改造也大多是针对局部,没有做到以点带面,全面加以改造。
(2)基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是基础资料不完备,由于低压配电网网广面大、设备种类数量繁多,导致线路、设备基础台帐收集管理不完善,往往只是依靠一些电子或纸张图纸、表格进行管理,无法及时更新和妥善保管;二是专业管理人员相对缺乏,日益庞大的低压配电网与管理人员数量已不成正比,这导致了巡视、维护的力量不够,影响了缺陷的及时发现。
(3)台区管理稍显混乱。一是台区供电范围不清晰,部分台区出现跨公路、街道供电,这主要集中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已上年岁的居民小区;二是部分区域供电半径过长,线径过细,三相不平衡,导致了部分区域低电压的存在,影响了电能质量;三是低压配电网环网率低,除部分配电室低压线路可通过低压柜环网联络外,包括杆变台区低压线路等均无实现联络,达不到当一台变压器或电网故障时,可将部分负荷向相邻电网转移的要求,这影响了低压配电网的供电可靠率;四是台区线损管理不到位,台区关口表的安装率较低,加上台区与低压用户对应关系的不对应,造成了线损分析的不到位,往往导致低压线损率过高,影响供电企业经济效益。
(4)施工和设备工艺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由于低压配电网施工队伍门槛低、数量多,加上施工点处于城区的各个角落,供电企业难以实现全方位的现场监督管理,导致施工质量良莠不齐,返修率较高;二是施工欠缺规范的设计,大多数施工都是在没有设计图纸的基础上上马施工,没有明确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图纸,随意性较大;三是低压设备质量欠佳,这同样是由于生产低压设备材料(如计量箱、空气开关、线材)的准入门槛较低,一些厂家往往低价中标而采取以次充好,许多不符合标准的设备进入低压配电网,加上由于量多种类多,供电企业无法一一进行检验,这给低压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5)运行环境不甚理想。一是部分低压架空线路穿越树枝受摩擦损伤严重,部分进户线由于受用户房屋装饰被迫置在隐蔽处导致运行巡视困难、抢修无法及时处理,部分低压电缆线路敷设管道不符合电缆通道要求,往往于排水沟或其他管道共用;二是“三线搭挂”问题较严重,由于城区通道资源有限,部分弱电线路(如通讯、广播)架设都依附于电力通道,由于该些线路敷设要求不达标,很容易会给电杆造成受力不均匀,导致电杆变形严重从而引起导杆事故,而且该些弱电线路往往架设高度较低,易受大型车辆碰擦,近年来发生的几起电杆断杆事故大多和这有关。
二、低压配电网存在问题的主要影响:
(1)故障报修量大。举数据例子,2011年2月11日至2月17日一周内,温州主城区共接故障报修工单232张,剔除用户内线故障等非电力部门责任外,还剩97张故障工单,其中中压故障1次,低压故障96张,低压故障主要集中在线路短路、接户线断、接头接触不良、配电设备空气开关跳闸等。再者,由于故障报修量大,导致抢修人员与车辆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故障处理不及时、处理质量欠佳并存在安全风险,另外由于服务意识(态度)得不到优质保证,存在用户投诉等行风压力。
(2)低电压等问题的出现。由于供区划分不清晰、供电半径过远,从而造成末端线路低电压问题的发生。经排查,2011年温州主成区存在20个有低电压情况的台区。特别是在用电量大的夏天等用电高峰时期,经测量,部分用户电压明显偏差于低压电压“+7%,-10%”的标准,造成家用电器、机械设备无法正常开启使用,给用户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更是极容易造成用户的投诉情绪。
(3)给变压器等中压设备带来不良影响。由于部分低压网络结构不合理、运行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变压器三相不平衡、超满载运行等状况,给安全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也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影响供电可靠性。
(4)给用户安全用电造成风险隐患。众所周知,低压配电网作为到户的电力设施,与用户有着最紧密的依附关系,可以时时接触到,如进户线、电表箱、电表都是安装在居民生活、生产的产所,如存在短路、漏电等情况,势必会给居民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5)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一是由于故障率较高,在影响用户正常用电的情况下也降低了供电企业的售电量;二是由于台区管理不到位,不仅导致低压线损率较高,而且也加大了对窃电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的难度,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 下一步对策与措施
(1)重视配网低压网络,加大改造力度。针对抢修量
大、线路差、隐患多的区域进行排查,制定改造方案,落实整改。改造要以点带面,以住宅区、道路或者配变台区为单位,实施包括配变、低压配电综合箱、低压线路、接户线、电表箱、表计及智能采集终端等全方位的一次性改造,尽量不重复地点重复改造。
(2)加大低压配电网作业与管理人员投入,根据低压配电网运行状况和健康水平,科学合理的安排力量,要做到“有主次,有轻重”,对情况较差的区域要增强人手力量,重点关注。同时通过适当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满足全方位的运维管理要求。
(3)充分利用GIS系统完善资料管理。可结合现有的中压线路GIS系统,拓展到低压配电网,依靠系统健全设备台帐,及时维护及时更新,为运行、抢修提供基础保障。
(3)加强工艺质量。一是要强化设计应用,打造标准化设计规范,为规划、改造提供标准化的技术支持;二是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严把施工队伍的准入关,加快淘汰或整顿一些不满足安全生产的施工队伍;三是加强低压设备材料的管理,加强检测手段,切实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电网。
(4)完善台区管理手段。一是根据负荷分布,通过
公变布点、负荷调整等手段合理布置供电区域,减小供电半径,结合负荷增长情况留有充分的裕度;二是加强台区线损管理,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理顺台区与低压用户的对应关系,通过数据的实时监测与科学分析,及时发现台区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三是适当引入“台区经理”制度,实行网格化的台区专业化管理。
(5)加强与市政管理部门的沟通与配合,提高低压配电网的运行环境,同时根据道路、建筑规划调整,恰时启动低压配电网络的规划、改造和升级。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