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温岭市农村土地整理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2-08-21 10:25:02 更新时间:2012-08-21 10:31:01
摘要:土地是人们的生存之本,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农村土地整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最基础部分,是整个土地管理体系可以良好运行的前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进行了几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随之兴起的新农村建设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土地整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此外,我国已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由于城市数量与规模的扩张,农村土地大量被占用,迅速减少,土地管理上的变化和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农村土地整理问题,使基本理论,历史实践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形成体系。本文主要针对温岭市农村土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改进见解。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建设;现状;问题;改进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严重退化,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退化现象仍在加剧。“珍惜土地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整理问题。现阶段,我国各地都在积极迅速地进行农村土地整理,但是所取得的效果还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土地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整理问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一、温岭市农村土地的主要状况
温岭市人口密集,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5亩,是我国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当前温岭市农村土地中存在的问题:
1. 政策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土地措施,土地问题在一些地方得不到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很多土地承包后经营管理不善,一些地区对土地的调整过于频繁,强制性的收回已承包的土地,然后高价转租,缺乏监管机制,不能依法管理土,土地管理部门政策执行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当,虽然农村有人大、政协监管,但是仍存在很多漏洞,有的地方甚至形同虚设。
2. 土地流转缺乏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常常出现无偿性和无序性。流转机制不健全,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政府职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对于信息传递不及时,技术跟不上,资金严重缺乏等都严重制约着土地流转年纪制的健全。科学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要求还有待提高。
3. 违规占用土地现象严重,大量土地闲置。很多地区强制性的征用土地,土地占用后补偿款普遍较低,有的甚至征用了之后拖欠补偿款,出现了无偿占用的现象,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失,削弱了农民参加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土地补偿款管理体制监管不严,补偿款不能定向使用,有些单位还在利益诱导下提早占用或者多占用土地,出现土地闲置现象。
4. 宅基地流转缺乏规范。新农村建设中,推行合并相邻村镇,实现公寓化管理,致使许多农民乱占地建房,出现了一户多宅的现象,很多宅地空置,宅基地严重浪费。现在实行的宅基地审批划拨权在乡镇政府手中,以权谋私现象时有发生。耕地浪费现象严重。
5. 新增耕地造假事件时有发生。温岭市乡镇规划起步较晚,政府实行增加耕地政策,主要是想提高人均耕地面积,使耕地量得到保证。很多地区只是为了单纯的增加耕地,合并小田地,随意处理耕田,只是增加了耕地数量,严重的破坏了良田。对于新开发的耕地,只是盲目的开垦,对于是否达标缺乏正确的评估与分析检测,使得耕地质量在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
6. 农村村庄缺乏规划。农村建房没有统一规划,农村建房大部分都是另选宅基地,建成后牢房空置,并且建房很多都是向外扩展,房屋根据道路建设,路通到哪里建到哪里,形成了许多空心村。拆迁、修路、修工厂也占用了大量的农田,直接导致基本农田大量减少,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严重污染周围的耕地,使耕地质量严重下降,日后的粮食生产令人担忧。
二、农村土地整理的目的和意义及温岭市农村土地整理的措施
土地整理的目的是改进土地的使用条件,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及生产率,农村土地整理主要包含土地建设用地和农业整理两个部分。进行农村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使用的可持续性使用。
农村地区的土地整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增加耕地面积,更好地满足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土地整理有助与实现农业的机械化、专业化与集约化,提高耕地出产率,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3、土地整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4、土地整理有利于促进人们转变传统用地观念,树立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新观念,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农村土地整体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农村土地在使用上有着很大的潜力,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采取相对的政策,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政策,全面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1.、建立和完善土地整理的相关政策:土地整理是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有相关的法律制度给与保障。严格按照相关的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整理政策法律体系。
2、以人文本,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最基本的保证,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时要坚持民主制原则。提高人们的耕地保护意识是进行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应该大力宣传土地有关的法律法规,使人们认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参与到耕地保护工作中。
3、改造和整理闲置土地:农村现在仍存在大量的闲置土地,闲置土地的整理和改造工作十分艰巨,在进行工作时,要尊重人们的意愿,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工作时要科学规划,分步实行。加强村庄布局,对于新农村建设要严格把控,对闲置地进行合理规划,将比较分散的村集中到居民点,对闲置土地进行合理开垦,充分利用。
4、维持耕地占补平衡,解决人地矛盾:在当前法律规范下,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项目优化,合理规划土地使用,对农田及村庄布局进行整理、退园还耕,对荒地进行开垦等,以此来增加耕地面积,保持耕地面积,达到耕地的动态平衡。
5、推行节约集约型用地:目前,我国土地数量已发展到“瓶颈”状态,要想达到更高的层次,就要往深度发展,即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闲置量,提高土地保有成本。
6、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农业用地质量:农村用地多是粗放型,土地利用率还有待提高。通过整理农村土地,将一些零散的、闲置的住宅地及耕地进行统一规划,土地整理之后,质量都会相应的有所提升,建设标准农田,对土地进行整平和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好的条件,提高土地使用质量。
7、加强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多元化管理:对于土地的整理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保质保量。对于土地的使用,要根据当地土地情况,选取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达到更高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农村土地整理正沿着节约集约方向推进,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结束语:土地是人们重要的和最基础的资源材料,农村土地整理活动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倍受关注,农村土地整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新的科学管理方式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工作,使农村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万茂.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J].国土经济,2002,12
[2]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01.6
[3] 张淳,周方,张慧翀.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
[4] 鹿心如. 我国土地整理的实践与发展[N].中国土地资源报,1999.15.
[5] 范德种.农村土地整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