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土建施工质量对策与思考的探讨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29 11:57:09 更新时间:2012-08-29 11:22:09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加强了基础性设施建设,与之紧密相关便是土建工程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土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工程的管理和监理人员应当具备全面的管理手段,并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词:土建 施工 质量 对策 思考
前言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一、土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土方工程中场地积水。
一些施工企业在建筑场地完成场地平整后,场地范围内局部或大面积积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一是场地平整时,尤其当挖、填方面积较大或较深时,填土碾压密实度差,或填土的土质不符合要求,有的在平整场地时甚至用淤泥、冻土、膨胀土做回填土,遇水后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陷,低洼处造成积水。二是排水措施不当,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泄水坡度不合理,地势较低的建筑场地周围无截水沟。三是场地平整过程中测量人员不够重视,测量时误差较大,或出现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致使场地积水。
2.挖坑槽时出现塌方。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主要原因:一是基坑(槽)开挖较深,经过不同的土壤时,没有根据土壤特性分别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个别土层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二是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槽)时,降、排水措施不当,地表水较多时,边坡上土容重增大,凝聚力降低,滑动力增大,造成塌方。三是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3.砖砌体组砌混乱。
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 ,砖柱出现包心砌法,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 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砌体强度和整体性;清水墙出现竖缝宽窄不匀,影响美观。主要原因:一是进行砌筑施工的操作人员不具备进行砌砖的水平,不宜进行此项工作。二是混水墙砌筑时对组砌形式无规划,或有规范但未对实际进行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操作人员砌混水墙忽视组砌形式,致使出现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三是砌砖柱需用大量七分砖, 打砖较费工时, 操作人员为省事常不打七分砖, 用包心砌法。四是在同一单位工程,采用几个砖厂的砖,致使砖的规格,尺寸不一,造成累积偏差,而常变动组砌形式。
4.地下防水工程的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沿预埋件周边渗漏水,或预埋件附近出现渗漏水。主要原因:一是预埋件周围,尤其是预埋件密集处混凝土浇筑困难,振捣不密实。二是没有认真清除预埋铁件表面锈蚀层,致使预埋铁件不能与混凝土黏结严密。三是暗线管接头不严或用有缝管,水渗入管内后,又由管内流出. (4) 在施工或使用中,预埋件受振松动,与混凝土间产生缝隙。
5.钢筋表面锈蚀呈鳞片剥落现象。
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的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主要原因是保管不良,现场存放时无铺垫,雨雪天气不采取措施,或存放时间过长,仓库环境潮湿。
6.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主要原因:一是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二是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三是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四是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黏结造成麻面。五是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决定工程结果的关键内容,因此应当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质量管理是指在开工前预先建立周密的施工质量计划,在切实可行并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目标有效实现的基础之上,通过施工质量计划进而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技术方法,并据此设定具体的管理和应对措施,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被消灭于萌芽阶段,将施工项目的质量风险在开工前就降至最低。事中质量控制的主体是对施工工序的控制,工序控制首先应当设置两个层次的检查控制,一是在工程一线,根据施工的基层单位架构,设置第一道关卡;二是项目部在内部检查的过程中做到客观科学,不让不合格的工序带到下个供需当中,对于具体的工程质量问题,本着查明事故原因、落实处理措施、总结经验教训的工作原则,积极查明原因并备案,以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事后控制是指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项目工程等的质量状况进行观察和检测,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组织人员严格验收。
三、提高土建施工的对策与思考
(一)土建施工员要提高思想认识,履行好岗位职责
在土建工程实施过程中,土建施工员要在项目经理领导下,深入施工现场,协助搞好施工监理,与施工队一起复核工程量,提供施工现场所需材料规格、型号和到场日期,做好现场材料的验收签证和管理,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和工程量签证,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的资料收集、保管和归档,严格执行每道工艺的落实,确保质量要求。主要是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入现场的原材料,必须进行严格验收,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决不使用。
二是坚持开展施工过程中的“三检测”即: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整改,绝不迁就。
三是当日施工完成的工程量应分批、分段验收,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是工程关键部位、工艺以及设计图纸等质量控制点,进行前应和监理、甲方达成共识和认可后,再操作运行。做好各分项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土建企业要重视技术创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只要拿到工程总能干下来,因此重经营轻技术,没有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注重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土建施工这一传统产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土建市场将步入正轨,土建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技术创新。
一是应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工艺创新为主。土建施工企业作为传统产业,其涉及高新技术的方面较少,而如何科学的组织施工和开发利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对企业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却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充分掌握和利用新材料、先进的器具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应走引进、消化、吸收和改进及自主研究相结合的路子。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土建施工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首先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适当引进其先进的器具设备,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这样可以较快的缩小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当然,对我们较见长的项目,应继续保持,并有所发展。
三是抓紧进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广泛搜集国内外已有的科技成果,筛选和引进对企业产品和质量有显著作用的成果予以积极的推广应用,并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和提高。
四、结语
质量是建筑真正的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提高土建施工质量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进军.土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
[2]余杰柳.浅谈土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
[3]杨涛.浅谈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