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宜居环境规划的讨论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2-09-27 10:49:08 更新时间:2012-09-27 10:53:07
摘 要: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宜居环境;空间规划
Abstract: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tect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a basic principl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must always be adhered.
Key words: environment; livable environment; spatial planning
现代社会由于城市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污染,城市自然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人居环境空前恶化,生态化人居环境的需求应运而生。
生态住宅区是在“人、居住环境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理念下创造的一种人居环境;同时也是人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重新认识和把握,以及将新的科学技术运用于居住环境创造活动的结果。
一、城市住区环境分类
(一)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精神领域的构成,是住区的软件环境,它包括住区的人(这里的人具有小社会意义的群体)、经济、文化、习俗、历史、文脉、特色等。社会环境是既依托住区实体环境又相对独立的精神内涵,它虽要通过实体要素来呈现,但却给住区的一切打上了社会的烙印,使住区实体环境呈现某种特有的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
住区的社会环境是居民利用实体系统产生的一切非物质形态事物的合集,它属于无形的意象环境,它能够体现住区环境的特色和特质,居者在住区中交流体验,寻找有情趣的生活和社会归属感。
居民是住区环境的主体,他承担双重角色,即是物质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他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游走,在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能的交换,对有形的环境进行有机的调控,住区环境为满足居者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而生成融合各项生活元素的空间序列。
(二)室内外环境
室内环境是指居者的居室和公共交通,室外环境是相对室内的一切外部活动空间,这里主要是建筑外的环境,它以一定的外围场地为要素并按一定的秩序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意义的环境氛围。
室外环境是相对室内空间外的一切活动领域,它以一定的外部场地为要素并按照某种秩序和建筑整合起来,形成一定意义的住区环境氛围。宜人的住区环境设计是良好居住室内和好的室外环境的互动,好的居住必须满足人们需要的充足日照、清新的空气流通、安全的结构、适宜的尺度等。
当然,在如今通涨的房价是城市普通阶层最大心疼,它势必是和谐社会住区的构建的一大障碍,通过建筑及其外环境的节约设计可以降低居住成本,在理论上有利于降低居者的入住成本。
住区外环境往往和景观联系在一起,环境设计既要创造一个优美的视觉空间,又要为居者创造宜人的栖息之地。
住区的室内外环境主要包括居者、建筑、绿化、道路、水体、小品等其它要素,还包括人工以外的自然要素,如空气、阳光、土壤、水系等。它们是能被居民直接利用,是活动休闲的实实在在的载体,即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合体。
二、宜居环境空间规划设计
(一)宜人的空间体系
住区的空间一般由建筑、道路、节点、开敞场地等相互围合转换形成,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应予以特别关注。建筑之间可当参照传统居住院落空间,适当尺度的居住组团和围合空间有利于居者交往,从而增进邻里感情;道路、节点、开敞场地综合考虑,道路不论大小尽量等级分明且级别高的道路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安全,交叉口应该安全、易识别、易到达,另外,道路应如路径适当的串联环境中的景观节点和开敞地,在路径空间中整体规划服务设施,以便达到路径空间的均好性。通过合理组织建筑、道路、节点、开敞地等构建丰富、实用的住区景观层次。
(二)降低居住成本
无论是新建住区还是旧区改造,都要进行细致的前期调研,重视对场地原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住区环境如何有机再生,适度改造自然环境和设计人工环境,避免过渡设计,这样既可保持本地化的自然特色又可节约成本;把住区建筑设计与改造纳入环境设计范畴,建筑设计与改造加大对绿色节能的研究,积极试用新型节能材料和技术并加强总结,建立一套可行的住区节能理论体系。
(三)文化特色
住区的文化特色既包括建成环境的文化意象,也包括住区的精神文明(表现为居民某种文化、娱乐、价值取向等)。住区环境的营造首先要建立住区有别于其它住区的物质环境,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和环境的文化意象,建筑尽量发掘当地历史、文化,使之具有时代性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住区环境尽量保留原有自然风貌,对残存的自然有机梳理使之再生,人工环境设计不论大小尽量融入当地某种文化意象,使住区成为孕育居民文化素质的场所,其次,完善且分布合理的文娱活动场所的建设也十分重要,比如:文体广场、文化馆、亭阁等,它们可供人们开展文体活动,进行信息交流等各种活动,另外,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也很有必要,缔造的社区文化可以增进住区的凝聚力,文化使居民对住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减轻居住区环境污染
依照生态学的原理,一个住区在其运行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及处理应达到一种内在的平衡。长期以来,我国的住区垃圾废弃物一直是堆放、填坑和直接排放为主,没有一套科学的处理方法。现在全国的垃圾堆、坑占地已达0.33亿平方米,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垃圾的堆放和废水的直接排放,给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生活住宅区的生态平衡。
(五)合理选用绿色建材
不良的建筑材料会严重损害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如石材含有放射元素、混凝土抗冻剂产生的臭味和装饰材料挥发的甲醛以及其它带刺激性气体的材料等,给人带来了诸如头痛、皮肤过敏、哮喘甚至癌症等病痛。因此,在营造绿色生态住宅时,要积极选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并取得国家环保标志的材料和提倡使用3R材料,以及尽快发展运用纳米化、活化与复合杂化等高新技术处理的环保保健材料。
三、引导住宅生态化的技术发展方向
(一)注重成熟技术的应用
生态住宅建设首先要体现“节能”、“节水”、“节地”、“治污”八字方针,而成熟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从实践到完善的过程。例如改善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技术,管道输送中的节能技术,水的循环利用技术措施,多功能节能节水龙头(阀门)应用技术,新型节水坐便器的应用技术,垃圾的循环再利用等诸如此类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有待于逐步开发和应用,从而使生态小区逐步走向“绿色”。
(二)技术的适用性
要建设生态化住宅小区应该首先考虑到技术的适用性。例如雨水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对于技术本身来说是节约能源的。当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和地面的雨水经收集处理后,再进入小区的中水系统进行循环再利用,这样就可以提高居民用水的质量。但是如果把它用在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的地区就会形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建设生态小区的同时应尽可能的考虑到技术对在建小区的适用程度,有针对、有重点的来开展生态小区的建设活动。
四、结束语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着人地关系紧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文化丧失等问题,应将生态安全理念引入人居环境建设,有效协调城市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进而达到城市人居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