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2-10-08 11:36:33 更新时间:2023-06-08 18:11:0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八度抗震区隔震技术的应用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教学 陈述性 程序性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w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work,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for real life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octave seismic zone of shock-isol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the related content.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math teaching stating procedural
引言
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是教材的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变化。“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包含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学”.师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有效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一种无效教学。同理,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
(1)、认真钻研教材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2)、创造性地“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例如:新教材七下“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在讲到工程问题方面的应用题时有一道练习“砌完一道墙,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lO天完成,两人合做几天完成?”要求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这类应用题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应用题有相同的基本数量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关键(或难点)在于这类应用题的工作总量要用单位“1 7表示。在计算的基础上与“工程问题应用题”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找出异同,建构数学模型,抓住解题的关键,为学生主动有效学习提供保证。
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强调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注重让学生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如在教学八下“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没有局限于课本上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动手操作,探讨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结果学生想出了除了课本上的拼接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外,还想到了用圆规截取线段的长度,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来得出中位线和第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想到了把一对同位角剪下,通过角的重叠——验证角相等从而得出中位线和第三边的平行关系,让我们出乎意料。
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一、数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第二阶段: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因此在以初中数学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设计中,首先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二、数学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般也可以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陈述性的,也就是说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如此,先必须知道要学习的认知策略是什么;然后通过应用有关策略的练习,使有关学习、记忆或思维的规则支配自己的认知行为;最后能在变化的条件下顺利应用有关规则支配与调节自己的认知行为,达到提高学习与记忆效率的目的。
初中数学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指习得的概念和规则在新情境中的运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
(1)处理好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关系
在概念和规则习得阶段,要保证学生习得所教的概念和规则,应注意教学模式的选择。接受学习模式适合所教概念之间的关系,省时,有助于近迁移,但在培养远迁移能力上不及探究法;探究学习模式适合基础概念或原理的教学,有助于远迁移能力的培养,但其缺点是太费时,课堂难以控制。否则,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探究中所需要的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来自于教学效率较高的接受学习。
(2)注重练习和反馈,使习得的规则转化为智慧技能
训练对于基本技能的形成至关重要。“在帮助学生将基本的技能合成起来时,练习和反馈是两个极重要的因素。因此,练习和反馈是促进程序性知识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练习的安排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程序性知识习得的最初阶段,宜设置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的问题情境进行练习,练习课题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同一性。规则与原理的例证即变式常常是无限的,教师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变式,以便学生进行侧向迁移。例如:在学习了两圆位置关系和公切线以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题题相扣、有一定梯度的练习:
(1)已知:如图1,⊙O1 和⊙O2 外切于点A,BC 是它们的公切线,切点分别为B、C。
求证:AB⊥AC。
(2)如图2,若第(1)题的条件不变,并设BA 的延长线交⊙O2 于点D。
求证:CD 为⊙O2 的直径。
(3)如图3,若第(1)题的条件不变,BA 的延长线交⊙O2 于点D。
求证:BC 2 =BA · BD。
在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智慧技能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光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是不够的。只有当学生从他们的变式练习的结果中得到反馈,变式练习才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概念和规则的转化与运用是连续的过程,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并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结束语
知识特征不同,学习方式各异。评价某种学习方式的优劣,要放到具体的知识背景中去衡量。基于广义的知识分类的理论,我们阐述了对数学知识教学策略有效选择的问题。事实上,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很多,除了知识的特征外,还包括学生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认知结构、认知风格、情感情绪)、教师的特征(教学风格、学科知识、教学能力、人格品质)和社会的特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因此,在选择数学教学方式时,要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视具体情况而定。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对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
参考文献
[1]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版
[2] 邓永财. 试论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融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0(11).
[3] 吴吉惠.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与学生能力的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