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整治规划中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2-10-09 09:42:29 更新时间:2012-10-09 09:51:28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乡村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兴起, ,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发展。在新农村整治过程中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农民收入增加,提高农民素质,建设文明乡风,能够改善农村落后的生活环境,整洁村容,美化村貌,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建设、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gradually arisen,, and in practice to development. In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realize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easants, countryside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neat village, beautification CunMao,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
所谓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把农民所拥有的庭院、土地、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作为载体,融入乡村风光观赏、农事学习参与、民俗体验、农产品消费、度假等形式的一种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初的欧洲,少数富人到乡村进行参观休闲活动,特点为贵族化且少数化。二战以后,城市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多,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使得许多人希望到乡村去放松心情,体验休闲丰富的农家生活,乡村旅游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乡村旅游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具有一定的规模。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多,消费观也有了改变。我国城镇居民大部分已进入小康阶段,休闲消费能力提高。加上1995年实行“双休日”制度和“五一”“十一”的休假制度,让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自由支配,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时间条件。21世纪后,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使旅游业和农业更加紧密的结合发展。2006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倡导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更好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平台。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发展乡村旅游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致富是关键。以田园风光、种植蔬菜水果为特色,发展产业,开发旅游产品,让农产品销售和旅游发展互利互惠。发展乡村旅游还能吸引广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就可以为社会提供6至8个就业机会。乡村旅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都市游客,农民在服务游客的同时,可以更加开阔眼界,接受新鲜的事物和思想,有利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文化。在产业结构方面,旅游发展能带动当地的运输业、商品生产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养殖业等,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渗透,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三、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巩固和完善原有资源的吸引力,开发过程应该是优化旅游资源的可达性,不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资源的价值结构,这是现在旅游开发常忽略的问题,所以才会出现有些地区花重金建设景观的同时又在破坏原有的景观资源。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原则。
1、独特性原则
农村相对城市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也是吸引城市游客的优势。应尽量保持自然原始的风貌,建筑修缮翻新也要符合当地特色。突出民族文化,包括语言、饮食、服装、饰品等。如丹东的“龙泉山庄”体现出了东北农村特色,既有绿色食品,又有农村最常见的艺术表演形式——二人转。作为电视剧“刘老根”的拍摄基地,也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前来参观度假。
2、保护性原则
开发的目的就是利用资源,但是对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来说,开发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改变,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破坏。在开发阶段,应该从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评估,以避免项目带来的生态恶化、资源浪费、文化丢失等负面现象。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开发赖以存在的基础。我们不能单纯片面的开发,应该在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要重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3、规划原则
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是使农村资源能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农村整治规划在突出乡村作为旅游形象的同时,也应对自身和周边的资源统筹兼顾,从衣、食、住、行、购、游等多方面吸引游客,并做好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
四、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经济效益有限
产品开发科技含量低,旅游活动主要是田园观光、蔬果采摘等,项目粗糙,产品单一,缺乏理念,游客重游率低。原因主要是开发者目光短浅、市场调研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在产业链方面,规模多为零散型,没有龙头企业,产业间合作少,发展水平低。旅游业是一项关联性高地产业,乡村产品的初级化不利于产业间的互相带动,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2、自然环境破坏
随着人流量的增加,各种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餐饮、娱乐设施排放的废气,导致空气质量的下降,造成大气污染。
水上项目在参与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油污渗漏,游客随意丢弃垃圾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农村的环保意识薄弱,住宿餐饮污水的肆意排放也会污染水体。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农村不达标的饮用水质中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
旅游业会带来大量的无机垃圾,农村没有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固体垃圾通常采取成本极低的地下掩埋或地上焚烧方式处理,对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了二次污染。
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上限被称为“环境阈值”,乡村旅游的游客接待量不能超出环境的承载力,无节制的接待游客,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将会导致环境资源的枯竭,可持续发展更无从谈起。
3、本土文化流失
地方性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同时是发展的重要资源。本土文化是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但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在强势的都市文化的冲击中,乡土文化处于弱势地位被逐步被同化,向粗糙简单的商品化靠拢,一味迎合市场,减弱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根基。
五、发展策略
1、多方面提高经济效益
在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良好结合,是农村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渠道,政府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引导,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乡村旅游注重体验性,当游客的自身需求和参与高度契合时,满意度也会随之提高,有利于提高重游率。各地可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主题旅游产品,比如做一天农民、做一天渔夫、做一天牧羊人等,或者“红色旅游”“知情返乡”等怀旧主题的旅游项目。城郊地区还可以开发“开心农场”,出租菜地平时由农民管理,游客利用空闲时间管理和采摘。农产品可延伸至绿色加工,将秸秆、竹条等加工为手工制品,即实现低碳化,又有效的转移剩余劳动力。另外要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开发养生类旅游项目,如温泉、疗养等,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需要。
2、保护自然环境
农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在生态环境容量、农业生产容量、居民日常生活环境容量承载许可的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提倡实用电瓶车等交通工具,还可提供自行车、畜力车等,提高游客体验性的同时又环保。采用电脑智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充分利用水循环,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垃圾处理的原则为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在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同时还可得到资源循环利用。农村地区可实行沼气池来处理村民和游客产生的垃圾,产生的沼气可为餐饮住宿提供能源。合理设计旅游路线,安排不同节气时令的旅游产品,缓解旺季客流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3、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充分开发乡村民俗民风的文化资源,如婚嫁习俗、少数民族节日、祭祀、皮影戏、剪纸、蜡染、捏面人等农村特有的文化活动,以满足都市游客需求的文化差异性。结合田园风光、民间传说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旅游附加值。餐饮可做野味、绿色食品等主题,游客在用餐同时还可以观赏表演,在参与中体验不同于都市的精神文化。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