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技术控制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10-18 10:30:47 更新时间:2012-10-18 10:38:46
摘要:文章介绍了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针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及一些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quality control and some technical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混凝土桥梁己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特殊性能体现在: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耐久性;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能与钢筋牢固的结合成坚固、耐久、抗震且经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混凝土材料品质及配合比质量的波动以及混凝土输送、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1 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
1.1 炎热气候的混凝土施工
1)集料及其他组成成分的遮阴或围盖和冷却。用致冷法或埋水箱法或在部分拌合水中加碎冰以冷却拌合水,但在拌和完后,冰应全部融化。2)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钢筋、钢法兰盘及其他表面,在浇混凝土前应冷却至32℃以下。3)桥面板及桥面铺装混凝土浇筑温度应不超过26℃。当蒸发率大于每小时0.5kg/m2时,则不应在桥面板、桥面铺装或其他暴露的板式结构上浇筑混凝土。
1.2 冬季的混凝土施工
1)如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 低于5℃,混凝土工程施工除材料及施工要求应符合规范规定外,应提交一份关于冬季施工方案,详细说明施工方法和设备,保证温度在浇筑后的前7天不低于10℃。2)承包人应备有足够数量的能连续记录的温度计,在前7 天内,约每30 m2混凝土,放置一个温度计,专人连续观测记录。3)混凝土拌和时,各项材料的温度应满足拌和所需要的温度,为满足拌合温度,材料可分别加热。4)当掺用氯化物于加热后的混合料时,混凝土初凝应不早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并不得用蒸汽养生。在已硬化的混凝土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结合面的温度至少应有5℃,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仍应维持5℃或以上的温度。搅拌混凝土时, 搅拌时间应延长50%。5)承包人在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下,应负责保护混凝土,任何由于保护不善受冻而损坏的混凝土都必须清除后重新浇筑。
2 混凝土养护一般要求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养生,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筑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浇水或覆盖湿麻袋、湿棉毡等进行养护。如条件许可,应尽可能采用蓄水或洒水养护。2)对于水胶比低于0.45的混凝土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施工浇筑大面积构件时应尽量减少暴露的工作面,浇筑后立即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终凝后可撤除薄膜进行水养护。3)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抹面压平工序中,严禁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4)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在炎热气候下不宜高于气温且不超过30 ℃,低温下不宜低于12℃。在施工养护过程中实际测定关键截面的中点温度和离表面约5cm深处的表层温度,实行严格的温度控制。5)当周围大气温度低于养护中混凝土表面温度超过20℃时,混凝土表面必须保温覆盖以降低降温速率。现浇混凝土应有充分的潮湿养护时间。 6)当结构物与流动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d之内不受水的冲刷。7)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凉水养护。
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一般应采用机械搅拌。人工搅拌一般只能用于少量混凝土工程的塑性混凝土或半干硬性混凝土。不管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都应使石子表面包满砂浆,拌合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如果需要掺合和附加剂,应先把附加剂调成溶液(可溶性附加剂)再加人拌合水中,然后于其他材料拌匀。在整个施工过程要注意随时检查和较正水泥混凝土的流动性或工作度(坍落度)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不得随意增加用水量。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距离的迅速从减半地点运送到灌筑位置。混凝土从拌合机内卸出,经运输,灌注至捣固完毕的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允许时间,如超出规定时间应在灌注点检查其稠度,并应制作试验块检查其强度,混凝土从高出倾落也会发生离析一般不宜超过2米;如倾落高度大于10米,应在串筒内服加减速叶片。
3.混凝土的灌筑
混凝土灌注之前必须仔细检查模板和钢筋尺寸,预埋构件的位置等,还要检查模板表面是否清洁润滑,以及模板的紧密程度。灌筑方法可分为:一次浇筑和分层浇筑(水平分层和斜面分层)两种。
混凝土的建筑方法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这对混凝土的质量关系极大,因此,必须根据混凝土伴制能力,密实度和稳定性,这对混凝土的质量关系极大,因此,必须根据混凝土伴制能力,运距以及灌注速度,气温,振捣能力等因素,认真制定混凝土的灌注工艺。
当构建厚度(高度)较大时,为保证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就应采用风曾浇注法。分层浇筑厚度与混凝土的稠度及振捣方式有关,一般情况下,如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时分层浇筑厚度以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为宜,如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时,分层浇筑厚度不能超过20cm,薄腹T型梁或箱梁或梁肋,当用侧向着式振捣器时,分层浇筑厚度一般30—40cm为宜。
中小跨径的T型梁一般均采用水平分层浇筑,对于又高又长的梁体如果混凝土供应跟不上水平分层浇筑的进度时可采用斜层浇筑方法,可由梁一端浇向另一端。空心板梁,一般先浇筑底板,再立芯模,扎焊顶面钢筋。然后灌注肋板和面板的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初凝后,即可抽卸芯模。分层浇筑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即将次层混凝土灌注并振捣完毕。
三、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混凝土终凝后,在构件上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等,经洒水,以保持构件经常处于湿润状态。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养护时7个昼夜以上为宜:如用矿碴水泥,火山灰水泥或掺用过塑化剂的养护时间14昼夜以下为宜,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使混凝土保持充分的潮湿为度,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当温度高于15度时,前三天内白天每隔1-2小时浇水一次,夜里浇水2-4次,在以后的养护期间可酌情适当减少即可,但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或大风天气中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参考文献:
[1]曾炯,混凝土工程施工全程质量控制[J].河北交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