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10-24 10:38:58 更新时间:2012-10-24 10:27:57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的裂缝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经常出现,建筑的裂缝不仅仅影响建筑的外体美观,而且严重的裂缝会影响建筑的使用。特别是有些用户对房屋的结构情况不是很了解,建筑房屋一旦出现裂缝会使用户产生恐慌和不安全感。建筑房屋出现裂缝就可能会使建筑墙面和地面以及屋顶出现渗漏,从而导致外墙皮面出现空鼓脱落、门窗受潮发生形变。不仅仅是工程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而且给用户带来很多不方便,并且对建设单位产生不满甚至发生纠纷。所以控制建筑外墙墙面裂缝就显现的特别重要,我们应当做好裂缝产生前期的预防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给客户带来满意。
关键字:建筑裂缝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Abstract: the cracks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often appears in, building the cracks of the building of body not only influence the beauty, and the serious cracks will influence the use of buildings. Especially some users to the building of structure is not very understanding, building houses once the cracks will the user panic and insecurity. Building houses cracks may will make a building metope and ground and roof leakage appear, leading to appear empty drum exterior leather face off, doors, Windows, damp, when deformed. Not only is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cannot be guaranteed and give users brings so many convenient, and to the construction unit produces dissatisfaction even trouble. So control building exterior wall cracks appeared metop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e should be prepared to crack the prevention work,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to bring customers satisfaction.
Key word: building the cause of the tea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一、 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
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建筑材料因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形裂缝
变形裂缝主要原因是建筑材料受到施工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形,其中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的影响。在建筑裂缝中最容易出现裂缝的位置就是房屋的顶层,由于建筑的主体一般都是由砖砌体和混凝土结构组成,然而混凝土和砖砌结构的膨胀系数相差大概一半左右,在受到昼夜温差和常年四季季节温差的变化的情况下,膨胀系数差异如此之大的两种结构相互作用,屋面上板的沿着长度方向伸长,然而砖砌结构的墙体却约束着屋面板的延长,使得屋顶受压,当建筑物产生的内应力超过砖砌结构所能承受的抗拉极限时,则墙面屋顶就会出现温度裂缝。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 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 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 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一端有, 轻微者仅在两端1- 2 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 2 纵长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型裂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 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具体的机理可认为是: 在阳光照射下( 特别是南方地区) 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 70 摄氏度, 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 35 摄氏度, 如此大的温差, 加上混凝土膨胀系数比砖砌体近似大一倍,又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力小, 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 如无相应措施上述裂缝在所难免。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时, 致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缝,当冷缩时, 就出现倒“八”字缝, 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字缝。
1.2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 由下往上发展, 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 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 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 反之, 当两端沉降过大, 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缝, 还可能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 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 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 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 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 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 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 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 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 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如某住宅小区, 六层框混, 底层沿街营业房,由于主楼为桩基, 但营业房不打桩, 虽设置了伸缩缝, 但由于营业房为主楼基本完工后才开始施工, 无形中更加大了竣工后的沉降差, 故在竣后约半年, 由于营业房中间部位沉降较大, 在营业房与主楼交接处出现“八”字形裂缝, 好在裂缝并不大, 一年后待裂缝稳定, 用钢筋网片补掉裂缝。
1.3 塑性收缩裂缝: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失水,即由于水分从混凝土表面蒸发损失,导致的混凝土体积收缩。主要发生在混凝土暴露表面,裂缝深度一般不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浇注后3- 4 小时左右表面没有被覆盖, 特别是平板结构在炎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或者是基础、模板吸水过快,以及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热高等原因造成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此时混凝土强度趋近于零, 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混凝土中蒸发和吸收水分的速度越快, 塑性收缩裂缝越容易产生,而商品混凝土由于为了满足可泵性、流动性、出机时混凝土的塌落度和砂率比普通混凝土大很多, 早期强度低所以其水分特别容易散失,表面容易形成裂缝
二、建筑裂缝防治措施
2.1 合理设置沉降缝。
凡不同荷载、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和防止裂缝产生。
2.2 加强上郁结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
由于上部结构刚度较强,可以适当调整地基的不均匀下沉,故应在基础顶面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重叠部门窗数量。
2.3加强地基验槽工作。
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要进行加固处理,然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4 努力提高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
这是预防砖砌体裂缝乃至其他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根本和关键。笔者以为,只要所有从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积极钻研技术,认真总结经验,以相关规范、规程为标准,有对工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个工程,把握好每一个环节,砌体裂缝问题必能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工程质量亦会明显提高。。减缓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 如设隔热层、变形缝;增强相关砌体抗力, 如提高砂浆强度, 提高饱满度,空斗改实砌, 加筋砌体, 加设构造柱;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缝) 。
2.5 施工措施:
(1)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施工。
拆装模板前一定要做混凝土强度试验,强度达到7 5 %以上才能开始拆除底模。现场机械捣拌混凝土时要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进行。符合级配要求的砂石料才能进场: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不准现场加水增加和易性:混凝土内最好能掺人起补偿收缩功能的外掺剂,对外掺剂和填充料(如粉煤灰) 一定要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搭设临时通道或布料杆,严禁直接踩在钢筋上施工。把好施工关,也就消灭了大多数裂缝的发生。尽量不要在已拆模板的混凝土板下支顶撑。如果不得已非要为之,那也要根据上部模板支撑的情况,经过仔细的计算找好支撑点, 或将顶撑支于上层的垂直线上,不让改变混凝土板受力状况的情况出现。
(2) 增设变形缝。
最好能一个单元设一条变形缝。使温度变化的长度从规范规定的5 0 m 缩小到2 0 m 左右,这样能使混凝土板( 圈梁) 与砌体之间的胀缩从1 5 m 降低至6 m 左右。如果一栋楼两个单元以上,由于至少有一面山墙( 即收缩缝两边的墙体) 不受太阳直射,这样能使得温差有所降低,胀缩差也会进一步降低,就有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将板缝宽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楼面板不大于0.3 m ) 。这样做会增加建筑造价约6 %,但比起以后处理裂缝,应付索赔所支付的金钱和付出的信誉代价要合算多了。
为了控制顶层端部墙体的开裂,把顶层两端承受较大剪应力的部分墙体(一般在顶层两端两个开间,包括山墙、外纵墙及横墙)设计成侧移刚度很大的墙体是有效的。第一构造措施是在顶层端部墙体内增设构造柱及抗裂柱。通过构造柱和抗裂柱与屋面和楼面圈梁的连接,可以承担大部分剪力,使墙体与屋面结合处的剪应力减小,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房屋的整体性。第二构造措施是端部两开间范围内的墙体内增设钢筋网片,或把墙体抗震拉结筋沿墙通长设置,从而有效增加墙体的刚度来抵抗墙体剪应力。顶层砖砌体的砂浆标号不宜低于M7.5。适当减小外纵墙上窗洞口的宽度,尤其是建筑物端部两开间的外纵墙洞口宽度不宜超过1.8 m,内纵墙上不宜设置洞口。在顶层窗洞的窗台下增设60 mm厚的细石钢筋混凝土带,钢筋为长筋,在端开间的窗台下宜增设钢筋混凝土腰梁。以提高砖砌体的抗拉强度。顶层窗洞的窗过梁应与屋顶圈梁一起现浇,提高整体性,防止在窗洞口上角出现斜裂缝。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于房屋墙体裂缝控制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裂缝的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建筑砖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作为一名工作在建筑一线的员工来说,一定要掌握好裂缝控制的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达到二者的结合。这不仅仅可以使得裂缝的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使得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社会建设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因此,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十分迫切。
参考文献
[1] 祁建奎,何若彤. 浅析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J]. 科技信息. 2009(05)
[2] 胡辉云. 房屋建筑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0)
[3] 高富,徐建康. 防治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措施探析[J]. 民营科技.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