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2-11-13 09:51:00 更新时间:2012-11-13 08:52:59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周围生态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区的绿化和城市公园的绿化工作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就将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园林种植的设计理论,并且详细的介绍在植物景观种植设计上应当遵循的相关原则。现叙述如下。
关键词:园林植物 种植设计 规划
前言:在人民生活物质水平逐渐提高的前提之下,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逐渐的增强,从而带动了生态园林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活小区及其城市公园的绿化工作。在园林植物设计当中广泛的采用了“植物造景为主”的主要原则,而且在园林的绿化当中,植物也是主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不仅满足了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其艺术的构成,同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遮阴、防灾、降暑等功效,也为大多数了生物种类提供了栖息地,是园林植物景观的生命象征。
一、植物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盲目追赶潮流
在我国近几年的园林种植设计当中,基本上都是采取了大草坪的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不仅在视觉感官上欠佳,同时还对园林后期管理增加了成本费用,使得园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大的降低了。另一方面,被广泛采用的乔木+灌木+地被的植物园林种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是又过分的偏重了园林设计的生态效益。这两种园林种植模式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每一个地方的园林都应该根据实际的地理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综合的考虑到园林的面积、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够最大的发挥出园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加强树种的挑选
有些园林设计者没有进行实地的考量就盲目的种植一些非常高档次的昂贵树种,这种现象在北方比较的常见,觉得杨、柳、榆等植物档次比较的低,而不愿意在园林当中使用,反而选用一些档次比较高的树种,有些高档次的树种还没有完全的驯化完成,非常的容易造成生态入侵,而且不适宜的树种还容易引起病态的现象,对于园林的景观及其视觉享受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而杨、柳等一些低档次的树种却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及其生长性,大大的增加园林的生态效益。
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
2.1 优化园林植物种植的结构
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阻滞尘埃,调节小气候环境温度、湿度,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等多种生态功能,且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因此园林绿地中物质及能量流动大小主要取决于植物叶片面积的大小,从而决定其产生生态效益的总量大小。因此以叶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大小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将绿量作为衡量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的指标,重视绿化结构,改善现有绿地种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高绿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科学性。
2.2 合理的进行配置
建设生态园林可以为人们提供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建立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生物链结构,主要有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及文化娱乐型人工植物群落等类型。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植物进行配植,如各种观赏花灌木的充分利用,主要用于观赏需要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有香味、能杀灭病菌的植物配植成“森林浴场”,如疗养院、医院等地的景观绿化,国外这方面的经验较多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深根性、抗风力强的植物配植成防风林、水源涵养林等,尤其海边城市应加强 ;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即加强植物的科学普及,让游人参与认识植物、欣赏植物并保护植物 ;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即在适当地段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形成的林带,实现并推动园林结合生产 ;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及文化娱乐型人工植物群落即继承并发展古代文人赋予一些观赏的思想感情,营造良好的陶冶人们性情的植物景观。建设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不仅能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园林的优势,更能满足现代园林发展的生态需求,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目标。
三、植物种类的选择和种植方式的确定
在园林的设计中,种类选择及其种植方式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具体的进行植物种植规划时,应该围绕这两个基本的问题来进行
3.1 树立种植规划的意识
在园林植物的设计规划中,不仅需要具有实用性的设施,同时还需要有植物规划的意识,作为基建及其园林景观共同形成柔和点的园林绿化是关键点,如果没有园林绿化其余的硬件景观,比如亭台楼阁等都会显得非常的呆板。另一方面,作为构成整体的局部景观,其质量的好坏同样会直接的影响到对整体景观视觉的感受。因此作为设计者,应该事先的做好规划,对园林植物的种植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证,综合多方面的意见,确定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再进行施工。比如说城市公园,应该从公民的需求出发,需有健身锻炼的草坪、还要有遮阴的浓密树木及其色彩艳丽的花草灌木等,同样还需要有供游人休息的稀疏密林等等。总而言之,园林的植物规划应该尽量的满足园林的使用及其防护功能需求。
3.2 满足园林的生态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主要是由乔木、灌木及其草本植物等构成的,因此在进行植物造景的创作时,就应该以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态来作为园林设计的思路,且园林的设计规划必须服从植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植物群落的垂直等分层结构及其群落之间的植物群落关系都应该作为植物造景的科学理论性依据,如果植物造景中的植物不能够和园林的生态环境相适应,那么就会导致植物的生长不良,影响园林的景观,也就达不到植物造景的要求;要是植物不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同样无法体现出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因此,在园林的植物造景中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及其群落的形成及其发育,是做好植物造景的基础性工作。
3.3 应遵循美学的原理
园林植物的规划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实用性的要求,同时还应该给人予美的享受,这样才能够达到园林设计的真正目的,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应该按照艺术规律的要求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及其种植方式的确定。
第一,植物的选择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定,使得园林的景观能够体现出季节的时序景观,要通过合理的布局组成具有四季特色的园林景观,使得在每年的不同时节都能够欣赏到不同层次的园林景观。
第二,在植物园林规划时,不仅需要给人予视觉的享受,同时还应该给人予嗅觉、听觉等各方面的立体感受,这就需要具有不同姿态、色彩、芳香的植物经过合理的配置从而达到不同感官享受的要求。
第三,在种植方式的确定上,应该应用不同的种植方式营造出一种有韵律结构的空间,从而使园林空间能够达到前后错落、疏密有致、高低参差等效果。通过植物的空间变化给人一种视点、视镜上变换。
3.4 符合园林的经济要求
在满足园林使用功能及其生态的要求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园林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养护简单的经济类植物,从而充分的发挥出园林的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并且能够和生态效益相协调、相统一。
3.5 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是活着的化石,是国宝,不仅可以为艺术增添光彩,同时对于古自然史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价值,见证了城市的百年沧桑。因此,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进行植物园林规划时,应该事先查看是否有古树名木,从而结合原有的景观坐相适宜的空间设计。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简单叙述了植物园林设计的理论背景,同时对于园林植物规划的原则及其对树种的选择和种植方式的确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总而言之,园林的植物种植设计是一个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考虑到园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园林植物的内涵要求,充分的发挥园林的功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立娟;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杨鹏,薛立,陈红跃;论生态园林和生态风景林的功能与建设[J];广东园林;2004年02期
[3]林源祥;城市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J];广东园林;2005年01期
[4]陈卫连;苏青峰;袁浩;刘芳;;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与栽植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3期
[5]董昆;;浅谈园林植物种植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6]张远兵;刘兴满;何小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浅议[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6年12期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