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中提高工程质量的几点措施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12-13 09:33:28 更新时间:2012-12-13 09:32:27
摘要:如何有效地实施施工管理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升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深入探讨了建筑施工管理中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 工程质量 措施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给建筑工程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比如浙江常山市商品楼的坍塌, 北京西站的工程质量问题以及九江防洪墙的决口等等。 这一系列损失惨重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这就要求每一位工程人员将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高度重视起来。只有通过科学的施工过程管理,有效实施好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才能保障好施工质量。所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的第一要务。
一、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
当前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针对施工过程的管理集中在对是否按施工方案进行操作、以及对施工过程中人员、物资的管理和控制。这种传统的粗放性管理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也因为其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使得施工管理变得很松懈,不能保障施工质量,难以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及施工安全管理,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呈现不高的现状。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1、 消除事故隐患
只有严格管理、 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程序办事, 才能提高工程质量。然而, 有些领导为了表现自己在任期间的“业绩”, 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大上项目,往往出现拆东墙补西墙, 到头来资金严重缺口, 违反工程科学规律, 为“ 业绩”大大压缩工期,有的利用行政干预,确保“关系户”稳拿工程, 使一批不具备施工技术、 设备、 管理能力的低级施工队伍混进了高层次的建筑行列。招标投标制已实行多年了,在执行中确实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机制问题和管理制度不健全,运作中时紧时松,没有走上正轨,大有流于形式的趋向,也让一些人有机可乘。部分承包商对工程的投资不是通过千方百计把对施工生产的工程质量材料消耗、 现场管理和机械设备、 经济核算、 成本与费用管理等各要素的优化来做到节约投资, 增大利润,而是通过偷工减料、“ 设计变更”等一些歪门邪道来增大利润, 直接蕴育了事故发生的因素和扩大国家投资的源头, 甚至导致“豆腐渣”工程频频发生。另外,腐败也是质量问题的根源之一,由于建筑市场发育不健全,存在管理真空和管理错位,最直接的后果是给腐败提供了温床,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秩序,而且也造成了一些质量、 工伤事故或质量隐患,因此,要加强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塑造良好的形象,对于各种违法违纪的行为, 要坚决查处。
项目法施工已提出多年,但有的施工企业仍然没有深入落实; 没有全面地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化和实效化,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对项目的管理没有正式列入日常管理之中,对项目开工前期、 施工中期、 施工后期三个时间检查不严格。工程质量差、 投资高、 效率低、 遗留问题多、 工程事故突发等现象,虽然与设计、 施工等方面有关,但管理人员素质不佳、 责任心不强, 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建设部、 省、 市建委对施工现场要求文明施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 脏、 乱、 差”现象依然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尤其是装饰、 装修管理、 重点工程和开发区等存在质量“ 禁区”。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工程质量。
2、 提高人员素质
基建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 因此,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 业务技术强的基建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基本建设涉及到建筑工程、 经济、 管理、 环境等多门学科。高素质的建设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管理经验, 而且还要具备能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的应变能力, 掌握高科技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手段。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抓好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及验收规范,并且进行书面考试和实测, 考试合格后才能组织管理施工。使人员达到优化配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保证工程质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管理人员要勇于实践, 开拓进取, 总结实践经验和知识,乐于接受新事物。这样就可以把过去管理人员单纯于验收签证、 监视教导和狭隘范围,扩大到参与全面管理、 全盘指挥的领域。应该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要公正廉洁,任劳任怨, 坚持原则,不讲私情,顶得住来自各方歪风邪气的侵蚀。
工程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队伍的水平。首先, 要考虑施工单位的资质和信誉。应优先考虑那些资质等级高及信誉好的单位。其次,要从优秀的施工单位中选择一个优秀的项目部来承建工程。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除了有自己固定的施工队伍以外, 也允许一些私人包工头借用企业的牌子来赚取一定的管理费。结果就导致同一家施工企业名下的施工队伍、 资质等方面都一样,实力却有天壤之别。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对他们已经建成的工程和在建的工程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施工现场的管理情况及施工质量情况,听取工程甲方对他们的评判, 然后再将各方面的信息综合起来, 选出几支优秀的施工队伍来进行投标,合理地组织施工和进行管理,使工程顺利进行。
3、完善规章制度
建设单位的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影响到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只有严格管理,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程序办事, 做到超前监督,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应该认真严格的按照“建筑法”中规定的运作程序和行为规范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抓好建筑市场、 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立项与报建、 招标与发包、 设计与施工、材料选购、 竣工验收等,这些工作必须按照建筑工程程序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坚持谁施工谁负责,谁指挥谁负责, 不给事故责任者推脱的借口。应以科学的态度做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一旦下达, 要严格执行。
4、 加强验收工作
在施工质量控制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材料质量的把关。优质的建筑产品来源于优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从地材( 砖、 灰、 砂、 石) 到三大材(水泥、 钢材、 木材) 及装饰材料、 卫生洁具等,要提供合格证及现场取样检验报告, 坚持合格和符合设计的原则, 切实抓好材料进货、 验收、 保管和使用。不但要了解所购材料本身的质量, 还应了解产品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 技术力量、 测试手段和管理水平等, 符合要求的方可购买或与之签订供货合同。在原材料、 半成品或成品进场验收时,不仅要进行外观检查, 而且还要检查它的质量保证书和复检数据,符合质量要求的方可验收入库或进场使用。建议对一些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加强监管措施,控制流通中的供货渠道, 不允许不合格产品混进建筑工地。同时要求对隐蔽工程、 人工挖基槽等, 不经检测验收合格, 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混凝土工程实行全天候监理; 搅拌混凝土或砂浆,要有专人负责,严格按配合比准确计量;规定全部砌体、 抹灰、 油漆等分项工程必须先做样板间, 经验收合格后,才准予全面铺开。对钢材、 水泥指定厂家, 明确主体结构必须使用合格水泥。
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的最后环节,也是建设资金转化为使用价值的重要环节,是全面考察投资效益, 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步骤。工程项目竣工时, 监理单位首先要会同承建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然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检测单位、施工单位及政府有关建设管理部门进行正式验收,对照设计图纸,按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全面的严格验收, 检查核对工程技术资料、 材料、 构件和设备质量合格证明和分部分项验收记录等。对存在的质量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及期限,直到合格为止, 然后报质检部门备案。同时,根据工程保修的有关规定, 要求施工单位在交工一定时间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保修。另外, 所有竣工资料要做到齐全、 规范、 准确、 全面、 真实, 确保每项工作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提高施工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提高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和工程的施工质量。 所以,工程建筑企业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制定出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规则,做到做事分明。 同时,工程建筑企业还需要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建筑施工人员,他们是真正的建造者,他们的行为将决定工程质量的优劣。 总而言之,严格的建筑工程管理和良好的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为了不让悲剧重演, 为了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建筑工程人员应从自身做起, 严格做好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 从根本上避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再次出现 。
参考文献:
[1] 郑贤来,吴维,吴明,张诗洋. 浅谈目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07)
[2] 李凯. 论建筑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0) .
[3] 李季,张涛,熊宝成,叶晓露,李祥. 从建筑施工伤亡赔偿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03) .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