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2-12-17 09:03:48 更新时间:2012-12-17 09:02:47
摘要:在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应用比较广泛,本文介绍了概念设计的定义,阐述了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详细的介绍了结构工程师在进行设计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以及注意事项,本文祥以介绍。
关键字:概念设计;结构设计;结构工程
采用概念设计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师的创造性,推动结构设计的发展。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
一、结构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对于从事结构设计相对较短的工程师,很多人以规范为铁律,丝毫不敢犯,也从来没有深思规范之所以这样规定的理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另一方面,过度依赖计算机的计算,又很少深思计算机运算的结果是否合理,工作时间长了,甚至基本的结构概念也模糊了,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全部还给老师了。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值得我们深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建筑材料不断问世,结构理论也在不断完善,为了跟上时展的脚步,我们需要静下心,仔细反思,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其实简单的就是耐久、适用、安全。怎样在实现结构设计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既满足甲方美观的要求,又实现最大化的结构成本呢?需要我们深刻的理解结构概念。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计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的。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目前,人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结构工程师在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从事结构设计,那些理论计算确实很复杂,我认为作为结构工程师,最基本的要求是理解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从震害、试验现象以及工程经验中掌握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对一些常用数据要留心记忆,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一些基本的结构概念,更好的和建筑沟通,确定的方案才能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即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然而避免这种情况,概念设计的思想不妨是个好方法。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
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反过来从另一方面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正广泛地深入展开,现在已经在规范中有明确的体现了。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适用效果。而我国由于经济、技术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在工程界还未被广泛地应用。
三、建筑的结构设计要考虑把抗震加固
同时,在目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中,概念设计的思想也应得到延伸。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天津市加固的2万间民房无一倒塌,但天津第二毛纺厂三层的框架厂房,却因偏重于传统构部件的加固,忽视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判断,造成不合理的加固使抗震薄弱层转移,仍然倒塌。
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并将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的分体系的力学概念讲解。
四、结语
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它在现代的结构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要把概念设计理论引入到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使其功能的到更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