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对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考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06 09:19:37 更新时间:2013-01-06 09:58:35
摘要: 目前,全国已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各城市,着眼提高城市竞争力、打造新的城市品牌,都在积极开展创建申报工作。而且,“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原本就是我们的城市定位。因此,城市更应顺应潮流,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
关键词: 生态园林 城市 城市品牌 现代化
引 言
如何实现工作的突破,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所面临的新的课题。为此,结合实际对如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一、顺应城市生态化的发展潮流,确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进入20世纪以后,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逐步清晰并得到广泛的运用。1904年,英国生物学家P.盖迪斯在他所著《城市开发》和《进化中的城市》中,已把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城市研究。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由此“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刚一提出,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1999年10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一份题为《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将规划本国城市放在长期发展的战略地位,而其大方向只能选择生态化的道路”。随后,“生态城市”被公认为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建设生态结构合理、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生态化城市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从我国的情况看,生态化城市的研究和实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快,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长春、大连、广州、深圳、杭州等都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设想,并积极采取步骤加以实施。2004年6月,国家建设部决定在创建园林城市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并制定了严格的评比标准和程序(暂行)。我国政府自推行绿色GDP政策以来,致力于改善和保护环境,全面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由此拉开了我国加速建设生态化城市的序幕。通过创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进而增强城市环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国已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各城市,着眼提高城市竞争力、打造新的城市品牌,都在积极开展创建申报工作。
二、创新工作理念,统筹谋划好创建活动。在国家颁布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共列出了7项一般性要求和19项基本指标要求。通过对各项指标要求的分析研究,在城市的创建活动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贯彻“生态”理念。生态园林建设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注重生态效益,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要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努力构筑城市市区与郊区甚至更大区域统一的市域生态体系。在城市工程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中,从规划、设计、建设到管理,从技术方案选择到材料使用等都必须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二要运用系统观点。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交合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具有有机关联性。要坚持和运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规划、措施和行动计划。要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与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水系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保护和治理城市水环境、城市市容卫生、城市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协调统一。三要走集约化道路。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要积极探索走节水型、节地型、集约化的路子,充分考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植物搭配的多样性以及降低管理成本等因素,切实做到美化环境与资源节约相得益彰。四要彰显城市特色。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要根据城市自身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植被特色、主题文化和环境等重要潜质,营造独特的城市文化、艺术氛围与绿色环境背景,形成有文化、有艺术、有品位的城市生态园林体系,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创建之路。
三、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努力构筑生态园林城市绿化体系。根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暂行标准,在绿地数量上讲部分城市的差距并不大。但是,由园林城市发展为生态园林城市,更重要的内涵变化在于把城市绿地当作一个系统来考虑,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更为突出的功能应该是对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和维持,这就对城市绿地的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活动中,我们必须坚持从“量”入手,以“质”为核心,调整布局,优化系统,实现社会大环境的总协调。在增量方面,重点是抓好六大工程:(1)按照城乡生态统筹思想,继续推进双环林带和三点组团之间的大片林带建设,营造城市绿色生态林网;(2)继续推进道路绿化,打造精品工程。对于新建市区道路,要在道路设计上增加中间绿化带宽度,预留足便道外绿化空间,避免重复建设;(3)下大力推进河道整治绿化工程,构建美丽的环城水系景观;(4)实施公共绿地建设工程,有计划推进公园和主题游园建设,丰富品位和特色,建设植物园、森林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系统;(5)全力推进宜居绿化工程,对新建小区进行高标准同步绿化,严格履行绿色图章制度,做到开发一片绿化美化一片,打造宜人、宜居、宜心的绿色生活空间;(6)推进单位庭院绿化工程,提高单位绿化总体水平,把园林建设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在提质方面,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着眼于改善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和空间结构,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在增加城市绿量的同时,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四、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建设成效和管理水平。生态园林建设是门艺术,必须作为景观来设计,当作精品来建设,保证每个园林建设项目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监督和检查。因此,在总体布局上,要注重面向未来、超前规划、留足空间、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在指导思想上,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站在时代和未来的高度,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在建设目标上,要注意完善功能、强化内涵、形成特色、提高品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城市。在具体实施中,要切实把好论证关,对风格、色调、结构以及重大建设项目,都要聘请专家、教授进行规划、设计,集思广益,减少随意性;把好决策关,凡重大项目都要集体决策,避免失误;把好审批关,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一些暂不具备条件的建设项目,宁可不建,也不粗制滥造,以免留下历史的遗憾;把好建设关,切实提高植物成活率,提高景观效果。在日常管护上,要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精致、精美”的三精型管理,管理方式由生产型向综合型、管理型、科学型转变。积极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健全规范管理制度,全力打造园林精品,创出城市品牌,展示城市风范。
五、加强团队建设,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提供组织保障。园林系统干部职工担负着城市绿化美化及管理的重要职责,是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力量。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过硬素质至关重要。要在干部职工中,大力弘扬“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精细创新、追求卓越”的园林精神,确立“讲大局、讲主动、讲规范、讲实干、讲协调、讲深化、讲细化、讲奉献”的思想行为准则,不断强化思想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凝聚合力,营造谋事、干事、事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2] 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
[3] 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
[4] 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06.
[5] 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