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转变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23 09:20:19 更新时间:2013-01-23 09:19:16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连现行控规存在问题的剖析,对比其他城市的经验,对控规编制的转变方向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控规;问题;控制;单元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在我国开展有近十年的历史,是政府引导城市发展,实现建设目标的直接手段,对我国的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控规成果作为行政许可的依据后,在规划管理实施过程中,问题日益凸显,控规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在法定化的背景下受到严重质疑。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了《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对控规的编制和审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范围开始了控规编制审批的反思,大连市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控规编制转变的探索。
1. 大连市控规编制存在的问题
1.1《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控规审批的尴尬。
《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加强了控规的法律地位,规范了控规修改的程序。但是由于控规指标的频繁调整导致控规编制的过程中修改不断,没有最终的成果,无法上报审批。但控规作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依据,没有审批的控规而进行修详规的审批是不符合法定程序的无效审批。这样控规审批与否,成为管理审批单位比较矛盾的决策。
1.2刚性不刚,弹性不弹,最终导致城市规划失控。
控规是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中间环节,应当是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控规的指标控制模式不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指标确定的科学性、适应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规划编制的指标和规划管理的需求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对接。现行的规划编制成果在指导城市管理和建设时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刚性指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调整,这种调整严重质疑了控规的法定性和规划管理的严肃性。
2. 大连市现行控规编制的模式
2.1大规模的控规全覆盖和小规模的因项目发展而编制的控规
近年来,控规全覆盖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实践。控规全覆盖实现了城市范围的土地依法审批管理,对城市从全局进行了管理和控制。但由于范围过大,编制周期短,城市经济发展变化较快,控规全覆盖实效性不足。虽然对近期项目进行了较好的控制管理,但对远期项目控制不住,甚至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建设。小规模的因项目而进行的控规编制,较好的解决的项目本身的问题,但容易出现与城市大区域的发展脱节、协调不够,容易发生城市区域公共设施配套不足及交通拥堵等问题。
2.2现行控规编制成果的指标控制模式
大连市现行控规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编制体系,以指标控制模式来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刚性指标和弹性指标的控制。刚性指标(规定性指标)主要是通过地块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弹性指标(指导性指标)主要是人口容量、建筑色彩、形式、体量、风格等。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指标控制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3. 其他城市的控规编制改革的经验
3.1常规控制和弹性规定相结合的控规编制模式
以深圳、南京、成都为例。这种编制模式的特点是地方法规体系完善,实行重点审核“一张图”的管理模式。将规划编制分为标准分区和城市更新单元,提倡不同地区的编制内容和深度不同,增强了规划的适应性。加强控规的刚性控制,以法定图则的形式控制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这部分是控规必须控制的内容,原则上不予许修改和变更。对于控规的弹性以指导性文件的方式表达,在控规的其他规定里赋予规划管理部门一定调整权限。
3.2常规控规和一事一议的控规编制模式
以北京、厦门为例。这类控规编制都是进行分层编制,针对项目管理的模式。将控规编制划分为街区和地块。街区控规体现刚性控制内容,对用地的主导功能、建设总量及“三大设施”(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进行控制。
3.3划定编制单元,分层控制管理的模式。
以武汉和广州为例。这类控规编制都是划定单元分层控制的模式。,控制方式主要有实线控制、虚线控制、点位控制和指标控制四种控制方式。分层编制、分层管理。各层均有法定文件和指导文件。法定文件报市政府审批,指导性文件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4. 大连市控规编制模式的转变方式
大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采取“分层编制、分级控制”的方法,形成片区规划、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单元控规”)和基础性规划三级规划体系。片区规划是以落实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为目标,结合近期建设规划,以控规编制片区为平台,完成对总体规划相关指标在片区层面的分解,对片区内的功能定位、人口容量和用地总量进行规划控制,同时划定控规编制单元,建立单元索引查询体系。片区规划以总体规划为基础,进行城市规划区内的控规片区阶段全覆盖,按约每20-4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一个片区。
4.1单元规划
以片区规划为前提,以规划编制单元为平台,对单元内主导用地性质及其兼容性、“四线”(指各类绿地范围绿线、地表水体保护蓝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保护建筑紫线、基础设施及轨道交通黄线)控制、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公共安全设施进行规划控制,同时划分编制街坊,制定街坊相关控制指标,并建立街坊索引查询系统,以指导下一层次的规划编制。单元规划按功能相对完整,以主干道或行政界线,按约每5-1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一个控规编制单元。
4.2基础性规划
分为单元控规技术文件和街坊规划。其中单元控规技术文件为对单元控规相关内容的补充和技术支撑;街坊规划以编制街坊为平台,对街坊内各地块建立详细的指标控制体系。街坊划分标准以保证功能相对完整,以次干道或明确的地物(包括快速路、主次干道、湖泊沟渠等)为界线,按照约0.5-1.5平方公里划定街坊。部分街坊可根据用地功能,适当增减街坊面积;街坊规划编制阶段也可根据现状调查和项目建设情况,在原街坊划定范围内,对街坊进行细分。
5. 控规编制内容的转变趋势
控规编制改革和完善是必然的趋势,是适应城市建设发展规律,辅助城市建设管理的手段,控规编制应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规划管理需求,宜分级、分区控制,以公益性、公共性设施用地为城市建设的基本保障。结合区位条件、区域定位、区域分工、区域环境、交通和景观要求,现状土地整理成本经济测算,以城市设计的规划研究为校核,综合研究地块自身的特点,最终确定地块控制指标,保证项目可行,城市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 从地块控制走向分层控制——有关控规改革的思考,汤海孺,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 2009 年。
2. 由控规全覆盖引起的思考,黄明华,王阳,步茵,城市规划学刊,2009.6。
3. 城市规划资料集4,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浅谈合肥地区控规编制,刘玉清,安徽建筑,2009.2。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