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涡阳县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23 09:56:26 更新时间:2013-01-23 09:15:26
摘 要:本文结合“十二五”规划分析当前及今后农机化的发展态势,并深入探讨了解决我县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农作物;综合利用;秸秆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加速期,“十二五”仍然是农机化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持续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随着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应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为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秸秆焚烧现象。
1.涡阳县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现状
1.1基本情况
全县24个乡镇,2011年落实国家购机补贴资金2417万元,2012年上半年落实国家购机补贴资金1300万元,截止目前农业机械总动力18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2850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42700台,联合收获机5500台。拥有配套农具94590台,全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可耕地面积197万亩,午季小麦和秋季玉米收割面积分别达180万亩、80万亩。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秸秆已不成为农民的主要生活燃料。农村机械化的发展加快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青贮加工的步伐。但大部分土地耕作由旋耕代替了深耕,降低了秸秆粉碎还田面积,使原来已经秸秆还田的地块因旋耕后无法播种而放弃还田或还田后再焚烧。
当前,当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有:机械还田、秸秆沼气、家畜养殖、干贮和其他方式。据统计,除了干贮和其他方式转化利用,我县的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率达47%,机械还田面积占了秸秆转化利用面积的一半以上。可见,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是秸秆转化利用的主要措施。
1.2以秸秆还田为重点的综合利用措施
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增加和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增加秸秆还田面积,减少秸秆禁烧压力,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同时也加大以秸秆还田为重点的综合利用工作力度。
1.2.1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及采取宣传车、张贴标语、口号、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各部门关于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管理的要求,以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提高广大农户对秸秆还田的认识;
1.2.2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积极进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课题研究,依靠科技强化支撑拉动,发挥研究成功的秸秆利用技术成果。
经过研究实践证明,采用机械化粉碎还田、堆沤还田和过渡还田等形式实行农作物秸秆还田可带来如下效益:第一、增肥地力、节约用肥支出。有资料表明,秸秆中营养含有氮、磷、钾、钙和硫等外,还含有大量有机质,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有机肥料来源。据测算,秸秆还田后,每亩秸秆相当于60公斤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5公斤硫酸钾、2.5方优质粗肥,亩均节约肥料投入20元。第二、增产效果明显。实施玉米秸秆还田的农田除第一年外,以后多年,粮食可增产达10%-20%,蔬菜可增产30%-40%。第三、减少用工支出,增加农民收入。农作物秸秆还田省去了装、运等工序,省时省力。同时,机械作业年可增加纯收入2万元左右。第四、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禁烧工作人力物力的投入。
1.3政策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秸秆还田补贴力度加大
国家在秸秆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扶持实施的同时,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补贴力度。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打捆机、深耕犁、旋耕机,这些补贴机具的陆续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了我县的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了我县秸秆还田面积不断增加。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加农民购买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的积极性,为我县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和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奠定基础。
2.涡阳县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缺乏统筹规划,综合利用推进不力。
2.2个别新机手未经过系统培训,特别是实际操作培训,技术不够娴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还田效果。
2.3市场化机制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励,秸秆商品化水平低,产业发展滞后。
3.对我县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建议
3.1要重点突出小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主渠道。
把秸秆禁烧的工作重点放在秸秆还田上,要逐步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因为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大面积解决秸秆焚烧现象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办法。因此,要使我县秸秆禁烧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就要将秸秆禁烧关口前移,从秸秆还田工作抓起。夏秋二季提前将秸秆还田目标任务分解至各乡镇,同时积极引导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秸秆还田作业,提高秸秆还田面积。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对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工作的认识。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给环境和土壤带来的严重危害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显著效益,切实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的自觉性。
3.2在积极争取上级购机补贴项目的同时,加大地方财政补贴资金。
希望在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贴资金的同时,县乡级财政每年也应分别投入一部分专项资金对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及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农民进行补贴,扩大补贴资金规模总量,促进补贴机具数量增加,特别是要积极引导扶持农民购买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因为近几年生产的联合收割机在出厂时就配备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机收作业水平,又能够保证秸秆还田需要。建议同时对实施秸秆还田深松补贴项目,对还田农户进行适当补贴,以减轻因农作物秸秆还田给农民带来的负担。
3.3从政策上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
在资金、购机补贴和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民开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品,,并施行商品化运作、市场化管理。对于想采取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企业和农民,应积极引导鼓励其购买秸秆打捆机具及固化设备,形成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同时进行的局面。
3.4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秸秆综合利用。
粮食主产区的乡镇应以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实行秸秆粉碎还田为主,家畜养殖业发达的乡镇应以发展秸秆饲料技术为主,特产区发达和蔬菜种植乡镇应以发展食用菌和堆沤还田为主,工业集中多的乡镇应以扩大秸秆工业、建材原料生产为主,形成普遍开发、普遍应用和普遍实现效益的长效机制。
4.结束语
总之,要把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从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上支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秸秆机械还田。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充分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加大对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机械的购置、机具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投资较大,建议政府、财政部门应予以扶持,最终达到“农业优质高产、秸秆高效利用、农村文明卫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