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24 10:39:36 更新时间:2013-01-24 10:38:35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了缓和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国内很多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铁。本文通过列举近年来国内地铁施工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指出地铁工程风险管理在降低或避免各种地铁工程风险方面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归纳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特点。
关键词: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体系;事故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了缓和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国内很多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铁。由于地铁施工过程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突出的特点,造成地铁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风险大,无论是设计、施工、决策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近年来,国内地铁施工事故频发,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严重地影响着地铁工程建设目标(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的实现。如果人们事先能把整个工程项目的大过程,按阶段根据其技术特点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利用人类对这些小过程的分析,判断其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即典型风险),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够将意外事故出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风险管理的实质。
1、 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1.1 地铁工程风险的定义
国际隧道协会(ITA)在《隧道风险管理指南》一文中定义风险为所识别的风险源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后果的综合。Faber M.H.定义工程风险为给定活动的期望结果。根据文献将隧道施工风险定义为:在以隧道工程施工和运营为目标的行动过程中,如果某项活动存在足以导致承险体系统发生各类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那么就称这项活动存在风险,而这项活动所引发的后果就称为风险事故。
1.2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内容
综合文献中对风险管理的定义,总结出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过程由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4个部分组成。其中,地铁工程风险因素的辨识是进行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风险分析是系统地识别地铁工程项目风险和合理地进行地铁风险管理两者之间的重要纽带,是决策分析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具体分析方法有风险矩阵法、等风险图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影响图、贝叶斯网络、层次分析法、蒙特卡罗、模糊评价法、进度计划评审技术等;风险应对是针对上述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结果,采用经济合理的方式处理风险,以提高实现项目目标的机会。
1.3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意义
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是为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
损害,降低工程成本和工期损失,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安全施工保障。
2、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特点
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用全面系统的实施手段,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掌握工程进展的第一手资料、作业状况,提高事故发生的预测和防控能力,避免重大
事故的发生,使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地铁工程风险管理有如下特点。
2.1地铁工程风险分析的内容复杂
风险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地铁工程处于复杂的地层地质体中,其具有的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风险分析的一些方法难以准确运用并确切表达。在进行项目风险分析时,既要考虑其精确性,又要考虑到成本因素,如果为取得准确的风险分析结果而花费太大,甚至超过事故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就得不偿失了。
2.2 地铁工程风险管理需要重视风险的征兆
地铁工程风险分析时必须明确出现风险的征兆,并且对危险的基本因素实行监察,随时避免危险发生。在风险管理中,可以找出出现危险的基本因素,对危险
因素应采用有效而直接的手段进行督察,一旦出现危险征兆,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制止危险的出现。因此,要重视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应当重视监察的作用。
2.3地铁工程风险分析方法的多样性
目前,在地铁工程行业以外已经得到大量研究和应用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地下工程的合同、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在合同、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于可获得的工程信息量较少,可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其工期、费用做出预测,并为方案决策提供基础;而在其结构的详
细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随着设计目标和各种地层条件、周围环境条件等参数的明确,借鉴已有的工程经验,可选用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
3、我国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北京地铁在不断总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建立和实施了“北京地铁建设工程环境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编制完成了《北京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和《北京地铁工程监控量测设计指南》,开展了“地铁工程施工对临近建筑物、管线和桥梁的影响控制研究”、“浅埋暗挖法穿越既有地铁构筑物关键技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正立项开展“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及信息化平台”课题的研究,建立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对正在实施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扩充和完善,明确了各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程序流程等,以及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责任体系、施工过程监控量测模式、风险事务处理等。现阶段,北京市正在开展以下多项地铁工程风险管理工作。
3.1.考虑并区别不同的风险种类和施工方法,使用科学的方法为风险工程定级,为风险分析提供基础。目前,国内已经有了风险定级体系,但不是很完善,因此要在其基础上结合北京工程特点,扩展形成不同对象的更全面综合及实用性更强的风险定级标准规定。
3.2.建立地铁工程基础资料库,具体包括地质资料、既有线资料、管线资料、桥梁资料、水体资料和道路(铁路)资料等,便于更好地进行项目风险分析,为地铁工程的风险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打好基础。
3.加大监控力度,在风险因素全面识别基础上进行全面监控,包括环境、地质及支护结构等,采用专业化的监控队伍,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及可靠性。对掌子面的监控形成严格的标准化模式。
4、地铁施工事故案例与分析
4.1地铁施工事故案例
对自2002年以来北京、上海和广州地铁的施工事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列出以下典型事故。
4.1.1. 上海地铁的施工事故
2003年7月1日,4号线浦西联络通道渗水,大量流砂涌入,引起隧道部分结构损坏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3幢楼房严重倾斜、下沉,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5亿元人民币。
4.1.2 .广州地铁的施工事故
(1)2004年3月17日,广州地铁3号线大石车站发生一起塌方事故,造成1人死亡。
(2)2004年4月1日,地铁3号线沥溜站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塌方,车站北端出现一定的沉降。
4.2地铁施工事故分析
以上施工阶段出现的安全事故是由多方面引起的,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4.2.1.地铁结构本身及所处位置的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4.2.2.工程建设周边环境(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的复杂性;
4.2.3.施工工艺和管理、操作水平;
4.4.4.监理人员的素质、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及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
1.毛儒.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2):3—5
2.Eskesen S D, Fengborg P,Kampmann J,et a1.Guidelinesfor tunneling risk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Tunnelling Association,Working Group No.2[J]. Tunneling and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04,19(3):217—237
3.Faber M H,Stewart M G. Risk assessment for civil engineering facilities:critical overview and discussion[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2003 (80):173—1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