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28 09:18:21 更新时间:2013-01-28 09:47:20
摘要:“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进。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新农村住宅建设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是,在享受新农村建设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对策予以更正和改善,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好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建设;问题
引言: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和措施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住宅建设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现阶段的新农村住宅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充分认识这一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整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 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重要性
新农村住宅建设关系到我国亿万农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农民的温饱已经不再是问题,而农民生活中最大的负担来自建房。如果农的民住房需要得不到满足,就难以激起他们对新农村文化和政治建设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舒适、宜居、节能、环保的新民居建设已经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住宅建设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切实关系到广大农民的人居环境,而且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加强农户住宅建设对提高农村精神文明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拉动内需,缩小城乡差距。
二、 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及问题
新阶段,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住宅功能模糊,实用性较差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农村97%以上的现有住房没有经过正规单位或公司进行建筑和结构设计,而且有99%以上的住房是由无资质的施工队进行施工的。因此,房屋的使用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难以满足相关质量要求,耐久性和与环境的协调性也就更得不到保证。
另外,住宅的空间布局大多数沿袭以往传统布局,功能分区缺乏科学性,布局不合理,且重客厅、轻厨卫现象普遍,没有配套的厨卫设施,居住条件并未得到真正改善。客厅大多位于主要位置且较为宽敞,厨房、卫生间等则往往低矮狭小,在采光通风方面存在问题,这些极大地影响了住户的生活质量。空间功能不明确,房间使用混乱,往往一个房间兼有多项功能,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同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此外,空间实用性较差。农民住宅大多自己建造,由于盲目攀比等原因,往往会拔高檐口房高和地平高度,造成采光受阻以及村内排水不便等问题。水电暖管道的架设大多为自己安装,排布不够美观,开关插座的随意安放买下了安全隐患。
二)住宅面积大,造价高,浪费严重
我国大多数自然村落为带状型,具有零乱性,加之缺乏合理使用土地以及节约耕地的意识,导致许多农村住宅建设出现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现象,除了政策规定的宅基地建造面积以外,屋前屋后的场院杂地远远超过了宅基地面积。
由于相互攀比心里的影响,近几年,农村出现了许多漂亮的小洋楼,却少有人住,是极大的浪费,造成“空心房”的出现,大量住房面积过剩。
此外,由于不同时期建房政策的具体调整,以及农村建设规划执行的不彻底性等原因,致使我国部分农村新建居住点的房屋大小混杂,“前齐后不齐、左齐右不齐”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除此之外,由于农村宅基地的无偿使用,以及使用的管理不力等原因,农村居民往往分散各自建房,有的甚至在“早占早得益、多占讨便宜”等心态的驱使下乱占宅基地,导致宅基地越占越大,土地的利用率极低。
三)住宅建设科技含量低,居住环境差
长期以来,村镇规划往往只注重房屋建造选址,缺乏对居民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几乎没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这严重制约了农民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住宅“零、散、乱”,居住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甚至部分村子几乎没有道路硬化、场地绿化、卫生洁化、环境优化,雨水污水任意排、脏物垃圾随意倒,环境质量很差。
在房屋质量方面,由于设计不适应居住需要的变化,建材质量低劣等种种原因,部分小城镇住宅使用寿命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另外,有一部分新建住宅层高过高、开窗过大,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
四)缺乏统一规划与布置,住房建设模式落后,形式单一
在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往往是各家自成单元,布局较为零散,村道弯曲,导致村庄的公共配套设施如给排水、通电、通讯等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很大。
现阶段,我国已有少数地区的新农村住宅建设已经透出现代文明的气息,但是,我国绝大多数农民建房仍旧沿袭旧模式,在形式上缺乏创新、规范化,更出现不出现代化。
五)资金不足,来源单一,影响房屋质量
现阶段,困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缺乏。与城市居民买房相比较而言,农村住宅建设资金来源单一,而且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还未健全,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建房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出影响了房屋建设质量。
三、 关于改善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建议
首先,因地制宜,切实考虑村情民意
在推进农村住宅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户住宅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量在原有自然村的基础上建设新农村,尽可能让农民少拆房子。
与此同时,要切实做好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以及修改完善工作。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按照地貌类型和自然条件进行灵活布局,坚持以改建为主、新建为辅,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并要充分利用山形地势,做到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不同风格、较为自然的村庄形态。
另外,在进行建设之前,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查民意,多问问群众的意见。在建设过程中,也要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发展,做好长远谋划,引导农村适当集中建房,实现集约用地,并合理搞好“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公共活动场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置,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总而言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新民居不仅成为美观实用的居住场所,而且成为承载人文精神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其次,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建设资金渠道多元化
资金缺乏是农民房屋建筑的首要问题。现阶段,农民的借款渠道很窄,主要有向信用社贷款以及向亲友借款两种方式。因此,必须要逐步建立集中调度、统筹使用、可供融通的住房信贷资金,办好农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不断扩大农村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也要尽快建立住房贷款抵押、保险、担保制度及住房保障制度等,拓宽农民住房资金来源。
最后,培养乡土建设管理人才,加强住宅建设的指导
面对现阶段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各地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乡土建设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要培训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通过对乡镇工匠、“土施工员”、“土项目经理”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进而提高施工质量水平、消除质量隐患。
在新农村住宅建设过程中,房屋质量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因此,政府部门各相关单位必须要通力合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强化新农村建设市场管理,加大管理力度,从源头控制不规范行为,加强住宅建设的全面指导,采取“防、控、帮”有机结合的措施,逐步减少和消除工程质量隐患。
此外,政府还应实施农村住宅统一设计规划,由政府统一组织安排,遵循安全、美观、经济、适用的原则,同时兼顾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提高农村住宅质量水平,从而让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居乐业。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飞速发展,新农村住宅建设问题日益凸显。对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善,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通过统一规划和管理,切实提高农村住宅质量水平,进而让农民实现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骆中钊编;新农村住宅建设知识[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1
[2]杨君华,沈春红,黄杏林,王怡凡等;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3]郑娜;浅析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四川建材.2011年05期
[4]周拥军;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初探[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5]吕晓丽,吴艳明;建设新农村要注重规范民宅建设[J].城乡建设.2007年10期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