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甘肃省庆城县节水灌溉现状和发展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30 09:54:38 更新时间:2013-01-30 09:05:38
摘要:庆城县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水利工程调蓄性能差,水资源污染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水的供需矛盾很突出。本文结合庆城县水资源现状和国家形势,论述了加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阐述了实行节水灌溉的多项措施。
关键词:节水灌溉 水资源 措施
水是一切生命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基本要素,也是维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节约水资源,既是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世界如此,中国如此,甘肃如此,庆城县更是如此。
一、 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庆城县水资源状况
庆城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边沿沟壑区,地形南北长、东西窄,总体走向西北高,东南低。按地貌特征可划分为董志原边沿区、残原河谷区、和丘陵沟壑区。县境内除驿马镇、安家寺乡、白马铺乡、熊家庙乡四乡镇具有较宽原面外,其余原面支离破碎,川台狭小,山区梁峁起伏,岘掌曲伏缠绵,沟壑纵横,呈残原沟壑与丘陵沟壑地貌型,海拔1000米至1600米。
庆城县地处甘肃省东部,位于东经107°16′至108°05′、北纬35°25′至36°17′之间。全县共辖17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32.3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77万人,占总人口的73.43%,总土地面积2692.62平方千米,海拔1018米~1623米,总耕地面积5.53公顷。本县河流总属泾河上游支流,有马莲河和浦河两条支流,东北部有东河(柔远河)与西河(环江),两河在县城南汇合流入马莲河;两边境内有大黑河与小黑河,在太白梁尖汇合后流入浦城,至本县南端出境,主河道长200多公里。环江河(西河),发源于宁夏盐池县麻黄山,主河道以东南方向流向,经环县流入我县马岭贺旗村。流域总面积10603平方千米,本县内流域面积1191平方千米,河道总长度250.5千米,本县境内61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6.626立方米。柔远河(东河),发源于陕西省吴旗县,主河道以南北方向为流向,流经吴旗县、华池县,经悦乐进入庆城县玄马乡,最后在城南与西河汇合,流入马莲河。流域总面积3063平方千米,本县内流域面积327平方千米,河道总长度129.9千米,本县境内长度为34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2.594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4714亿立方米,境内环江、柔远河、马莲河、黑河四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为3.5348亿立方米,其中:过境径流量2.6728亿立方米,自产径流为0.862亿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9366.4万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9599.67万立方米,仅占总量的21.4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9立方米,亩均占有量为117立方米,水资源十分贫乏。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可利用总量为7168.97万立方米,资源量包括环江、柔远河、马莲河、黑河等支流;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利用总量为2430.7万立方米,其中:多年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有残原区的地下潜水量,可开采资源量998.7万立方米/年,承压水为1432万立方米/年,现开采的承压水仅有华池组,通过水处理,用于工业生产,其它承压水水质差,不能利用。环江、柔远、马莲河其主流矿化度高,水质差,加之近年石油开采中污水排放,水质污染日趋严重,环江矿化度4.44克/升,柔远河矿化度0.7克/升。
同时,有限且紧缺的水资源还日益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化肥、农药等的污染,目前我县的主要河流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统计,全县每年排入河、库、渠道的污水多达4220万立方米。在干旱情况下,河水大都是污水、废水,基本丧失了利用价值,被污染的地表水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渗入潜水和承压水,使得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加之,庆城县河流上游多发源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高。现有蓄水工程调蓄性能差,淤积严重,灌溉工程年久失修,渗漏损坏严重,设施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据统计,全县现有9座病险库急待除险加固处理,有68.7%的灌区渠道尚需衬砌,有42.7%的设施灌溉面积未得到灌溉。
从以上分析说明我县不论在资源上、工程上还是发展形势上都面临着缺水的危机。
2、解决缺水的有效途径
由于干旱缺水,导致农业受灾面积扩大,作物减产;由于缺水,导致过量引用地表水和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旱季常发生河流干枯断流,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面下沉、裂缝等现象;由于缺水,导致我县大部分乡镇人畜饮水困难;由于缺水,导致我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同时,我县又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的农业大县。随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首次将水利提高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农业水利大力发展的良好契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而土地的荒漠化及为防止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部分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上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又在逐渐减少。因此,我县增加农作物产品的重心必须转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而灌溉则是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但灌溉面临着缺水的危机。
解决灌溉缺水危机的有效途径为开源和节流,若采取开源方式解决缺水,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我们应该清醒地注意到,随着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我们为获取水资源而付出的代价也愈来愈大。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水资源供给,如果仅仅依靠开源增加供水来解决,不仅受到水资源条件的限制,而且受到国家和地方财力的限制。因此,采取节流方式解决庆城的缺水危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我县实行的是大水漫灌的粗放性农业灌溉,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据统计,至2010年底,庆城县共有灌溉渠道23处,灌区内耕地面积2.6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实灌面积1.6万亩;灌区内有小型水库9 座,总库容1800万m3,有效库容980万m3,多年平均出库水量890万m3,灌溉用水量为450万m3,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为160万m3,则每年有280万m3水,相当于几个大型水库的蓄水量在输送过程中被白白渗漏浪费掉。我县农业总用水量为450万m3,全县干、支、斗渠总长101.4km ,渠道衬砌率达57.3%,若提高到65%,则全县平均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55提高到0.80,农业灌溉约可节约水量86万m3。
实行节水灌溉可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可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减少农业用水,增加工业用水,促进工业发展,从而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可促进农业灌溉从粗放到集约,从外延为主到内涵为主的转变;可提高灌水利用系数;可防止地面下沉,河流下游断流,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可缓解水资源的开发压力。实行节水灌溉也是庆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步,对全县乃至全市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县农业节水潜力相当大,实行节水灌溉,发展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二、 节水灌溉的措施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实行节水灌溉,必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普及,实现干部群众观念上的变革。由单纯的浇地向浇作物、科学节水转变,用科学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同时作好节水灌溉的科技交流,让群众认识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先进的取水、输水设施,先进的微灌、喷灌机械,先进的滴灌、渗灌、微灌方法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2、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走区域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类型,不宜强求一律,盲目实行。如西川万亩灌区实行节水灌溉主要要走对现有灌区进行更新改造,推广综合的节水高产高效灌溉技术体系之路。主要包括灌区渠首加坝加闸、渠道衬砌;推行“大改小、长改短、宽改窄”的标准畦田建设;推广田间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制度,节水型耕作栽培技术和蓄水保墒技术;井灌区大力推广低压管道灌溉。在西川万亩灌区,应优先考虑利用自然落差发展自压喷微灌技术。在东川沿线应大力发展低压管道灌溉和滴灌等节水技术,加强小型蓄水工程的除险加固。
3、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做到统一规划,分年实施,适度规模,集中连片。如我县在“十一五”末,要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使灌溉水的有效系数由现在的0.56提高到0.8以上,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由0.3提高到0.6以上,实现年节水130万m3,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的社会。“十二五”期间,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使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65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20万m3。
4、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建立水的有偿使用机制。水利作为一种产业,要实现良性循环,用水必须按成本收费。目前由于我县农业水费较低,收取率也低,以致造成水管单位经济困难,一些设施小修亦无法拿出资金,造成水大量浪费,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因此,水费改革要深入进行,农业用水要实行计划内平价,超计划用加价的方法,将收入的水费逐步投入到设施改造和提高水的利用率上来。
5、发展节水灌溉必须加强渠道防渗措施,提高输水有效利用系数。
6、发展节水灌溉必须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节水灌溉工程,坚持试验和推广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