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雁山园景区植物景观改造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3-02-04 15:20:23 更新时间:2013-02-04 15:43:22
摘要:植物,作为一种最富生命力与季相变化的旅游资源,为旅游景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本文分析了雁山园景区植物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对雁山园进行植物景观改造的建议。
关键词:雁山园;植物景观;景观改造
雁山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镇,始建于公元1869年,占地300亩,是清代广西桂林士绅唐岳的私人园林, 就被称为“岭南第一园”,现为3A级旅游景区。雁山园在经历了150年的历史沧桑后,昔日园景已几乎不复存在。近年来,虽然进行了一些保护性修复工作,但植物景观颇具随意性,未能体现该园原有特色。因此,雁山园迫切需要对园内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同时进行植物景观的改造,可使人文景观更具吸引力,景区旅游品位得以提升,大大有利于雁山园景区今后旅游的发展。
1 雁山园景区植物景观现状
雁山园有岩溶植物景观博物馆之称,具有很好的生态特性,原有植物种类多,已形成了一定的天然植物景观。原因在于桂林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常绿阔叶林气候区,气候温和,冬冷夏热,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主风在春夏季为东南风、秋冬季为东北风,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气候条件优越;土壤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石灰岩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分别有壳斗科、茶科、金缕梅科、樟科植物,其次为木兰科、冬青科等植物,构成该地区多样性的森林植物景观[1]。
雁山园建立之初为私家园林,后作为政府的办学之所,植物景观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的栽植和保护。如《桂林旅游》记载,雁山园曾种植有牡丹、墨兰、红豆、丹桂、白玉兰等。可见其植物种类多,人工痕迹较强,并具有一定的景观规模。在政府办学期间,雁山园曾为广西三所高校所在地,可以称为是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摇篮,特别是农学院的建立,对植物的保护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使得景区百年以上的古树比比皆是。
雁山园中已具有一定的植物景观,千年古樟树、三年才开花结果的稀有红豆、有桂花皇之称的百年老桂花树,岭南最大的酸枣树等。现有的植物景观形成年代久远,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能成为景区极具吸引力的植物景观。
2 存在的问题
雁山园植物数量虽多,但品种单一,主要以香樟、桂花、乌桕为主。原有植物,如雁山四宝:丹桂、绿萼梅、方竹、红豆保护不当,其中绿萼梅、方竹已难寻踪影,红豆所剩数量不多,不少有意无意的人为现象对植物的成长造成阻碍,甚至破坏。如公园中的不少老树没有得到相应的古树保护,有的古树已经死亡,景区内的秋枫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因为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该老树已枯死,而靠老树形成的生态系统也跟着崩溃。秋枫作为岩溶景观极好的观赏植物,其观赏价值就此流失。
此外,雁山园总体植物景观以绿为为主,缺少色彩,缺少季相变化,缺少人工修饰,特别是近期人工管理少,任其自然成长,景区已荒废很久,直到2003年才通过政府招商恢复部分景观。但该景区恢复之初没有经过全面细致的规划,整个景区的建设存在很多的个人意识。乳钟山与方竹山已被植物团团包裹,无路可上,若作为自然生态景观保护得极为合适,但作为景区,二山均为很好的旅游资源,无路可寻,让景观无法呈现于世人面前实为可惜。
雁山园方竹山下有花神祠,该祠为岭南地区仅存。花神祠为国内少见的民间信仰,挖掘此旅游资源有很高的价值。远在雁山园建立之初,雁山园就植有与花神有关的花卉如牡丹、桂花林、梅花林等。但在现今,与花神有关的只剩桂花及新栽的桃花,植物没有将景区的文化底蕴烘托出。
3.雁山园特色植物景观改造规划
3.1 规划指导思想
3.1.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出自于明代造园家计成的著作《园冶》,此理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需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2]。雁山园为我国清代园林,更应遵循此理论,在现在植物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用群落式种植,强化植物景观在园中的地位,形成有如自然天成的自然园林景观。
3.1.2“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体,人是自然系统中最优异的要素,人的活动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自然界的变化,人应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最终创建天时、地利、人和的至善环境[3]。它要求人们在调整自然使其符合人类愿望时,应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而协调的途径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人与天地万物本来一体的自觉。
雁山园第一代园主唐岳在雁山园的选址及营造上都极为注重天人合一意境的营造,如太极湖及其两侧的公子小姐楼的建造;雁山四宝遍布园内;方竹山、乳钟山原始景观的保留等。
3.2驳岸植物景观改造
雁山园景区水路部分从相思江的出口处直达其消失处,此外景区内还有碧云湖、龙涎潭、太极湖、龙潭等大小不一的湖泊十来个,众多的水面给雁山园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妩媚宁静幽雅,但这些水面的存在也给景区带来驳岸景观设置的难题。
雁山园现有驳岸主要为人工驳岸及自然驳岸两种。自然驳岸由天然石块与藤蔓组成,具有很好观赏价值。如相思江的出口处,爬山虎与自然石块的堆积,在一汪清潭的映照下,宁静美观。
人工驳岸则较为粗糙,如龙涎潭周边驳岸,人工痕迹浓重,全用现代石块及水泥砌成,没有高低错落感,没有天然驳岸斑驳陆离,而且整个驳岸除了岸边沿湖生长的香樟外,没有灌木及攀沿植物。该湖的改造主要把原有驳岸整低,消除其不协调感,并用与乳钟山色彩质地相近的石灰岩铺设,最上层石块的选择要讲究,最好保留石灰岩原貌。
驳岸植物的选择以原生植物为主,龙涎潭旁边乳钟山山脚下的络石,爬山虎等均可引种到驳岸上,同时配以迎春、牵牛花等,力求自然,在自然中稍加变化。可添加矮种蒲葵,棕竹等观叶植物;添加凤仙花、杜鹃等当地常见的花卉。其它驳岸同样可参照改造,形成整体统一的驳岸景观。
3.3雁山园水路码头植物规划
雁山园新建码头位于雁山园南端方竹山下,既是景区游览的起始部分,又是景区环行旅游线路的尾声部分,该段植物景观的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该区域原有植物较多且已形成一定的群落,自然环境造就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植物景观,如长在飞来石上的雁山四宝之一——丹桂。规划时要注重保留这些植物景观,并让这些植物景观更好地展现在游客面前。
该区域的规划主要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添加珍稀植物,将其改造成一个极具特色的珍稀植物园。进一步优化该区域的植物生态系统。新增植物有:方竹、绿萼梅、红豆,把雁山四宝在原有丹桂的基础上集中展现在游客面前;银杉、金花茶、珙桐、桫椤、银杏等植物使其形成名副其实的小型珍稀植物园。同时还已兰、菊为低层植物,形成梅(绿萼梅)、兰、竹(方竹)、菊与松(原有)、竹、梅等极具寓意的植物小景观。
3.4雁山园龙道植物景观设计
雁山园龙道建于1893年,为中国园林史上罕见的官道私建,可以称为是雁山园人文景观的代表作。龙道旁靠近相思江一侧是树龄百年左右的桂花,另一侧则是上百年历史是重阳树及乌桕,可谓古树参天。但树下仅有人工种植的麦冬,野生的红花酢浆草,层次单调,缺少色彩。
该区域的设计主要以增添中层灌木类植物,打破单调呆板古树群落为主。该区域桂花均向相思江生长,而重阳木则高大稀梳,阳光能透过枝干洒下,因而可选用耐半阴或耐阴的植物,植物的格调要高雅。时花过于艳丽,与环境不符,宜选用姿态幽雅的多年生花卉,如腊梅、观赏桃等在国人心目中具有一定内涵的名花。沿相思江河岸可选种南迎春,用来点缀石岸,为水路游雁山园增添景观,让人工拼成的石岸更为自然。靠近道路两旁则种植月季,取其花美色艳且为中国传统名花;但月季有刺,近道路会给游客带来安全威胁,因而可选用茉莉为绿篱,将月季隔开。这两个品种可修剪成弧形花带。
参 考 文 献
[1] 唐世斌,李悦.桂林市主城区石山园林植物景观[J]. 福建林业科技.2005,6.
[2] 周维权.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庞明伟 ,龙 波 ,许传军 .“天人合一”—— 景观生态设计的现代理念[J].长春大学学报,2006,16(2).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