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地公园的功能与保护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2-17 09:47:06 更新时间:2013-02-17 09:46:05
摘 要:湿地公园是目前人类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的形式之一,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特殊湿地区域。本文就湿地公园的特点及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保护开发湿地公园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资源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尤其是与人类家园密切相关的城市湿地再补充城市水量、改善城市生态和生活环境、丰富城市景观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湿地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
1.湿地公园的意义及特点
1.1意义
湿地公园的意义在于能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及稳定性,并将之与游览、教育、科普等人为活动相结合。它首要的是能够展现出湿地在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大量的水生植物所能代表的水生植物种植园。因此,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首先应该遵循的是场地所在地区原有湿地中所具有的植物生长规律,种植的物种也应该是该地区最典型、最稳定的植物群落。所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未来,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将自然以人工的手段恢复重现,真正能够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稳定状态的植物群落种植。
1.2特点
湿地公园的植物与湿地保育区的植物相比,在展示自然秩序的同时需要向人们展示湿地的功能型、生态性、多样性,是与人的行为活动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做湿地公园植物设计时,它不能仅仅考虑自然规律,需要在不干扰植物演替过程和生境完整性的同时考虑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模式。因此,湿地公园的植物是需要人为的规划设计,是有秩序、具有较高观赏性的,能够起到科普教育意义,向人们展示自然美。
2.湿地公园的功能
2.1调节局部小气候和物质循环
湿地碳的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湿地还是全球氮、硫甲烷等物质循环的重要控制因子。它还可以调节局部地域的小气候,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湿地是多水的自然体,由于湿地土壤积水或经常处于过湿状态,水的热容量大、地表增温困难,而湿地蒸发是水面蒸发量的2-3倍,蒸发量越大消耗热量就越多,导致湿地地区气温降低,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因此,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湿度和降雨量。
2.2降解污染
2.2.1降解污染物
在湿地中,缓慢的水流速度有助于沉积物下降,也有助于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的有毒物的储存与转化。湿地植物还能富集许多重金属,有时富集浓度是水体浓度的10万倍以上。由于湿地所具有的强力净化作用,加之其建造和运行费用低廉,因而成为许多地区建造污水处理厂的首选。
2.2.2吸纳多余营养物
营养物主要来自农用肥,畜禽养殖场污染、人类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湿地作为集水区的汇点可接受来自周围地区的过量营养物,并使湿地的植被及其生态系统从中受益,从而维持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质的清洁。
2.3湿地的水资源功能
2.3.1供水功能
提供直接可利用的水资源,如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水源。作为集水区内地势较低的另一块湿地的水源的功能,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地势较高的湿地作为另一个地势较低的湿地供给水源的集水区内。
2.3.2补充地下水
当水从湿地流入到地下蓄水系统时,蓄水层的水就得到了补充,湿地成为补充地下水蓄水层的水源。
2.4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
2.4.1洪水控制
湿地能将过量的水分储存起来并缓慢的释放,从而将水分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再分配。过量的水分被储存在土壤或以地表水的形式保存,从而减少下游的洪水量。
2.4.2防风护堤
湿地可减轻或防止潮水和风暴对水岸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湿地植被发达的根系和堆积的植物体对土壤有稳固作用,并可沉降沉积物,提高滩地高度,高大强壮的植株可削弱海浪和水流的冲力。
2.5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2.5.1基因库保存
湿地环境比较复杂,其物种多分布于水陆过渡带,且物种丰富,素有物种基因库之说,独特的湿地环境在物种基因库保护方面有着巨大的科研与商业价值。
2.5.2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国湿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2.6%左右,约有1/2的珍稀鸟类以湿地为支撑,湿地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3.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
3.1湿地种植区
湿地种植区根据湿地类型的不同分为:草本沼泽湿地、池塘沼泽湿地、森林湿地、自然渗滤湿地。岛上应种植姿态挺拔的乔木白蜡、毛白杨、旱柳、苦楝,同时配以常绿植物油松形成冬天背景,同时作为鸟类栖息筑巢之地;林下配以杂灌木小蜡、多花胡枝子、火棘,营造鸟类食源、栖息场所;岛屿边缘及浅滩处种植芦苇,形成成片的芦苇荡景象。
3.2堤岸种植区
湿地公园的堤岸植物设计主要考虑游人在环线上的欣赏,对恢复区湿地部分的保护,湿地公园竖向上的景观效果,植物景观主题的塑造和对鸟类生活环境的营造。
3.3堤岸种植池景观区
临水区域设种植池,分为观赏性和仿自然两种,在水体面积较大、靠近观景平台等游人主要停留的区域种植荷花、睡莲,香蒲等观赏性较强的湿生植物,形成良好的观赏效果;在水面相对较窄的区域,主要以芦苇和香蒲为主,形成仿自然河滩的种植池。在种植池中流出窄窄的水道,保证水流顺畅通过湿地植物密集的区域。
4.湿地公园的保护开发
以生态优先为核心理念,湿地公园的保护性开发策略制定的基本条件就是对各类资源的摸查,摸查的内容主要针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内各组成要素展开。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数量、类型、分布、主要习性,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等,都属于要进行摸查的内容。摸查还应以时间为维度,针对不同季节或时间段各物种的不同形态、习性、数量及分布等特点加以记录,并借助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4.1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
环境容量是一定区域内发展对资源需求以及环境所能承受压力的极限。它是合理制定旅游发展策略的前置条件之一,也是湿地公园规划中的规划人口确定的参考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关于湿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计算的方法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实践验证,因此在实际项目中,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游客容量和合理的利用强度,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4.1.1湿地公园规划的容量计算不能简单地套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和《公园设计规范》等与公园等相关规范的规定.
4.1.2容量测算可结合湿地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一同加以研究,可以通过水资源、生物资源、热量、干燥度、地表覆被覆盖率及人均量化指标等指标来综合进行测算。
4.1.3通过较密集的科学观测、数据统计和分析,掌握这一时期湿地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达到新的平衡的状态和其所用的时间等等,掌握其内在规律并最终确定合理的游客容量。
4.2游览方式、游览线路、游览设施的策划
湿地公园区内的游览方式应以步行为主,在适当的区域可配套一定多样化的旅游方式来缓解交通、增强趣味性。例如:电瓶车游览可以解决较大数量游客点对点式交通需求,主要游览项目附近设置电瓶车停靠站和临时上落客点是不错的选择,但仅限于主要配套服务区周边;自行车游览可以灵活地与步行游览结合起来,但活动区域必须加以严格限制;游艇游览可以满足部分游客深入接触红树林和鸟类生存环境需求的游览方式,但必须结合季节上、时间上的管制严格控制调整水路游览线路,并预留水路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设施等。
5.结束语
湿地其特有的生态功能,维系着水、生命、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渐认识到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整个人类延续的必然。城市湿地公园兼顾多种生态功能,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提供充足的游人参与场所,充分满足城市市民的需求,体现人为本的思想又能充分协调城市各功能区的关系,改善城市生态状况,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