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建筑师评职论文范文:加强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3-04-18 10:00:15 更新时间:2013-04-18 10:18:14
摘要:泵送混凝土不仅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对薄壁密筋结构少振捣或不振捣施工,而且应能减少收缩、防止裂缝、提高抗渗性、改善耐久性。但是泵送混凝土强度不足、凝结异常时有发生,特别是裂缝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预拌,质量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而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建筑材料,它质量的好坏,既影响结构物的安全,也影响结构物的造价,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是关系到每个工程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2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原则
2.1要控制泵送混凝土的质量,应注意原材料质量的把关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尽量选用低中水化热水泥,以降低水化热;采用高强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根据情况,掺入粉煤灰等掺合材料,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降低水化热,从而增强密实度,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
2.2泵送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除满足用户提出的强度、耐久性要求外,还要考虑运距、泵送距离、具体施工条件等因素。
2.3科学设计配合比,确定适宜的坍落度,适当的砂率、水胶比、水泥用量,选用适宜掺合料。总之,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不宜过多增加水泥用量;保证泵送和浇筑的前提下,坍落度不宜过大。
3泵送混凝土的特点
主要包括原材料和配合比的特点及工艺特点,详见表1
4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防治
混凝土表面,若无恰当措施,极易失水过快产生干缩裂缝。因此必须进行恰当的养护,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4.1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处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失水过快,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天。
4.2经过二次抹压混凝土初凝后,轻微洒水润湿,混凝土终凝后,每天分几次浇水,保持一周时间使混凝土湿润。采用二次抹压技术。表面刮平抹压1-2小时后,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和塑性收缩产生的表面裂缝,增加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微小裂缝。
4.3保湿养护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面水分蒸发,保持混凝上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特别是对于掺入UEA膨胀剂的混凝土,在最初14天内,必须潮湿养护,方能促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
4.4保湿养护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达到保温养护的目的。
4.5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减少内外温度;延缓散热时间,控制降温速率,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养护一般不少于15天在常温季节,混凝土终凝后也可采取蓄水养护的办法,替代前两种 保湿保温养护办法。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数据,及时调整蓄水高度,也能收到预期效果。
5水化热引起裂缝的防治
大体积混凝土由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较高、降温幅度大、速率快,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防治水化热引起的裂缝,施工前应计算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确保工程质量。具体措施详见表2
6采用膨胀剂防治混凝土裂缝的特点
6.1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大流态预拌泵送混凝土,为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差收缩产生列缝,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一定量的UEA膨胀剂,拌合后生成膨胀性结晶水化物,使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补偿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防渗能力,通常称为微膨胀混凝土。
6.2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后浇带、超长超宽结构不留伸缩缝浇带一次整体浇筑的结构,在施工中,采用掺UEA膨胀剂的办法来消除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
6.3要求混凝土在浇筑后,立即在混凝土 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14天,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这种方法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广泛采用,效果十分显著。
7结论
近年来,预拌泵送混凝土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收到了提高工效、节约施工成本的良好效果,但是,由于预拌泵送混凝土有固有的收缩特性,且属于大流态性的混凝土,具有坍落度大、胶凝材料用量大、砂率大等特点,因此,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是混凝土生产企业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选自核心级期刊《建筑科学》。《建筑科学》是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8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技术期刊。本刊内容丰富、可读、实用,在建筑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本刊依托建设部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得到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有许多国内建筑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编委会,使得本刊更具权威性、指导性。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