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论文建筑设计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3-07-15 09:59:33 更新时间:2025-01-20 10:05:38
城市建筑设计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国家级期刊《城市建筑》,《城市建筑》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住建部指导的一本建筑行业核心杂志,本刊由中国建筑学会、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创办。在国内外建筑界影响 深远。本刊创办于2004年,以年轻充满激情的姿态,严谨坚持学术性的态度,报道国内外设计项目,宣传建筑成就,推介学术成果,探索建筑新路;为优秀建筑 作品提拱展示舞台,为业内人士的学术交流提供平台。
摘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兴土木的热潮,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争奇斗艳,使城市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于是,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对城市的形象有着重大的影响。让建筑融入到城市环境中去,成为建筑设计的首要重任。本文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中,阐述了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建设具有指导性、控制性的设计阶段,建筑设计要服从于城市规划设计,融入到城市环境中去,为城市增添色彩。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关系,融入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其产生与发展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现代景观学的视角来看,任何建筑都处于某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市景观大系统中,其本身就是城市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具备一定的城市景观属性。如果说,城市中景观是舞台,那么建筑就是舞台中的主角,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建筑必须与城市景观相和谐,城市景观需要建筑画龙点睛,建筑与城市景观应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相互协调,以实现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与城市景观、环境的共生和融合。
城市设计的内容能细微到一张圆桌、一排灯具、甚至标志物。虽然建筑设计也包括这些
范围,但两者之间仍有着质的区别,当城市设计的内容具体到任何细小局部时,设计师总是从城市的宏观整体出发,将每个细部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一个部分进行设计营造;而建筑设计,只以建筑物为营造中心,一切周围环境的设计与空间的处理都是围绕建筑物而确定的,由于建筑设计缺乏对城市空间的总体认识和把握,使设计考虑的因素难免带有局限性。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它物体之间的关系。因此,一旦建筑设计接受了城市设计的指导作为制约,那么建筑设计便成为城市设计中的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是指通过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把建筑蓝图变为真实的建筑物;而城市设计是通过控制相关建筑元素,使建筑师的建成作品对城市整体环境起到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是组成城市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城市中的主要内容。城市为建筑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所以说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兴土木的热潮,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争奇斗艳,使城市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于是,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对城市的形象有着重大的影响。让建筑融入到城市环境中去,成为建筑设计的首要重任。建筑设计一定要符合城市设计的要求,建筑要充分地融入到城市中来。为了建筑与其周边环境达到和谐与统一,就要正确的处理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一、要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塑造城市生活的共有空间,其二就是塑造城市生活的共有界面。
1、城市生活的共有空间
城市公共生活的内容与方式千变万化,必然会导至产生和形成城市设计所重点塑造的各
种共有空间,形成内外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
城市共有空间规模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与心理,一般来讲,规模的大小与人们交
往的频率成反比关系。共有空间过大与过小都会引起人们不适的心理感受,而规模的大小则
取决于空间的位置、性质与级别。
从空间形式上看,城市的共有空间主要分为线型与非线型空间两大形式。如道路、街巷等属于线型空间,广场、公园等类属于非线型空间。一般而论,线型空间具有“动”与“续”的特质,其首尾延续,强化了人的行为与心理的连续过程。非线型空间则具有“静”与“终”的特质。因此非线型空间中人与物的运动速度一般缓于线型空间,非线型空间“终”的特质有相对性、暂时性,表明城市空间序列中的一个高潮,成为一段线型空间的终结或起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现代城市生活需求的发展,城市空间除了保持传统的平面延伸外,还朝着空中和地下发展。现代城市的地铁、海下隧道、地下商场等拓宽了城市共有空间的内涵———内部共有空间。从景观上看,城市内部共有空间失去了整体的轮廓线,而对外部共有空间而言,城市整体轮廓线都是城市设计所关心的问题之一。
2、城市生活的共有界面
城市居民公共活动的行为心理除受空间形式的影响外,还同时受围合空间界面影响。界
面是空间与实体的交接面,即实体的表层。城市生活的共有界面可分两类,一类定义为宏观
界面,另一类则定义为微观界面。
宏观界面即指围合宏观、整体空间的界面。如连续街道的界面、广场、公园的地平界面
等。宏观界面展示的内容有各种设施与建筑小品,其分布形式亦对人的行为心理有一定的影
响,而这正是城市设计师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微观界面是指围合微观、个体或局部空间的界面,即局部的表面。如地面、单体建筑的
表面等。虽然处理微观界面是建筑师的主要任务,但它也城市设计师应给予关注的具体内容
之一。
二、建筑设计一定要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中去
城市建筑对建筑本身及造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的感觉。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征对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比例感受的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协调,同时能够满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①协调性原则即各部分尺度比例不难看出一个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当其三者合理的处理比例尺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建筑物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总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使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②层次性原则即立面细部尺度立面设计的结构构成必须明确划分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与整体的关系相配,以达成令人愉悦的观感效果。因此很自然的,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户开间之类,其比例必定使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更有利于综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这一原则使高层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除了需注意以上三点外,还应考虑细部尺度。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应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结合城市尺度、街道尺度、整体尺度、细部尺度等综合考虑。高层建筑不是单个存在,而是整体存在。城市设计及城市规划应将高层建筑群集中设计,以形成城市的主节奏,使城市天际线统一且富于变化。然后根据不同街区的需要设计具有该区特色的高层建筑,最后使高层建筑与外部街道生活及周围环境相适应,最终达到城市设计的目的。
三、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发展
每个城市的建筑,都会受制于某个特定的时空环境,离开了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就没有城市特色可言;每个城市的建筑,都应有自身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烙印,离开了这一点,同样没有城市特色可刮。为使建筑与城市景观协调设计者,不仅要综合分析城市的自然条件、区位、地段及性质,还要深入了解城市的建筑文化特征,如风格、标志、色彩、环境等,从而使建筑设计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新的景观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建筑与周围环境应该是和谐的融入,而不是突兀的对立。一座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非常大。因此,在方案实施前应组织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是否充分的融入到城市环境中去,是否对城市的美化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的同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更应该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这不仅是规划师、建筑师的问题,也是规划建设管理者、开发商等的问题,这需要大家统一思想,全面提高素质水平。深深植入先进的文化艺术的基本思想理念和为城市广大居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城市建设事业性质和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对从事这一行业人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刚.美国城市规划对北京的启示[j].建筑学报,2001,(12).
[2]侯百镇,关辉.关于城市设计问题的思考与实践[j].建筑学报,1995,(7).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