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论文建筑垃圾处理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7-18 09:11:56 更新时间:2013-07-18 09:50:54
本文选自核心级期刊《环境科学导刊》,《环境科学导刊》是云南省环保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类环境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5/X;国际标准刊 号:ISSN1673-9655。本刊突出介绍环境生态研究、湖泊、流域、区域开发与环境研究和工业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西部开发、云南省生物资 源丰富和高原湖泊众多的实际,以较大篇幅介绍生态研究,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流域和区域开发中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 以及高原湖泊水生环境、开发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研究成果。
摘要:强夯法指的是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主要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
关键词:强夯法施工,工程质量措施,安全保障措施
1、工程概况
拟建某工程互通立交桥主线及八条匝道位于永定河旧河道内人工采砂后形成的巨大砂石坑位置,该砂石坑位于永定河右岸。砂坑长度超过2千米、宽度几十米至上百米,互通立交范围内砂坑宽度从220米至360米不等,最深处达30多米。砂坑地势高低不平。挖沙后坑壁形成十几米高笔直的陡坎,坑底形成形态各异的深度不等的洼地。砂坑南部挖砂已达下覆基岩面,现堆积挖砂后遗弃的卵砾石。拟建互通立交主线以东,坑底在挖砂至61米左右的漂石层后挖砂停止。现坑内堆积砂料、建筑垃圾和少量素填亚粘土,局部形成水塘并沉积淤泥和砂。
该沙坑2003年停止开采后作为北京市建筑垃圾回填场,砂石坑的平面形状、及高程仍在不断变化。
拟建互通立交主线东侧砂坑,由建筑垃圾、素土、和生活垃圾等组成,随机填筑无法区分。以建筑垃圾为主,生活垃圾含量大约为百分之五至十。建筑垃圾主要为拆迁混凝土块、砖块、玻璃、砂、卵石、房基土等从几厘米之几米不等;素填土主要为基槽开挖砂卵石、粉土、粘性土等;生活垃圾主要为纸箱、塑料、木块、有机质等。
为提高路基稳定性,减少工后不均匀沉降,经过多方比选与论证,决定采取互通立交路基、桥基坐落的砂坑范围地基土垂直方向上全部采用回填建筑垃圾(路基)、素土(桥基、桥头)分层强夯至场平标高(77-82m);在桥基区、桥头区分别施工混凝土灌注桩和CFG桩;路基在经强夯处理过的回填建筑垃圾地基土上按一般路基(﹤8m)填方处理方案。
2、施工参数选择
为便于检验砂坑强夯处理的可行性,确定各项施工参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三个采砂坑作为强夯试验段,分别为试验一区,位于K20+983.1~K21+055处,面积为25m×25m;试验二区,位于K21+055~K21+088处,面积为24m×24m;试验三区位于K21+088~K21+120处,面积为24m×24m。三个试验区均采用回填建筑垃圾方法进行强夯加固进行处理。
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人员、机械之间的最佳组合。由试验段确定虚铺系数、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等,以及在此施工工艺下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方法。总结出的技术参数作为指导大面积施工控制的依据。
通过试验段确定砂砾虚铺厚度为30cm,松铺系数为1.18,94区静压1遍,振压3遍;96区静压1遍,振压4遍。
考虑到本路段施工区距离村庄较近,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强夯施工中产生的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单点夯击能拟采用400t·m,满夯100t.m,落距4m,强夯设备采用履带式W-501和KU1207起重机作为强夯吊车,主夯夯锤采用铸钢夯锤,锤重25t,锤底面直径2.5m。根据强夯试验段总结会会议精神,强夯施工采用以下施工参数:
(1)夯击能:点夯400t.m,满夯100t.m;
(2)布点网度:6m×6m,中间加一点。
(3)夯击遍数:点夯一遍,满夯一遍;
(4)收锤标准:点夯收锤标准按击数8击控制;
(5)回填厚度:单层平均回填厚度8.5米。
3、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4、强夯施工步骤
(1)场地清理:清除原地面表土、腐植土、耕植土、淤泥和杂草,清除地上、地下及空中障碍物,并整平初压。
(2)运料填筑:回填建筑垃圾松铺厚度8.5米,且顶面为连续平整面。
(3)布设夯点:在整平后的场地上用小竹签(或石灰)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夯点允许偏差为5cm以内),并测量场地高程。
(4)强夯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5步骤,按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夯机移位,换夯点,直到完成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8)满夯施工:强夯机组起吊、移动夯锤对准夯点;提升夯锤至预定高度,脱钩器自动脱开;夯锤呈自由落体状态夯击夯点土体,使路基地基土体得到加固。夯击1击后该点停止夯击,准备施工下一夯点,注意的是施工夯点与上一夯点锤印相交1/4。
(9)满夯完毕后,采用推土机进行初步粗平,振动压路机碾压,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5、强夯施工要点控制:
夯击时,每一次夯击的夯锤提升高度必须达到设计高度,当夯锤接近预定高度时,稍停一下,使锤停止摆动,然后继续提升,直至脱钩落下。
施工时随时检查落锤是否平稳,夯锤落在夯坑中如发生倾斜,且其倾角>30°时,应立即用填料将夯坑填平,再进行夯击。每一次夯击必须控制锤印重叠,其偏差控制在15cm以内。
夯坑周围出现明显隆起;后一击夯沉量大于前一夯沉量应停止夯击,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并处理至满足要求为止。强夯完成后,及时采用推土机将夯坑周围的土体推至坑内,使夯坑内土体高于坑周围土体约5cm。然后用重型压路机压实。
6、强夯施工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强夯施工除了严格遵照施工步骤进行外,施工中还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主要包括:
开夯前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强夯施工中在每遍夯击前,对夯击点放线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
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夯坑周围隆起量等;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和施工情况进行记录。
7、强夯质量保证措施
(1)清表应完全清除地表耕植土和腐植土,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夯点测放误差不得大于5cm,中心桩应引至场区外10m范围并保护。
(3)夯锤落距必须达到要求,固定后不得调整。
(4)点夯夯击击数必须记录。
(5)当出现隆起、橡皮土等现象时,要立即停工。查明原因后,制定妥善处理措施,报有关方同意后再进行施工。
(6)施工中遇降雨雪,应依地基土含水程度适时停止强夯。工程完工后应尽早完成检测及表层覆盖,避免地基因降水浸泡而产生结构变化。
8、强夯安全保障措施
(1)施工区域边界外必须设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误入施工区。
(2)强夯区周边作业单位,必须设安全员,全程管理本单位人员、运输设备,不得向夯锤方向10米范围内运动。
(3)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配戴安全带。
(4)禁止任何无关人员穿越强夯施工区。
(5)严格执行临时用电管理规定,严禁无证人员上岗操作。过路电缆必须深埋或架空,且设立醒目标志。
(6)桁架连接必须牢固。场地必须平整。夯机移位时,注意平衡,不得倾斜移动;吊锤移位时,锤底离地高度≤50cm。
(7)变幅钢丝绳不得跳刺施工。
(8)停止作业时,夯锤必须落地,履带吊车平行于道路中心。
(9)两台强夯机组同时施工最近距离不得小于100m.
(10)夜间施工时夯机照明设备应齐全、明亮,地面工作人员应穿戴反光背心。
9、施工效果
本标段近2Km的砂坑处理从2007年10月开始施工至2008年5月全部结束,包括2个多月的冬休时间,如此大的工作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充分体现了这种处理方案的优越性。该项目已经于2009年9月12日竣工交付使用,经过三年多的运营检验,路基、路面质量良好。
参考文献:
[1]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2]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JTJ017—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4]苏建林.公路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黄兴安,等.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陈祥义,等.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J].黑龙江:黑龙江交通科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