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论文混凝土施工方向论文范文四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3-07-20 10:46:48 更新时间:2025-01-20 16:06:09
本文选自国家级期刊《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主办,联合国全人类发展中国协会、科技部科学技术进步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指导,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9313/TU;国际标准刊 号:ISSN2095-2104,《城市建设理论研究》ISSN刊号可登录国家图书馆中心查询!《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为旬刊,上旬为时政综合概要;中旬为 学术交流;下旬为城市建设深度报道。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基础产业工程,需要在建筑施工质量上加强管理控制。目前在我国的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管理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对此,施工单位要找出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然后采取合适的方法及时加以改进。本文先是分析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然后从以下四个方面讲解了预防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引言:水工混凝土多为防水性混凝土,由于它自身的密实性而形成防水抗渗能力,还具有围护、承重、抗侵蚀、抗冻融的功能,防水混凝土施工原料来源很广,成本低廉,抗水性长久被水工工程广泛采用。下面先讲一讲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一、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1.温度上的原因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会受到温差以及收缩的双重作用影响,这很容易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例如,混凝土面临温度变化时,会在配筋薄弱的地方发生开裂,形成45度斜角的混凝土表面裂缝。此外,在水工建筑项目的空置期间,如果混凝土和外界温度相似时,水工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值很小甚至没有,就不会产生明显混凝土裂缝问题;夏季外界的温度高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时,混凝土会抵偿干缩作用,不缩也不胀;冬季外界的温度低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时,混凝土会面临干缩以及收缩的双重作用,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2.施工上的原因
在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的一些细节部分出现纰漏,也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比如在混凝土上不合理的负载;过早的负载;增加了太多的水泥剂量;混凝土的上层钢筋未得到有效的保护;折摸过早会使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发生挤压变形,形成裂缝。
3.设计上的原因
目前水工建筑项目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大都将下面正弯矩的钢筋与板面上角负弯矩的钢筋伸入到外角框架柱内或者构造柱内。这种增强节点构造的施工设计方法,使混凝土板面以及板角会受到很强的嵌固作用,所以混凝土表面裂缝会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角柱牵制下没有自由伸缩的空间。在板角配筋加强区到一般配筋区间有斜向的过渡带,这里混凝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干缩加冷缩双重收缩的作用,这样一来,混凝土板面抗裂性就会大打折扣;混泥土没有在上部配置四角钢筋来抗板面带来的双重收缩作用,也会引起混凝土表面的裂缝。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防裂对策分析
1.设计优化
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来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选择,并且应在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的部位设置一些温度钢筋来进行抗拉,同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则应尽量选取规范允许的较小值,以避免因为保护层度过大而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另外还可以通过合理地设置后浇带和伸缩缝的方法来将大体积混凝土分隔成为规则的小块结构,并通过合理巧妙的混凝土结构形状的设计,来增加混凝土水化热的散热面积,从而避免其内部温度的升高过快,从而减少应力的集中情况并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尽量采用二次浇注的方法来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并在二次浇注时加设聚丙烯纤维网或者钢筋网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另外,施工技术人员应加强对对构造钢筋的知识学习的重视,若发现施工图中有不妥之处,及时联系设计人员进行变更处理。
2.材料控制
混凝土水化热的大量释放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大体积混凝土显然应当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通过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方式来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对于混凝土的粗骨料,则应选用级配良好、强度高和粒径大的粗骨料,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同时还应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及其它有害物质的含量。对于混凝土的细骨料,则应在满足泵送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细砂或中砂,从而通过获得较小的表面积和空隙率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泥的用量。另外还可以通过掺加外加剂的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及相应地增大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另外在炎热的夏季施工时,要考虑骨料的表面温度,必要时要采取在水中加冰块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熟料的出仓温度,如果混凝土泵送距离比较长,在温度很高时段浇筑,可以在泵管上覆盖湿布洒水降温,以保证混凝土入仓温度在控制范围内,减少浇筑后混凝土的水化热,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施工控制
在混凝土浇注施工过程中,试验人员要现场跟班作业,随时测定坍落度和和易性变化情况,及时通知搅拌站进行调整。混凝土作业人员须经培训后上岗,要定人、定位、定责,分工明确,尤其是钢筋密布部位、端模、拐(死)角部位指定专人进行振捣,技术员、施工员应现场跟班指挥。混凝土振捣以插入式振捣为主,插入振捣厚度以30cm厚为宜,要垂直等距离插入到下一层5~10cm左右,其间距不得超过60cm。施工人员要一边振捣、一边观察,防止漏振或过振。由于梁体钢筋密集,为保证施工质量,拟采取如下措施: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由混凝土罐车、运送到位,汽车泵泵送入模板;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为30cm左右,混凝土采取适当的缓凝措施,保证梁体混凝土在最先浇注的混凝土初凝前全部浇注完毕;混凝土灌注顺序:自梁端向跨中连续进行;在钢筋密集处用撬棍将钢筋撬开,待混凝土灌注到此部位时,由值班钢筋工将钢筋绑扎恢复;将所有部位振捣密实,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乏浆,每处振捣完毕后,慢慢提出振动棒,避免碰撞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和其他预埋件;对振捣人员要认真划分施工区域,明确责任,以防漏捣混凝土浇注前先将木模板用水泡胀,防止其干燥吸水。浇注底部混凝土前,对顶面钢筋要用布或草袋覆盖,以防松散混凝土粘附其上;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含气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每拌制100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应测试不少于1次。
4.混凝土保养上控制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在保养上,要考虑到水泥干缩性的特性,在硬化初期水份不足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对此,可以加强混凝土养护,定时浇水;从温差方面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化大,会加剧干缩以及收缩作用,解决的办法是在混凝土适当部位预留若干伸缩缝;由应力太过集中引起的混凝土裂缝,可以在混凝土板面增设若干的钢筋网或者缩小钢筋间距;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的要求,并且提前加荷,使混凝土构件发生过载情况而在混凝土板底产生裂缝,解决的方法策略是掌握好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避免提前加载,没有拆模时也不要在混凝土的板面上放载过多的物件。
三、结束语
就目前国内现状而言,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因此,需要找到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然后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在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上进行控制、在现场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以及在浇筑混凝土后保养工作过程进行控制,使水工建筑物混凝土避免出现裂缝,使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飞.浅析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裂缝破坏及防治[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
[2]高文平.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