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论文景观设计方向论文范文二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7-26 10:48:22 更新时间:2013-07-26 10:29:20
景观设计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省级期刊《北京农业》,《北京农业》杂志是北京市农业局主管的1981年创刊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北京农业》杂志在2007年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由月 刊改为旬刊。分别为上旬刊(实用技术)、中旬刊(种业动态)、下旬刊(科技论文)。全年36期。现有3个编辑室、1个设计制作室。拥有一只素质较高、团结 向上的编辑队伍;有一个由专家组成的科技顾问团队。
摘要:现今设计界更多的考虑景观园林的空间设计,恰恰忽视了构成场所的基本单位“场”与“地”。文章从此两方面为主线,探讨我们对于场与地的认识,以及人类基于此的意识源等问题。阐述了重视场与地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景观园林的设计之首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关系。只有和谐的关系才能使人类走向真正的文明。
关键字:场地,文明,环境伦理学,场所精神
在谈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总会下意识地考虑两个基本的概念。“场”与“地”,这两个概念贯穿于我们的设计与最终的方案作品。不同的设计师,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与此同时便会产生不同的形式与作品。对于“场”与“地”的意义,及其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作如下的分析。
一、“地”的讲述:
1.1地之义
“地”可以理解作地域,亦可有时空的概念。它是一个界限,界此地与彼地之间,界此国与彼国,或是界限时空,限今时与古时,限当下与未来。我们姑且可以把“地”当作一张无形的网,网中节点,即时地域与时间的坐标。我们暂且假以“地”之名,审视文明。
1.2“地”之文明
人类文明大多是承载于土地之上的。人类自发祥便于土地之上开始生活,进行关于文明的书写,人类的每一点一滴的进化都伴随对于土地亲手的篆刻。土地以自己的方式界限着不同的文明。人类无限的欲望使“文明”的进程从未停止过,此刻文明似乎已搭乘上一辆疾跑的列车,无法停下的脚步,哪怕是短短几秒。当我们透过车窗审视文明的历程,才猛然的发现那些引以为傲的文明早已被沙土掩埋至尽。古埃及文明地已是撒哈拉大沙漠,古苏美尔文明地已是沙漠化的美索不达米亚,黄河文明的环境也日趋恶化。被誉为丝绸之路的绿洲,如今也被无情的沙漠淹没。“地”鉴证着人类的文明,由绿洲直至“文明”的沙漠,此即为人类标榜的“文明”吗?
1.3对于“地”的价值观
“地”是广义的时空,它纵横空间与时间,“地”是狭义的环境,它是一方土,一片林,仅此而已。探寻“地”的文明或企图扭转人类对于“地”与文明的错误对待,需首先寻找到造成今日之现状的根源。那是人类的内心,是人类的价值取向或信仰。现就几地的宗教价值现做一二剖析。
(1)犹太·基督教
犹太教是共同体的“现世”宗教,基督教乃为个人主义的“来世”宗教。在圣经创世纪中,神创造了现世的男人,由男人及女人,由人至世间万物。而西方世界的神又多顶着人样的面孔。就此不难看出,犹太·基督教的世界观和所谓和谐环境伦理观,充其量只能为稍逊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价值观。分析西方的园林景观作品也可知,西方人总把自己置于世界主宰之地位,他们往往认为经人手整理过的自然才具有美。美来源于人类智慧,一切自然的、未经开发的景物,都缺少“文明”的美感,或与美好无缘了。它推崇人权、君权,园林景观齐整划一,仿佛万物之主接受自然地朝拜。
(2)伊斯兰教
出现于公元后7世纪的伊斯兰教与犹太教与基督教一样,拥有其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是西洋世界观的代表之一。自然,在男性眼中看来是作为利用的目的的一种存在。从男性的自身角度讲,崇拜神,感谢神,只对神表示敬意,在很多地方,对自然有利,有用的前提条件之下,可以进行利用开发。
(3)禅
在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宗教记载中,“禅”可谓对此地区人们意识影响最大的信仰之一。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禅的理念与基督教正相反。表现为自然支配着“神”。反之“神”不操作,支配自然,而且成现为自然本身的一种“自然”延续。人类内在的本性与客观的自然成为一体。自然与人类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价值观。以中国为例,不难从历史记载中寻踪察迹,中国的先人主张“无为而治”,中国园林多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东方人往往乐于欣赏自然无序无规则之美。“草有草性,木亦有情”的园林景观最使人流连忘返。时值今日,以“禅”为精神的环境价值观被推崇传播。
1.4“地”的割裂
自人类开始有意识分工之后,似乎“地”已经预见了日后,人类的阶级产生,以及随之而来的“地”的分裂和伴随于此的“地”的阶级出现。人类的此种创造似乎有些可笑,但却真实的影响了此后的几代文明。“地”被割裂为城市与乡村,乡村永远站立在城市的身后,光亮之下尽是城市的光鲜,人们早已忘记乡村的供给。人类以如此狭隘的方式衡量自己,甚至殃及自然。城市系母,乡村即父。人类发展到现在一直从属于城市与乡村,两者共存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只有保持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依存,才能使人类生存环境得以健全的发展。对于环境园林景观而言,此更尤甚,如果村镇,城市景观设计无差异可言,乡村从此失去自己的特质,未来景观设计村不村,城不城,将又会是人类文明新的可笑之态。
二、“场”的感悟
2.1关于“场”的认识
“场”同样地贯穿空间与时间,横跨有形与无形的视界。我们更多的把“场”当作“场所”解释应用。场所作为人们聚集的地方。或许场所更多的体现物理意义,是有形的创造,而“场”却涵盖了无形的人的意识与嗜好。我们不妨这样理解,“场所”是用设计师的双手创造的使用空间;“场”是用设计师的心去创造的精神栖息之地。对于园林景观的营造设计师可以通过空间与装饰上的奇妙吸引使使用者感受空间,但这只是一次性的,因为要知道不同的人群拥有不同的审美嗜好。如何让我们的作品达到使人流连忘返的效果,或者让游客产生接二连三反复游览的兴趣呢。我认为那一定是场所的存在引起游客心理上的某些共鸣,游人或使用者在此产生故事或搜寻到记忆中的点滴。此时的场所不再是几处小品与一些休息沙发的集合而是人们精神的栖息地。做到这点似乎非常的困难,需要设计师付诸自己的真心、真感溶于景观设计之中。须知感动自己的作品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2.2场所精神的出现
著名的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在1977年,提出了“场所精神”的概念。舒尔认为,城市形式并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构图游戏,形式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某种深刻的涵义。这涵义与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等一系列的主题密切相关。这些主题赋予了城市空间以丰富的意义,从而成为了市民喜爱的“场所”。简言之,场所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整体反映了在某一个特定地段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自身环境特征。因此,舒尔认为场所不仅具有实体空间的形式,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意义。场所精神又比场所有着更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和意义。它是一种总体的气氛,是人的行为与意识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场所感,一种有意义的空间感。所以,舒尔说,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息。
舒尔对知觉和象征性加以透彻的探讨,同时强调人不能仅由科学的理解获得一个立足点,人需要象征性的东西,也就是“表达生活情境”的艺术作品。舒尔主张艺术作品的概念系生活情境的“具现”。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义的艺术作品的,目的则在于“保存”并“传达意义”。
2.3对环境认识的进步——环境伦理学
“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存发挥过程中,人类个体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以及社会环境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伦理道德行为关系的科学。”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已逐渐发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科技的力量早已无法解决这一矛盾。从某种程度上,当下人与自然日益尖锐的的矛盾,恰恰是人类向自然索取的力量和范围无限扩张的结果。只有把人类作用于自然的行为提升至人类理性的、自我约束的伦理道德行为高度去认识和研究才有望得到解决。
面对此种社会需要,自美国环境学家来奥博尔德发表《原荒纪事》一书开始,传统伦理学领域中便开始衍生出一门运用生态学与伦理学的综合学科,用以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系统互动关系的道德本质及其规律,而环境伦理学是在生态伦理学之上发展而成的学科。
环境伦理学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社会与自然之间三层关系的认识和研究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作为整体进行研究。重点在于三者的有机综合作用和关系上。
2.4重拾人与自然的关系
随着人类意识上的反思,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作为万物之一,其实与其他生物有着难以割舍的共性。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搭乘文明进驻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但是智慧的我们选择的生存方式真的是智慧的吗。
直到森林学校的模型的出现,森林治疗法概念的提出。森林中到处可见活生生的自然生命体,这种环境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儿童都是绝佳的。长处于非自然状态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是在不断消耗自身的精力的,而回归自然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也许,生命发祥之地也正是生命应该的栖息之所。欲望把人类带出自然,意识的觉醒使人回归。这种觉醒也许将会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文明。
结语:
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永无止境的欲望史,是欲望驱使人类不断的冲破重重枷锁,体验到了世间万物都未曾体验过的高科技的便捷生活,但,当人类的欲望与自然无法协调甚至产生矛盾之时,我们应该警醒和反思,我们文明的脚步真如我们所声称的一样正确吗。远离了自然的人类,真的生活的很好,或者,人类真的可以永远脱离自然快乐的生活吗。人类发迹于原野,必将永远受自然的恩泽,人类是万物之首更是万物之一。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才是最伟大的文明。
参考文献:
【1】章俊华,LANDSCAPE感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2】王均,从风景到风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环境伦理学大辞典》,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年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