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副主任护师职称需要哪些条件
所属栏目:技巧指导
发布时间:2013-08-12 16:22:23 更新时间:2025-01-17 09:41:00
医生和护士都是医院离不开的,也是病人离不开的,虽然同是医学行业,但是医生有医生的职称,护士有护士的职称。副主任护师的级别和副主任医师的职称级别是相同的,但是不是一种职称,评审条件也不相同。那么评副主任护师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基本评定标准:
1、护理专业副主任护师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备种疾病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较全面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将最新技术成果应用于护理实践;
2、有较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能独立处理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和解决较重大技术问题,工作业绩较显着,取得较高价值的临床护理技术或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出版较高水平的论文、着作;
3、学术水平较高,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的能力;较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获取医学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医德规范。
思想政治条件:
1、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2、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二、三级医疗事故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3、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4、有敲诈、勒索病人及其亲属财物行为己受到查处或定性为一级医疗事故直接责任者,延迟4年申报;
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者,延迟2年申报;节严重的,延迟5年以上申报。
专业技术条件:
1、每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0周以上,能承担专科查房工作,在临床一线值夜班每年30次以上;
2、有较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技术问题;
3、参与护理、教学、科研等业务管理的工作,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工作,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
4、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将新技术应用于实践1项以上;
5、参与大、中专护理教学,对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每年专题授课3次以上。
护师评职称论文范文赏析: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研究
崔凤仙彭俊(通讯作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教学中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50例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25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带教;研究组患者给予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结果:研究组对带教的满意度评价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习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实习护生的实习成绩,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带教;护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291-02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深入发展,加之《护士条例》出台后,配置护理数量方面有了具体的要求,但护理人员依然存在大缺口,新护理人员素质水平高低不一,所接受的培训、教育层次都存在着不同,难以统一[1]。临床护理教学中,临床带教模式十分重要,带教质量的好坏将会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以及护理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以往常规带教模式中,主动性培养缺失,不够注重学生的教育层次,而与临床护理发展不适应。此次实验在传统常规护理带教模式上予以改进,探讨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50例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25例。研究组中3例男性,22例女性,平均年龄(20±3)岁;常规组中2例男性,23例女性,平均年龄(21±2)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带教;研究组患者给予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①带教老师的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职称为护师及以上,有责任感和教学意识,理论与技术知识扎实。②拟定实习计划:先到科室30d,由带教教师制定实习计划,包括实习要求、时间、内容、考核以及工作安排等,带教老师结合所在学校及实际教学情况,间隔1个月调整、完善以此实习带教方案。通过会议方式,了解实习生在临床护理期间遇到的问题,并予以心理辅导和思想引导,对本月实际状况进行总结。通过笔试、问卷调查以及技术操作进行考核评价,包括实习生的护理态度、技术操作、出勤率以及理论知识。③临床护理能力的综合培养:对于实习后期的学生安排分管病床,首次分管则选择技术难度低、病情稳定的患者,让实习生分管床位1-2个,并按照护理流程,全方位综合护理、分管患者。④科研能力的培养:让实习生明白科研能力的培养,对护理学科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安排职称为副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论文发表质量高且数量多的老师,作为实习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导师,负责护生的科研实习。科研前期,指导护生如何检索文献资源,了解掌握论文构成要素,如何立题、撰写、设计研究方法、目的、资料整理归纳、样本量选择等等,护生与导师交流,确定好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科研实习期间,每周与导师至少见一次面,回顾文献检索,科研后期,撰写论文,并准备汇报课题。
1.3观察指标
以闭卷方式,评价两组护生实习成绩,通过问卷调查护生对此次带教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技术操作成绩为(95±1.2)、实习理论成绩为(88±1.3);常规组技术操作成绩为(85±1.3)、实习理论成绩为(86±1.2);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带教满意度为(98±2.2);常规组带教满意度为(92±2.1);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相关调查发现,实习护理人员更倾向于一个教学模式新颖、个体化教学、具有较强参与性的实习环境。而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则比较注重“以人为本”,这样便可提升实习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以及技术操作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实习护理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2]。随着近两年医学教学深入发展以及医疗事业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此次实验,借鉴国外新型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基础之上,并与我院实际情况结合,构建了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使临床教学优势以及临床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临床实习护生创造了一个具有较强参与性、教学氛围浓厚的实习环境,为实习生互相之间构建了良好的交流沟通桥梁,同时也有利于院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为临床教学以及管理奠定了基础[3]。在实习护生整个带教过程中,加强管理与监督,强化考核力度,确保带教模式的完整性、连续性以及一致性,强化带教老师的“教”的理念,强化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中“学”的理念,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共同探讨教和学,并形成有效互动。
本次实验结果发现,研究组实习护生临床理论知识成绩以及临床技术操作成绩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对带教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总之,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十分突出,可有效弥补传统带教工作之中的不足之处,为提升临床带教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红蔚,冯静,龚文静,乐文蔚.慕课教学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11:67-71.
[2]李淑兰,周小双.两种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10:61-63.
[3]许家素.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对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
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NS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