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论文发表之浅析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9-05 13:00:45 更新时间:2013-09-05 13:06:45
景观设计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农业信息》杂志(月刊)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主办,是我国目前全方位登载国内外农业 产前、产中、产后信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报道的范围是:国内外农村科技研究与生产技术动态,如新成果、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 新产品;有关热带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等科学试 验报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图书信息情报学,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等原始论文,以及考察报告、综述、人物介绍 等。旨在沟通农业信息,预测市场动向,服务科教兴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摘要: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住宅区中,居住区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人行道、广场、停车场、儿童游乐场、休息区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的性质及规模
1.1居住区
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地段。在居住区内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长期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日常生活需求。
1.2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在城市规划中的概念是指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居住小区是城镇居住区的一种组成形式,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可按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具有较完整、相对独立、并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城市道路不穿越区内的生活居住地段。其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共建筑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居民使用的方便与安全、城市道路以及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次及人口密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上限,即人口规模为1万人左右,用地约10公顷。
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和内容是:①居住小区由城市干道、绿地、水面、沟渠、陡坡、铁路或其他专用地界划分,用地的界线明确,地段完整,不被全市性或地区性的干道所分割。②居住小区的规模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条件、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数、人口密度、生活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配置的合理性等因素确定;一般以居住小区内设置一所小学即可满足本小区儿童入学和小区内生活服务设施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为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的限度。③居住小区内设置一套为日常生活服务的设施,包括小学、托幼机构、粮店、副食店、日用品商店和修理店等。规模较大的小区可设中学。除学校和托幼机构外,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可以集中设置公共活动中心,也可分散或成组地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④居住小区内的道路应形成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汽车交通引入小区。⑤居住小区要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其布置应同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儿童游戏场和休憩场地等相结合。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
2.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方政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1)种植一些乔、灌、花、草结合,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自然的植物背景,点缀环境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结合,根据绿化位置、颜色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攀爬绿化等;(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要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是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2.2道路设计,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3铺地,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颜色、图案、材质的变化可以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泥土砌块、卵石、木材等。
2.4小品,小品在硬质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1)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又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巨像雕塑,使用的材料有石雕、钢雕、木雕、玻璃钢雕。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情景雕塑”,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耐人寻味。(2)园艺小品: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设施小品:设施小品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告示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比如居住区灯具就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反射灯、广告霓虹灯等。上述小品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
三、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探析
3.1规划设计过程,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
3.2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2)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3)使用现代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4)点线面相结合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之间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
四、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总结
当今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一方面使人的社会分工更趋细化,合作更为广泛,另一方面,也使人更为独立,一切东西——水、电、新闻、邮件、广告甚至基于电脑的工作都可以直通家中,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与交往变得更加简单和稀少,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更为分离。但同时也能使人们意识到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更加渴望回归自然,怀念胡同那种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因此,以人为本的“人”其范畴包括社会的人、历史的人、文化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等等。同时,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1.强调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是设计的首要目的。首先在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能够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共享居住区的环境资源;其次,加强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丰富空间的层次,为人们提供交流的场所;从而营造出安静温馨、祥和的居家环境。2.居住区环境景观突出文脉的延续性,崇尚历史和文化是近几年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策划和规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人类居住的空间,也是居住区文化的凝聚地与承载点;因此在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中要认识到文化特征对于住宅区居民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而营造居住区环境的文化氛围,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应当注重住宅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提炼和发扬住区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规划中予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到住区环境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使居住区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3.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向多元化发展,随着设计师们的日益成熟,盲目模仿、抄袭现象逐渐趋少;居住区环境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4.居住区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层面外,还要体现生态的一面。从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需要注意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善于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丙秋,张肯宁.道路铺装景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韩]建筑世界(株)Han集团.小区规划景观设计.福州:附件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王,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2006
[5][日]土木学会.道路景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鲍诗度,等.铺装景观细部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