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09-06 11:48:00 更新时间:2013-09-06 11:54:00
教育论文期刊推荐《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国家级教育期刊,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旬刊。本刊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不断改进,职业技能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与之相应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已逐步在高职院校各个专业中推行,本文介绍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理念、特点和实施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规格、内涵不断变化,日益丰富。由于科技、经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成为人们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来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是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为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人才的需求,国家教育部于2006年出台了[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纲领性文件对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其中对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理论、实践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以此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做一体化”是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或工作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进入社会后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一下四个特点:(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3)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即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将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4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师由“主讲型”向“指导性”转变,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
三、“教学做一体化”实施的保障条件与教学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走出校门就可以直接进入工作第一线。许多高职院校都纷纷提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并在各个专业的教学中逐步进行实施,虽然具体实施方法不尽相同,,但有两点是大致相同的,即保障条件和实施过程。
3.1“教学做”一体化实施的保障条件
为了使“教学做”一体化顺利实施,必须有合适的硬件设施和相应的教学资源。最基本的要保障以下四个基本条件:(1)实训环境:完善的实训室设备,且有投影仪设备。(2)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3)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第一线教师编写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4)改革考试方式,重视过程考核,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过程。结合课程的特点,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内容进行设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内容,按照真实工作流程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过程。在课程教学中,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逐步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首先创设工作情境,引入新课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次,将预先做好的样品,或是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分解其中一个任务,实施任务,将完成项目需要的知识及操作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相应的内容,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示范操作,这样和学生交互进行,直到完成整个任务;然后将任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简单归纳,最好将教师的工作经验融入其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工作和生活中取材,设计制作新作品,巩固基本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索新欲望。
3.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
我院航海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我校采用分段式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培养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例如航海实践领域中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设备”的操作技能、“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R)”的操作技能,这些技能需要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才能掌握,用一般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使用“教、学、做”一体化的任务驱动型高技能培养教学模式则解决了这个难题。具体做法是:给定一个教学项目,在三个不同的教学空间分阶段实施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操作全面掌握本次教学项目所涉及的职业技能。第一阶段: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解本次教学项目所用到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并设定工作任务,这一阶段主要是老师“教”;第二阶段:学生在计算机房桌面系统上进行模拟训练,这一计算机桌面系统是教师或科研人员专门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而研制开发的,学生训练时,通过“点击鼠标”来等价于“在真机上操作”,达到模拟完成任务的目的,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学”;第三阶段:学生在真实机器或者在仿真模拟器上进行实操训练,检验第二阶段模拟完成任务的有效性,最终完成工作任务而获得职业能力。
四、几点体会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一套重自主、重交流、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模式,每一模块的教学,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保证,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实践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条件保障。
4.1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比起单纯的理论教学难度要高很多,第一方面是要求专业课教师转变学科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培养知识型、研究型人才的教学观念,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交流式、讨论式、探究式、引导式、指导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第二方面是要求教师不仅要会讲课,而且还要会动手实践,并了解生产企业的现状其发展趋势和最前沿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服务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乃至企业生产车间。第三方面是要求专业教师能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岗位群)任职要求和职业标准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在处理教学内容是,既要考虑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性,还要考虑知识的前瞻性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总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及时教学观念。
4.2强化教学条件保障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它要求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要有“做”的环节,即都能进行实验实训,从而消化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职业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条件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要,要求高职院校拥有完善的、高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和“做”的环境和条件,才能保证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使学校成为企业继续教育的基地,搭建员工学习与岗位培训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严希清,陈红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3]李发荣,赵鹏.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现代职业人培养中的意义和作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4):97-9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