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教考分离考试模式的探讨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1:19:42 更新时间:2011-02-25 11:19:42
副标题#e#摘要:教考分离是考试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教学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实行教考分离考试模式的优越性,对实行教考分离所需要的条件进行简要说明,并探讨实行教考分离应注意事项。
关键词:教考分离,考试模式,实施条件,注意事项
高校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经历一个教学过程后学习程度的评价任务,而且还要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水平,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对学生学习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适应新形式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这一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革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其中教考分离制度的实行是这一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把教学和考试分开,根据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建立各种类型的题库、命题、阅卷评分等一套较为完整的考核管理系统。与传统的教考合一方式相比较,它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一、传统教考合一的弊端
传统的考试形式下教考合一,从教学、出卷到评卷主要由任课教师一人承担,缺乏监督和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在教学、出卷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不利于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的落实,也不利于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管理。另外,每个教师在出题过程中都有习惯性,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所侧重,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若在复习时再划出重点范围,则学生很容易过关,不能全面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掌握程度,也不利于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下降,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同一门课程,教师之间教学水平及对学生考核难度上的差异,会导致不同教学结果,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不能正确反映教、学两方面的真实情况,容易挫伤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生认真学习两方面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形成良好的学风。
二、教考分离的优势
1.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考分离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公正评价将得到充分展现。学生考试成绩如何,是否呈正态分布,将对教师的业务考核,甚至教师的聘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考分离在考学生的同时也是在考教师,无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教考分离是由非任课教师按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来命制试题或通过题库抽取试卷,并聘请师德较高、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专家或专家组对试题的质量进行科学的估量,依据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统一的客观标准进行审核论证的,增强了考试命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命题质量较高,因而大大减少了命题的主观随意性。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能严格地按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得到贯彻落实,断绝了在教学各环节中出现主观随意行为。同时教师在备课、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课后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这也就将大大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促进了良好的考风、学风的形成
教考分离制度下,阅卷评分是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师(包括任课教师)按照事先制定的统一的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采取集体流水作业的形式进行批卷,增加了阅卷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基本上杜绝了“人情分”的出现,使阅卷评分比较客观、公正,从而使考试成绩的可信度大大增加。这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明显的,经实践表明,目前已经实施教考分离的部分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有所提高,出勤率上升,课堂纪律明显好转,课后作业时间、思考时间明显增加。向教师请教问题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而不是像以前更多的学生将“赌注”放在教师的复习上面。同时,教考分离制度基本消除了“人情分”的隐患,加上严格的考场管理,使考试结果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从而客观地评价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给学生创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良好的考风、学风及校风的建设。
3.对教学的反馈与激励作用
教考分离客观公正,减少了考试成绩的诸多人为的不可比因素,能在更大程度上反映教学的实际质量。在学科、教学大纲、专业、班级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比较,并结合试卷及成绩分析,有利于教务部门和教师准确地总结经验,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等。
同时,教考分离制度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信度较高,能较为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教与学的综合效果。通过成绩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部门也可以对管理决策和措施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由于教考分离使考试成绩的可信度和可比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及教学管理工作均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成正相关,有效地发挥了考试应有的反馈与激励作用。
三、教考分离的实施条件
1.建立完整、科学的试题库
教考分离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试题库或试卷库。试题库的建立应该由熟悉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体会组成题目的有效度、难易度、可信度、区分度都一致的试题,覆盖教学大纲要求所有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应保证有5~10个试题备抽。或者建立一个完整的试题库,通常由6~20份试卷组成,其中每份试卷的考题都不重复,基本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
2.建立合理的比较体制
教考分离的目的是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但由于诸多原因,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存在差异,一个基础很差的班级,即使师生双方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最终成绩未必能得到满意的评定。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比较体制,教考分离之后的成绩极有可能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3.规范考试环节,保证一致性
教考分离制度下,保证考试成绩的可信度和可比性,必须先保证在考试过程中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大纲、专业相同的情况下,抽取的试卷必须一致。教考分离的试卷题型为避免阅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更多影响,客观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考场秩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有在完全一致的考场秩序当中,教考分离的考试成绩才具有可信度、可比性。同样,阅卷过程需按照事先制定的统一的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采取集体流水作业的形式进行批卷,要使阅卷评分比较客观、公正。
四、教考分离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偏离课程改革的方向
教考分离依据的教学大纲建立试题库进行考试评价,所体现的评价观念基本上是知识本位的课程观。而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基本方向就是要突破知识本位的课程观:明确课程不等同于知识,更不等同于教材。它不再是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态的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而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相互作用的“完整的文化”。它需要突出学习者在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主体地位。也即是说,学习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接收者和被评价者。教考分离所体现的评价观念应逐步脱离原有的知识本位的课程观,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改进试题库、运用无纸化考试手段等,逐步体现“主体—主导”的课程观,不能背离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更不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障碍。
2.不能压抑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考分离强调的是考试命题的客观性、严肃性,评价的公正性、准确性,追求的是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客观上忽略了人的#p#副标题#e#行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过程本身的价值。而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是现今时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我们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实施教考分离时应注意整体评价体系的建立,主体性行为在考试系的应得的正确评价,不能因教考分离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部分课程教考分离的改革实践表明,教考分离可以克服教考合一的弊端,是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公平公正地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考风、学风的根本好转,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关于“教考分离”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4):120
[2]张东旭,高校“教考分离”工作的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2):115~118
[3]葛友华.吴乃领,教考分离模式的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3,(2):67~68
[4]杨雪,田建龙,张荣,化学学科教考分离实践结果与分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5):31~32.
[5]张晓丽.实行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作者简介:龙坚文,男,1975,湖南岳阳,湖南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