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论文农村建设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3-10-16 11:46:43 更新时间:2025-01-20 10:37:41
城市规划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城市建筑》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住建部指导的一本建筑行业核心杂志,本刊由中国建筑学会、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创办。
【摘要】皖中地区农村的建筑是处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江淮地区,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在快速的发生着变化,以往贫穷、落后、肮脏、杂乱的村容村貌正在悄然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现在家用太阳能变得日益普及,政策扶持的沼气池在家家户户不断的出现,以往的粘土砖和瓦不断被水泥砖、煤灰砖和彩色水泥瓦所代替,建筑的形式也在变化中,一个有规划、节能、品质高的新农村建筑趋势正在形成中。
【关键字】皖中农村建筑,朝向,墙体材料,新农村建设,节能趋势
0引言
皖中地区是处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江淮平原区,是重要的国家粮食产区;同样也是人口密集地区,对应的建筑数量也是很大的。皖中地区虽处于江淮之间实际上这里并不是像平原地带那样平坦无垠,地形复杂多样有很多的丘陵和山峰,北乘华中平原南接大别山和皖南的山区。皖中的建筑就和此处的气候、地形、风俗、材料融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一脉相承下来。
皖中农村的建筑保留自身的历史特性可能更完整,因为农村的人口众多,相应农村的建筑规模大,所以农村建筑节能和低碳设计值得细致研究,对未来的趋势更是应该密切关注。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提倡新农村建设,所以农村建筑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值得深入研究。
一、皖中农村建筑的发展和风格
从历史上来说,皖中建筑的发展应该是沿袭了浙江河姆渡的巢木建筑,有着典型的南方地域特色,但是皖中位于亚热带的纬度处于南北的分界处,夏季潮湿闷热冬季寒冷干燥,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在建筑的外表面上的表现比较混乱,既有南方特色也有北方的元素;如皖南地区独特的皖南特色建筑也常常表现在此处的建筑上,封火山墙、天井和主要平面空间的组织也常在皖中建筑空间的营造上运用;另一方面,皖中建筑也受到北方建筑的影响,如屋顶既有坡屋顶也有平屋顶。以前的建筑受到技术和经济上的制约主要是夯土的土墙和植物秸秆的屋盖,房子低矮、潮湿,而且建筑的各个构件也是需要时常更换的,皖中农村以前的居住、生活质量是相当低下的。
随之,新中国的诞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居住建筑的质量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农村的建筑材料上主要是石材、粘土砖、预制板等,建筑的尺度空间也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之慢慢发展有了多层建筑的出现,所以现在农村的建筑多以砖窑烧制的粘土砖为主要的外墙材料,建筑的保温、抗变形、耐久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皖中农村建筑的空间也变的多样化了,外部发展有了专门的饲养牲畜场所和专门的晾晒谷子的场地,内部的空间也丰富起来,厨房出现了单独分离,还有建筑的层高也超过了以前的土房子,房子变的宽敞明亮,通风和散热更加方便。皖中农村的建筑在外部、内部环境上都有了长足的改善。
总体上,皖中农村的建筑有了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有点混乱,受到南北部建筑的同时影响,南北交界处的特殊因素自身就更容易学习和借鉴南北优秀的建筑技术。最终的结果就是建筑的形式、空间的多样性,随之时代的进步技术的革新,目前皖中建筑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为以后建筑在各个方面的改变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二、皖中农村建筑的布局形式和技术节能系数
本地区的农村大部分的住宅主要是以南边为主要朝向,农村的建筑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布局上也多是长条、L、U字形,在平面的布置上是以主堂屋和主卧室布局在朝阳的南边,厨房多处于东边来布局。
农村原有的建筑大多是以粘土砖为外墙,热工系数大,同时亚热带的纬度在建筑上的西晒比较严重,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较差,夏季室内温度居高不下,到了梅雨或者是夏季暴雨季节更是闷热潮湿,冬季的保温效果也较低,农民的身体以及牲畜、谷物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热工系数上主要是朝阳面和屋顶、西面的山墙受热比较多但是必须要有合理的利用和控制不然则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加上本地区是南北结合处,既没有北方的暖气供应也没有南方自然的温暖气候。所以在建筑的节能优化设计上重点考虑这些因素来提高建筑低碳性能(如,屋顶采用太阳能技术可以很好的利用自然资源和节能),未来将主要通过人为优化因素的设计来让皖中地区的农村建筑更好的为本地区的农民使用。
三、建筑的主要界面的发展——屋顶、墙角、西边山墙
皖中地区建筑的屋顶以前一直是粘土青瓦和木质檩条等构成,随之经济发展逐渐被楼房取代一般为平顶(省钱不用做女儿墙,同时可以晾晒谷物、甚至夏季可以人上屋顶乘凉)到了新世纪再次出现了变化,随之生活条件改善农民觉得平屋顶的用处不大,同时雨天排水不便,雨水对墙面腐蚀严重,屋顶的隔热的效果也较差,而如今随着发展又出现了以彩色水泥瓦配合上隔热层的设计慢慢又带回到了原先的皖南坡屋顶的样式。
皖中建筑的墙角也是非常重要的部位,因为位于亚热带地区比较闷热潮湿所以建筑构造中墙角也是被设计的很高,多以石材为主要基础可以有效的抵制春夏的“返潮”影响达到室内的干燥效果,高墙角还可以有效的组织底层的排水减小雨水破坏墙体程度,墙体的坚固也是可以防止墙体出现裂缝和提高抗震效果,同时部分程度上可以防止鼠、虫进入屋内。
西边的山墙一直是皖中农村建筑中很难解决的问题,农村建筑的维护结构材料差能耗大,在中国建筑的总能耗上农村建筑占了58%,所以农村建筑节能减排尚有巨大潜力空间。我国的绝大多数粘土的“黑砖窑”质量差、规模小、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污染严重且无法治理、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的缺点。未来墙面的改善可以一方面改变材料换成现在常用的水泥砖和煤灰砖从而大大改善其热工性;另一方面通过自然植被的遮挡来改变节省能耗(如:西面种上大树遮阳和在外墙面种植大量的“爬山虎”等)。
四、新农村建设以后农村建筑的趋势——节能、绿色、规划有序
随着国家的三农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建筑必然有新的革新,再加上如今国家的低碳节能的发展政策,农村未来的趋势肯定是规划有序、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和宜人乐居的。
如今的情形是,皖中的很多农村地区,政府开始在村镇上建造通过规划的住宅房子,也有很多的村民愿意搬过去居住,还有一些刚组成的新家庭也愿意住在科学规划、经济适用的新房子里,随之发展农村的太阳能利用也非常成熟,规模也是巨大的,绿色、节能、环保的农村建筑正在逐渐走上历史的舞台。
皖中农村建筑的形态也是在美好村容村貌规划下,注重村容的绿化而慢慢发展成为一个生态有序的居住单体,让农民的居住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未来甚至很可能超过城市的住宅居住质量,为国家建筑的节能和低碳贡献更大的力量。
五、结语
创造一个生态住宅,寻求自然、人、建筑统一和谐是皖中农村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未来生态、节能、有序、宜人的农村建筑就会在皖中农村出现,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的居住服务。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f方益萍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69
[2]王立雄.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4]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2-137
[5]周立军.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M].第四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