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3:58:50 更新时间:2025-01-07 14:06:26
【摘要】责任、责任感属于道德范畴。责任和责任感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大学教育和大学精神所涵蕴的最基本内容、基本元素。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暴露出的情况和问题说明,有必要重新审视并大力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要注意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想结合,要注意加强针对性,同时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责任感责任感教育
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2004]16号文件)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地高校都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通过调查我们观察到一些高校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中缺乏针对性、忽视责任感教育的层次性,大学生责任感教育还明显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形式主义还比较严重,教育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大学生责任感缺失仍然是个令人沉重的话题。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时代青年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担负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现实的情况是大学生中责任感缺失问题还比较严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必须是强化而不能弱化。大学生责任感教育问题仍然是一个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大力加强的问题。
一、责任、责任感及责任感教育
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首先取决于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系,往往源于社会成员对于自己所充任、承担的社会身份(角色)的认识、认同。(当然,社会个体对其所充任、担当的社会身份(角色)的认识与认同,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压迫所致,另一方面是自己主动接受的结果。)社会成员基于自己充任、承担的社会身份(角色)的认识、认同,就形成了责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社会都不能缺少责任(区别于法律意义上的“责任”),这是人们的普遍共识。不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对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而言,责任总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康德曾指出,“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责任“这一概念就是善良意志概念的体现”,“道德行为不能出于爱好,只能出于责任。”①
那么,责任是什么?责任感又是什么?就责任的内涵而言,它首先是一种认同,是人们基于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认识,所产生的对自己言行有一定约束和导向的认同;责任还是一种行为,是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所表现出来的一定行为。就其外延来说,责任包括责任心理、责任情感、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等。责任具有层次性,是指社会个体基于不同的社会身份(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责任的层次性主要有:基于对自己的认识所产生的责任,即自我责任,主要表现为延续自己的生命、体现自己的人格、充分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是为第一层次;基于对家庭的认识,而对家庭成员安全、以及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要、个体发展的需要所表现的支持其和满足其的行为,即家庭责任,是为第二层次;基于对集体的认识、而对集体的工作任务、集体的利益而采取支持、并为之奋斗的行为,即集体责任,是为第三层次;基于对社会、对国家的认识,而对社会、对国家的任务、利益采取支持、并为之奋斗的行为,即社会责任,是为第四层次。其中,第四层次是第三层次的外延、扩展。虽然作为道德范畴的责任,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但其具体内容往往打上了统治阶级的烙印,也就是说责任不能脱离意识形态、超越意识形态而存在。
关于责任感,通行的辞书中将其定义为一种心理,如《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责任感是自觉把份内的事情做好的心情,也说责任心”等。⑴责任感这一概念属于心理学范畴,但它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心理或情感,而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责任感是一种积极作为的精神,是人们基于对自身所承担责任的认识而产生的,是对自己作为不同的社会身份(角色)所应该承担和履行的责任的确认和自觉主动实施责任行为去实现之的一种积极的精神。它是促使社会个体履行责任、作出责任行为的最直接因素。
人的责任感的形成和增强除受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外,主要靠教育,包括自我教育。责任感教育,是以培养社会个体责任意识、责任心理和责任情感为主要内容,以激发社会个体积极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责任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基础、最基本的教育,也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二、责任感教育仍然是大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1、大学生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说明责任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据调查,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问题、就业问题、恋爱问题、心理问题等几类问题上。调查显示,有83.4%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就业问题,69%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关注学风、学业问题,有42.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恋爱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45.3%的同学认为心理问题是大学生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在就业问题上,集中表现在就业困难问题上,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岗位供应不足;一方面是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的不够扎实所致;还有重要的一方面是高不成、低不就观念上没有转变过来、宁愿当啃老一族;再有的其实既是原因也是结果,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有个致命的弱点即是好求高枝,这一点本身并无多大过错,但是作为企业而言,花费成本把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熟练的技师或者职员后还没有为其服务就已另谋高就,则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损失,因此一些企业宁愿选择再就业者而不愿意选择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就学业问题而言,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努力钻研的热情、学风考风不正舞弊抄袭泛滥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高校专业内容陈旧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学习主动性不够、认为学好学差一个样等。在恋爱的问题上,按照法律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自律,不单单是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造成相当的困难,而且酿成了很多不该发生的比如心理失常、轻生等人生悲剧。关于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各种压力所导致,诸如上述的婚恋问题、学业负担、就业压力以及经济困难等等,但是,其最终的指向主要是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弱势社会群体,需要鼓励、帮助和关爱,更需要反求诸已的教育(即自尊、自爱、自强、“自作自受”的责任感教育)。
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发展变化的依据。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上述突出问题既有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造成压力过大的因素,也有社会体制的因素;从主观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责任感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弱化现象,这主要是责任感教育工作方面不到位而导致的。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工作到位、青年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必须有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担当和责任,并且积极为履行责任而奋斗,上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是可以避免的。
2、责任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元素要求责任感教育是大学生必须经受的责任感教育。大学的要义,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正是大学这一本质要求,规定了责任是大学的精神里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虽然到具体的某一所大学,它的精神内涵的表述有时会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现实的要求作出另一种定义,但是作为其核心元素,古今中外,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不把责任作为自己的精神来传承。这是从事高等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共识。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的公民。⑵这里的“负责”,即是能够和勇于承担责任。把“责任”列入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首要任务中,充分说明世界各国对培养高校学生责任意识和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已经达到高度一致。因此,责任感教育虽然不属于学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或者专门的技能教育,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必须经受的一种教育。
3、从人的成长历程来看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尤为必要。大学阶段是人生从求学走向工作、为个人谋生、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关键时期。此一阶段,也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加强责任感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大学生正处于人的心理断乳期,加强责任感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从而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够经受得住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磨难。
4、大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责任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总的目标内容包含对人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并能用马列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内容。②但无论是坚定的政治方向,还是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必须具有勇于承担、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东西。试想一个不具备责任感的人,又怎能会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怎能会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要求,就是培养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对个人的责任意识。责任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开展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要将责任感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在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命题;它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重要保证,是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的重要指标。
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作为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的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以坚持科学发展主己任。针对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首先要教育青年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要树立和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激发青年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建功立业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2.责任感教育要有针对性。与责任所具有的层次性相适应,责任感教育也有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的自我责任,二是家庭的家庭责任,三是是对集体的集体责任,四是对国家和社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在掌握青年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开展责任感教育,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分别开展责任感教育,不能仅仅强调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而不顾其他层面的责任感教育。另外,根据一些学者的调查,大学生群体中农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有责任感、本科学生比专科学生更有责任感。③因此,大学生责任感教育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因材施教。分析不同责任感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学习训练的特点和心理规律,有助于我们制定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计划。
3.要将心理及情感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要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社会需求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动机和意识,然后再由受教育者将这些意识外化(转化)为自觉行为并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思想教育首先应立足于内化这个过程。内化包括注意、理解和接受三个阶段。注意、理解和接收,是心理认同的过程,但却建立在个体实践基础之上。因此,必须坚持心理及情感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要与行为教育相结合。④
责任感教育是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既要强调理性认识,也要强调情感和心理认同和接受;既要强调理论灌输、强调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体会和认识,从而将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效果,同时也要注意从个体心理、情感认同和接受方面去考量,进一步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强化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心理和责任感,增强教育效果。
注释:
⑴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修订第三版P1574。
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主要内容王晓辉《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第5期
参考文献:
①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康德著.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5月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课题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2月第3版
④大学生责任感人格特点分析[J].陈旭英.闽江学院学报Vol.24(6):81-84.2006年6月
⑤论大学生责任观教育[J].丁泗.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2月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