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论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0-28 14:12:56 更新时间:2013-10-28 14:46:55
摘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于我省实施3341工程中提出的三大基础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城镇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成为当前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要方式。本文对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农村区域经济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建设,农村区域经济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我省决定实施“3341”项目工程,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三大基础建设、瞄准四大产业方向,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实施三大基础建设,就是要深入实施交通提升、信息畅通和城镇化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因此,做好我省的新型城镇化工作,是实现我省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1.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是城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城镇化,是着力实现更均等更公平社会公共服务的城镇化,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生活的城镇化,是既要注重基础建设,又要关注人文环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可以更好的推动转型发展。能加快农村人口转移,促进人口、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优化配置和布局,促进转型发展,为我省的扶贫致富工作产生积极地影响。新型城镇化可以更好的发挥区域集群效应。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方,生产要素、生活要素集聚程度就高,对产业转移、资本流动的吸引力就大,经济社会发展就充满生机和活力。新型城镇化可以拉动投资和消费,使更多的产品在农村市场得到消费,从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的生活水平。新型城镇化既联动工业又带动农业,既联动城市又带动乡村,既联动生产又带动内需,发挥着联工带农、联城带乡、引领“三化”的先导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发展中小城镇这一重要举措,肩负着实现城乡统筹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不仅是新农村发展的强烈需要,而且还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更好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于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2.新型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肃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受自然、区位、经济、历史、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化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新型城镇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和规划还不够先进。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转变思想理念,分析新型城镇化新在啥地方,我们应该制定咋样的新型城镇化规划。然而在实际建设中,规划不能很好的指导实际建设,存在规划与建设想脱节的地方,且起点不够高,各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中都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支柱,以三产为带动,大体是相似的,体现不出地方特色,不能很好的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制定出适应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划。城镇建设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仍然不高,对城镇的文化底蕴发掘不够,城镇建设的品味有待提升。
2.2农村区域经济与发展不足,缺乏支柱产业支撑。一些地处偏远、年代久、基础差、经济落后的村庄,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低下,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依托,不仅不能发展现代农业,而且造成农民大量流动外迁,形成耕地荒芜状况。这导致新型城镇化内动力不足。
2.3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用于小城镇建设专项资总体投入不足且失衡。同时,配套投入难以足额到位。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乡镇自筹、县区配套、市补助解决,由于经济差异、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资金投入极不均衡。加之我省的县城建设资金本来就有限,对于县城以外的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就更为急缺。
2.4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小城镇建设中没有专门的规划建设机构,形成了多头管理,多层管理,管而不全,管而乏力的局面,造成了小城镇建设管理缺位,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同时,由于群众的规划意识淡薄等原因,城乡违规违章建设和随意改变土地功能性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时有发生,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点多面广,城乡规划执法工作有待加强。
3.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建议
3.1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加强区域的协调统筹。立足突出规划的引领与指导的地位,高起点、严标准的编制综合配套、科学合理、有一定预见性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突出以为民富民为核心,以生态低碳、幸福生活为依托,以工作、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智慧、文明的规划建设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坚持结合各地实际,保持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俗特色,凸显建筑景观风格,努力以点、以线带面,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
3.2加强各项政策扶持,积极推进集群发展。配套制定相关文件,以便更好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明确小城镇及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提出小城镇体系等级结构,通过投资项目的倾斜,大力扶持重点镇支柱产业及工业园区的发展,落实扶持举措。
3.3增加配套资金投入,不断扩展融资方式。增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投入,一方面加大城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将新型城镇建设资金列为财政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另一方面创新融资机制,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建设改造过程中,建议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从项目融资、项目投资、项目管理及投资回报方面着力构建城镇建设的市场化机制。多层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梯次明显的城镇化体系,实现城市资源下乡、农村资源进城,城乡资源互动的效果,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4理顺规划建设体制,形成有效合力。建立综合协调运行机制,形成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合力。增强村镇建设运行机制的综合性效应,解决好新城城镇化建设中各自为政,管理无序的问题。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要求,依托各乡镇城镇建设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分别接受区国土、规划、建设部门和属地政府的管理,履行综合协调管理职责。
参考文献:
1.向春玲;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探索与选择[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严书翰;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当前中国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之三[J];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03期
3.李娜,董晓峰;西北地区都市圈现代化进程研究——以兰州都市圈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张文礼;"中心村庄"——西北民族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突破口[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许树辉;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3期
6.杨庆媛,王锡桐;中国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建设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1期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