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05 10:46:32 更新时间:2013-11-05 10:00:30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是一本学报期刊,与此同类的期刊推荐《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杂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有”重要思想为指针,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刊登的文章注重学术性、地域性、师范性,尤其注重有突破性、创新性、争鸣性和综述性的文章。
摘要: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如何让学生自觉、自主的获取知识,教学方法的探究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提问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的习惯,发展学生个性,开启学生智力,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语文研究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进行探究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语文课程研究,自主能力策略,培养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化修养,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政治思想的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的涵养。语文教学过程如何构建学生交流、合作的平台,以培养学生自觉探究,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收获新知、培养学科能力,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苦苦探索的问题。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凭靠着教材,运用科学研究的内涵,逐步的往下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以及自主的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逐步的构建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逻辑,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下,由学生们自主选择和准确的定位出需要探究的课题和索要讨论设计的题目,通常就会被我们称为研究性质的学习,也叫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们要在训练好学生自主的学习动力,完成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加强学生的各门知识的培养学习,要形成强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的创业能力,以及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性的学习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过程就是自主探究讨论的过程,在问题的探究过程当中,我们要对信息进行分析、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分析和判断都要做出详细的分解和完成,从整体来分辨需要完成的任务。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能不能对语文学习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有一定的选择、判断能力、解释能力和运用能力等等。只有通过这样的体现我们才能够看出学生是不是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等交换,形成知识。
1.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无一例外,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提出问题就是整个研究的主要基础,没有问题就不会找出想要的答案,没有问题就没有解答的根源,也就没有历史的源泉。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学习的一切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断的围着问题去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和探究,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学生收集资料,教师介绍徐志摩,其中要重点介绍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提倡新格律诗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再别康桥》就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接下来引导学生围绕韵律和谐、节的匀称、美景(意象)来自主探究性学习,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就是指学生主动的愿意去干一件事情或者是学生在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主观想法,学生是研究课题时候的提出者、设计者、发展者、和探讨者以及解决者。研究性学习也是自我导向和自我激励、自我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有目的、有目标的完成想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当家作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应用朗读法、感悟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辅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如《雨巷》:丁香——哀婉、愁怨、惆怅;油纸伞——美的点缀、美的背景;春雨——更像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丁香姑娘——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通过交流合作,最后得出结论: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3.营造自主讨论的氛围。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问题的发现和观点的表达都是没有一定的结论产生,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可设计适合个体学习需要的问题供学生讨论: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觉得哪句诗有言外之意?蕴含怎样的哲理?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文中对某处的描写、记叙、议论,你能分别联想到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或这首诗)应该怎么读?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查资料和提出假设,然后经过详细的讨论,才可以得自己最终想得到了的的结论。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探究能力,自主完成学习的任务。
4.巧设情境感悟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完美的组合,在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联系中,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为学生和社会实践提供最基本的条件。比如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料、网络获取信息,积累经验。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亲自获得感悟和体验,语文学科知识就更容易地被学生所理解、掌握和运用,转化为学生身体内的一部分。进入社会以后,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实践,在语文学科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培养自主精神。研究性学习课堂上需要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主动学习比被动灌输更能够激发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主动性,所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老师在平常教学时就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培养自主精神,对学生自信心的提升帮助很大,可大大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思考,自信地表达。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研究性学习自主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关键。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和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质,也会让学生更加自信地去参与教学活动。老师可能多给一点微笑,对学生多点鼓励就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自主学习的方式多样化。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本身的学科特点,作为一个开放的研究性学习,应当主张走出去,把研究内容带出课堂,让学生进行真正的调查研究和数据采集,把研究内容做活、做真、做实。比如老师和学生确定一个“现代人对唐诗的了解程度”的题目之后,学生们不应该是在网上寻找资料,而是带着课题走向大街小巷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把自主性学习做好,而且这样更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动力。再比如学生在搜集完资料之后,老师可以分组讨论,甚至可以举办一场辩论赛,在彼此唇枪舌剑的辩论中,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真实的情况。也很容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语文研究性学习不是学完之后就结束了,它和其他知识一样需要去总结和吸收,而学生普遍在总结吸收阶段都不能很好的去把握,这是学习知识的大忌。如何让知识更好地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需要老师去积极引导课后自主总结。自主性、自觉性在课后体现的作用尤为明显,老师应该不断去提醒和引导。比如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后思考,然后下节课让学生积极讨论。
总之,我们要结合教学的实践要求,仔细探索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达到形成自主学习、发展性学习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