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规则对篮球比赛的影响
所属栏目:体育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3:13:55 更新时间:2025-01-08 09:52:10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82场男女篮球比赛的观察分析,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分析了篮球规则对运动员的进攻技术、防守技术、篮球战术以及对教练员临场指挥中的作用,得出篮球规则对篮球进攻、防守技术和战术起到促进作用;对篮球规则理解不透,比赛中就易出现技战术运用不当;在胜负的关键时刻,熟悉规则十分重要。因此,各类篮球教练员培训班要注重学习规则内容,赛前要组织教练员学习篮球规则,加强对规则的理解。
关键词:篮球规则;训练;技战术;比赛;临场指挥
1前言
1.1篮球规则概述
篮球规则是篮球比赛的竞赛法则。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篮球规则与篮球比赛同时产生,篮球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战术的变化而变化,永远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之中。篮球规则从1891年的原始13条,发展到1998的10章60条,反映了篮球规则和篮球比赛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从原始到现代的发展过程。竞赛规则是由领导和组织运动竞赛的权力机构制定并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是参加运动竞赛的人员必须遵守的规程和规定。竞赛规则的本质是提倡和禁止。目的是以规则褒贬动作是非,赏功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禁暴卫善。作为篮球运动的法规,篮球规则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这种稳定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规则才相应地变化,篮球规则只有及时进行修改,才能使规则反映和适应篮球运动发展的客观需求。
1.2篮球规则与篮球技战术相互促进
篮球规则通过肯定、否定、允许或不允许来保证篮球比赛的正常进行。随着篮球水平的不断提高,规则也在不断修改,仅1998年和2000年国际篮联就修改二次规则(原来每4年修一次),因此必须不断地认真学习规则。目前,我国一些教练员和运动员由于不重视学习篮球规则,运动员在训练中养成了不符合规则的错误动作,比赛中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技术得不到充分的运用;教练员在临场指挥中,由于不会合理运作规则出重大失误,造成比赛反胜为败的教训。本课题通过分析篮球规则对技术、战术和临场指挥中的作用,以及在执行规则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篮球运动队对学习规则的重视。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篮球规则对篮球比赛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潍坊学院图书馆的图书和学术期刊,利用中国期刊网查阅到一些相关文献,并研读了最新篮球规则和国际篮联对规则的解释录像教材等。
2.2.2比较研究法
对各比赛之间进行两两比较,以求新的发现。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对进攻技术的促进和运球技术变化的影响
1898年以前规则规定只能一只手运球,1898年以后改为可以换手运球,促进了运球突破技术的产生,如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背后运球等。1908年规则取消了运球队员不能投篮的规定人们开始利用这一规定进行运球上篮,使跑投、行进间投篮、运球急停跳投技术产生并发展,同时亦使运球、传球、持球突破、投篮等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持球进攻更为有效。在运球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为改变站立式进攻战术向移动式进攻战术发展打下了基础。1983年取消了空中运球违例的规定,使球在队员手中时可以采用任何的持球动作,带来的变化是运球技术更具变换性和突然性,加速了各种运球突破技术的组合。
3.1.1运球技术
女篮运动员后转身运球技术有发展,即:由左右换手运球发展到单手后拉技术,是利用规则中运球结束是双手同时触球或球在一手或两手中停留的规定。规则规定漏接不是运球,因此发生在运球前或后都可能再接球。但在比赛中运动员对这一概念不清楚:特别是出现运球后漏接时,往往不去拿球,以为去拿球就造成二次运球的错误概念,并挡住对方试图抢球,反而造成自己犯规,这一情况青年比赛发生较多,应大胆运用这条规则,使比赛更流畅。
3.1.2合法持球移动技术
利用规则中二脚同时落地,都是中枢脚的规定。扩大进入队员的活动范围,增加进攻方法,如攻击性的交叉步突破技术,背对篮或左右晃动转身投篮技术等。规则规定,移动中一脚着地后,可以跳起那只脚并双脚着地,二只脚都不是中枢脚。在运球突破急停或移动接球急停时,可利用这条规则。第26届奥运会外国运动员,甲A男篮比赛中外藉队员运用这一技术进行投篮、传球,甚至扣篮较多,我国运动员只有廖廖几个人员能运用,如王治郅、李晓勇、郑武等。运动员要尽快掌握运用这一技术。在全国比赛中,走步违例出现较多,占全场违例比例一半以上,运动员经常出现以下走步违例:A.持球进攻时,变换中枢脚,B.持球受阻时,在旋转中拖动中枢脚,C.同侧步突破时,先抬中枢脚,球才离手,D.跑篮时多跑一步,造成这个原因是教练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技术训练,规则概念不清,规则规定,确定中枢脚后可以不离开与地面的接触点的旋转,因此交换中枢脚和旋转中枢脚拖动均为违例。规则规定提起中枢脚传球或投篮是可以的,但落地前必须出手,因此平时所说的三大步跑篮,实际上只有二步,即第一步是确定中枢脚,第二步是起跳。
3.1.3干涉得分和扣篮技术
对投篮的球,球在篮圈水平面以上正在下落的球,触球为干涉得分,由于运动员对这条规则概念不清,特别大个儿球员经常出现盲目触及球,原本不会进篮的球,由于防守队员干扰而判得分,由于进攻队员补篮而判违例。但是传球的球对上述规定不适用,99年甲B比赛,南京部队和湖北男篮在晋江赛区的一场比赛,离上半场结束还有0.8秒钟,湖北男篮掷界外球,将球传到篮圈上方,成功地完成了一个空中灌篮的技术动作,博得观众好评。
3.2对防守技术的促进
20世纪,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各种粗野动作的出现,经常使比赛中断,甚至出现双方斗殴事件。为防止粗野动作、不文明行为和斗殴事件的发生,规则通过不断地修改增订,确立了队员技术犯规、教练技术犯规以及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并加重了对此类犯规判罚。这一系列规则的变化,规范了运动员行为,限制了不规范的防守技术,为比赛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同时规则也鼓励对抗,1940年取消了面对面防守犯规的规定,使平步防守、迎上防守得到了发展。正面防守技术得以使用,增强了篮球比赛的对抗性。1980年把什么叫合法防守位置(防守控制球的队员和防守没有控球的队员垂直原则)正当掩护和不正当掩护腾空队员谁先到达某处谁就有权通过队员的位置与球的关系用手触及对方队员等处理身体接触的原则正式列入到规则中,这就促进了攻击性防守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如利用攻击步防守运球队员,抢截步追防、夹击运球突破队员等。
3.2.1运用进攻者带球撞人的防守技术
规则规定防守有球队员没有时间和距离因素的考虑。这要:A、最初建立合法防守位置:B、可以静止、侧移、后撤;C、接触发生在躯干部位,三条件缺一不可的防守技术,就造成对方带球撞人,但在比赛中,经常能观察到,只要防守队员懂得规则就可造成对方带球撞人的情况,由于手推拉、迎上移动或手臂向上伸展时违反垂直贺圆体原则等较小的错误动作,造成防守犯规,这说明队员在这一防守技术中,利用规则差,世青赛中,中国青年男篮和韩国的一场比赛,场上共7次带球撞人,中国队6次,这一防守技术必须掌握。
3.2.2运作合理的身体接触技术
国际篮联技术官员考特莱巴在97年上海举办的学习班中讲第26届奥运会中国女篮和澳大利亚女篮比赛,造成身体接触是澳女篮多,但犯规则是中国女篮多,主要原因是中国女篮不会合理地运用身体接触,手部犯规多。国内比赛也一样,打得很干净,犯规却很多,规则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占据没有被对方占据的位置。队员以正常的篮球姿势占据一个假想的圆柱体内的空间,包括上面空间,在个圆柱体内保持垂直原则。因此,运动员应合理运作在垂直圆柱体内的臀部、曲肘的前臂、双臂双腿的外侧,合理地应用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贴靠、堵位、抢位、封堵等技术,反之,违反垂直圆柱体原则,斜跳接触都是犯规的,98~99甲A辽宁和广东比赛,辽宁队王守强斜跳抢篮板,造成与方队员背部非法接触,裁判宣判犯规他不服,还用球攻击裁判,这一恶性事件教育运动员,非法身体接触概念要清楚,同时要运用合理身体接触的技术,以适用现代篮球比赛。
3.2.3手球一体的防守技术
手球一体是指队员持球或持球投篮时的情况,防守队员完全是为了封盖投篮队员的球,或完全是试图去抢持球队员的球,偶然地接触进攻队员的手(手以下),只要不是打和掌击应被视为合法。国内较多运动员对这一技术运用不够好,犯规发生率高,原因是处在不利位置去盲目抢球,打在手腕以上,封盖和抢球动作太猛太大。在全国甲A比赛中,八一男篮在这个技术上运用较好,队员往往处在有利位置抢球或封盖,动作幅度小速度快,拍球动作干净。相反,有较多球队的一些运动员,不仅自己不会运用,当对方合法运用这一技术时,自己失误球归罪于裁判员漏判。
3.3对篮球战术的促进
3.3.1掷端线界外球的战术
对方中篮后掷端线球,可以端线外任一点进行,不受人数和传球次数限制,由于不懂这条规则,被对方全场紧逼,封抢成功而直接得分,很多球队都犯过这一错误。第26届奥运会上,美国女篮破巴西女篮的全场紧逼战例,就利用了这条规则,在端线外掷界外球的5号将球传给端线外的8号,然后5号进入场内接8号的界外球,再将球传给中场策应的15号,几秒钟就把球推进到前场。目前国内比赛中,还未观察到这种利用规则掷端线界外球的战例。
3.3.2利用掷界外球限制区内没有3秒的规定
在全国比赛中已有较多球队利用这条规则,在限制区内掩护、反跑、大中锋挤位直接进攻等战术。例:八一队对江苏队,离终场还有4秒钟八一球时,中锋王治郅就在限制区内占据位置,吸引对方三个队员协防,并跳起接球,然后将球外传投3分球命中。
3.4在临场指挥中的影响
懂规则的教练员,临场指挥中,特别是在关系到胜负的紧要时刻,能充分利用规则精神运用技战术,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反之胜利在望的球队,由于教练员钻研规则不够,没有抓住战机却反胜为败。
例1:97~98全国甲A联赛,广东宏远男篮(A队)对沈阳部他(B队),离终场还有27秒时,B队胜1分,全队没有充分利用一次进攻有25秒的特殊规定,盲目提前进攻没成功,被对方反击快攻命中,反胜为败。B队即使被对方抢断,还可以利用未满全队7次犯规,采用犯规战术拖延比赛时间结束而获胜。
例2:第4届世界青年男篮比赛,南斯拉夫对意大利,离终场1分20秒,南负5分球,南队采用犯规战术,三次成功,意队共6次罚球,中三个球得3分,而南队三次快攻进行3分抢投,三投三中得9分,最后一个3分球在空中时间到投进的,最后南队反败为胜,赢1分,在场观众为这场比赛予以长时间鼓掌。
例3:还剩余2秒钟,在后场掷界外球,同样是传球给前场的队员进攻,两个队战术运作不一样,结果也不同,A队是将球直接传给前场进攻队员,B队是传给后场队员转手,A队只花了1秒钟就投篮命中得分,B队球在空间时间到,规则规定球触及场内队员就开表。显然,在二队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懂规则的球队得分的成功率就高,国内有较多运动员、教练员不能很好利用这条规则。
例4:98~99全国甲A联赛,四川吉林,原本92:93吉林胜,由于记录台给吉林队比分累积分中,3分球累积2分,少记1发,结果92:92,打决胜期后吉林负。如果吉林队教练在打决胜期前,提出异议,要求主裁判审查记录表,经查属实,主裁判还可以纠正比分失误改变比赛结果,比分实际为92:93,判吉林队胜,不存在打决胜期"这是规则允许的,所以学习规则非常重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篮球规则对篮球进攻、防守技术和战术起到促进作用。教练员、运动员必须对学习规则、研究规则、运用规则引起足够重视,尽快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技术水平。
4.1.2对篮球规则理解不透,比赛中就易出现技战术运用不当。因此,不懂篮球规则不能成为一名合格教练员,同样也不能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
4.1.3在胜负的关键时刻,熟悉规则十分重要。教练员能充分利用规则规定,合理运用技战术,获胜率就高,反之会出现比赛反胜为败的教训。
4.2建议
4.2.1各类篮球教练员培训班要注重学习规则内容。
4.2.2赛前要组织教练员学习篮球规则,加强对规则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中国篮球协会.2000年篮球竞赛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2]中国篮球协会.国际篮联世界技术委员会2000年正式篮球规则的解释[S].2000.
[3]中国篮球协会.现代比赛和现代裁判[S].1999.
[4]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5]彭长锦.篮球竞赛规则演变与技战术发展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1998,(2):11-12.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