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学报建筑工程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09 15:02:01 更新时间:2013-11-09 15:34:00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模板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混凝土成型施工的必要环节,影响着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发展过程,施工工艺
一、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及发展过程
1.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在混凝土成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它的使用是为了确定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尺寸及形状,确保位置的准确,因此对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以及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高层建筑对模板的要求更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由于现浇混凝土的性价比比较高,抗震性比较强,钢用量比较少,因此被广泛的使用,现浇混凝土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模板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板技术不断在更新和创新,工具式模板和永久性模板也相继产生。
2.建筑工程模板技术的发展过程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建设部提出以钢代木的技术政策,促使了我国的模板技术由散支散拆木模板、定型木模板向新型模板转化。到了八十年代,由于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建筑结构发生了变化,砖混结构逐渐转变成现浇注混凝土结构,模板技术在飞速的发展下形成了永久式、工具式和组合式三大体系。在现浇楼板的施工中,承重模板的周转速度对模板投入量和工程花费有很大的影响,常规支模法周转需要的模板和支撑投入量大,而现浇模板选择早拆技术对跨度小于两米的水平结构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拆模强度,因此,只要增加支撑点,支设模板转变楼盖的跨度大小,降低拆模强度,使模板早拆,就能加快周转速度,减少模版配置。由于我国的竹材资源十分丰富,用竹材做面板职称竹胶合板不但能够降低吸水率、收缩率、膨胀率,本身还具有很大的承载力,竹胶合板的价格比较低,表面比较光滑,周转次数多,施工性能好,因此应用比较广。高层建筑采用爬升模板,爬升模板在竖向混凝土结构中很受用。
二、模板安装及拆卸施工工艺
1.模板安装
先在楼面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按施工方案标出立杆安装位置,然后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装柱头模板。
(2)根据模板的施工图架设支撑和木楞。支架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
(3)钢管立杆须设置底座,立杆垂直度容许偏差为全高不大于1/600及±20mm,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各层支柱间的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与立柱要有效连接。
(4)通线调节钢管立杆的高度,将托梁找平,架设托梁及梁底枋木。
(5)梁底模板: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底板跨度大于及等于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5‰。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6)梁侧模板:先安装梁底模板,待安装完钢筋后再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枋)、斜撑、对拉螺丝等。
(7)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撑是否牢固,模板梁内、板面应清扫干净。模板应拼缝平整严密,拼缝位置下面必须要有次龙骨支撑并钉牢。拼缝处内贴胶带,防止漏浆。
(8)在混凝土板面安装钢管立杆时,应对上部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强度的验算,然后安装可调底座及钢管立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在混凝土面直接安装可调底座时,要在根部设置两个方向的水平拉结杆,以防止立杆根部移动。可调底座的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不超过200mm。
(9)在楼层特别高的楼层层间安装钢管立杆时,立杆要同时安装水平拉杆、剪刀撑,并采用扣件与钢管立杆扣牢。钢管上部安装的可调托座要牢固承托上部托梁。
(10)高支模支顶周边和高支模范围内纵横每隔不大于10m设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用钢管拉结,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剪刀撑之间设置之字斜撑,斜杆与地面倾角为45~60o,并与地面顶紧,剪刀撑、之字斜撑与钢管立杆有效连接。水平拉杆端头有混凝土梁、柱的应与混凝土梁、柱顶紧,或者每隔两步水平拉杆与柱抱箍。
(11)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中间以及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2.模板拆除
2.1模板拆除要求
1)模板拆除措施应经技术主管部门或负责人批准,拆除模板的时间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
2)当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或已达到设计规定强度,需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超设计荷载时,必须经过计算和技术主管确认其强度能足够承受此荷载后,方可拆除。
3)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应使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到250℃以下方可拆模。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温度裂缝。
4)拆模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有效和可靠,扳手等工具必须装入工具袋或系在身上,并应检查拆模场所范围内的安全措施。
5)模板的拆除工作应设专人指挥。作业区应设置围栏,其内不得有其他工种作业,并应设专人负责监护。拆下的模板、零配件严禁抛掷。
6)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该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扔,应按规定地点堆放。
7)多人同时操作时,应明确分工、统一信号或行动,应具有足够的操作面,人员应站在安全处。
8)高处拆模板时,应符合有关高处作业的规定。严禁使用大锤和撬棍,操作层上临时拆下的模板堆放不能超过3层。
9)在提前拆除互相搭连并涉及其他后拆模板的支撑时应补设临时支撑。拆模时,应逐快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
10)拆模如遇到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空、浮吊的模板或支架进行临时支撑牢固或相互连接稳固。对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拆除。
11)已拆除了模板的机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涉及强度值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若在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需在结构上加置施工荷载时,应另行核算,强度不足时,应加设临时支撑。
12)遇6级或6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积水,方可进行工作。
13)拆除有洞口模板时,应采取防止操作人员坠落的措施洞口模板拆除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防护。
14)后浇带部位楼面模板支顶拆除应严格按本方案规定的时间拆除,拆除前应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2支架立柱拆除
1)当拆除模板时,应在其下面临时搭设防护支架,使所拆模板先落在临时防护支架上。
2)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出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和拆除立柱同时进行。
3)当拆除大于6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法。
4)对于多层楼板模板的立柱,当上层及以上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层楼板立柱的拆除,应根据下层楼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实际情况,经过计算确定,本工程后浇带部位模版拆除应按方案要求和顺序拆除。
2.3普通模板拆除
1)拆除柱模板
柱模板拆除应分别采用分散和分片2种方法。
分散拆除的顺序应为:拆除拉杆或斜撑、自上而下拆除柱楞或横楞拆除竖楞,自上而下拆除配件及模板、运走分类堆放、清理、拔钉、钢模维修、刷防锈油或脱模剂、入库备用。
分片拆除顺序应为:拆除全部支撑系统、自上而下拆除柱箍筋及横楞拆掉柱角U形卡、分2片或4片拆除模板、原地清理、刷防锈油或脱模剂、分片运至新支模地点备用。
柱子拆下的模板及配件不得向地面抛掷。
2)拆除梁、板模板
梁、板模板应先拆梁侧,在拆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并应分段分片进行,严禁成片撬落或成片拉拆。
跨度大于8m的梁式结构,应按设计规定的程序和方式从中心沿环圈对称向外或从跨中对称向两边均匀放松模板支架立柱。
三、施工中工质量通病防护及注意事项
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1)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钢管、构配件等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2)梁模板: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爆模、局部模扳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措施:
a.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c.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3)板模板:防止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的现象。措施:
a.搂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木楞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木楞面要平整。
b.支撑要符合规定的主控项目要求,不同直径的钢管不能混用。严格按要求控制钢管安装的垂直度。
c.板模按规定起拱。
(4)钢管支撑局部沉降:在钢管支撑下部位加设底座,楼板能满足承载力要求。
(5)钢管底座整体不稳定:可调底座及可调托座螺栓伸出自由长度不能超过20cm,要安装足够的交叉支撑,钢管的水平拉杆要与邻近坚固物连结,使钢管不产生位移。
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途中停歇,应将就位的支撑、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
(2)拆模时应搭设工作平台。
(3)拆楼层外边模板时,应有防高空坠落及防止模板向外倒塌的措施。
(4)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钢管及其配件,确保钢管结构稳定和足够的承载力。
(5)施工过程剪刀撑、水平撑(水平钢管)不能任意拆除。
四、结束语
由于模板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比较重要,作用比较大,因此建筑施工对模板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模板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之中。模板体系的运用应该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进文.浅析模板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
[2]赵松国,张新峰.模板早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41-41.
[3]杨国荣.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