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学期刊论文范文赏析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12 14:00:21 更新时间:2013-11-12 14:08:20
[摘要]林白是九十年代私A.4e.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以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为例从主体意识、自恋意识、孤独意识三个层面对这一长篇小说解读分析客观而深刻地认识其私人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私人化”小说,主体意识,自恋意识,孤独意识
九十年代的私人化写作具有当代文化语境中女性创作的个性化色彩,也是九十年代个性化创作的一种。“‘个人化写作’或‘私人化写作’,就其广义而言,是指那种疏离了统一的思想规范和艺术规范,以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创作为特征的一种写作方式。……就其狭义而言,是特指90年代兴起的以表现女性的身体隐私和生活隐私为特征的女性文学创作,是对这一创作现象的命名。这一命名缘于对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及其他女作家类似作品的讨论。”〔’〕“私人化”的创作加强了对个人经验的重视程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视创作出极具性别意识和性别特征的作品。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只是对个体经验的揭示,而在于它所依附的人类永恒之主题。文学建立在“个人化”的基础上,其实质是建立在个人化基础之上的非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在张扬性别自主性的同时,也以此为外壳传达出人性的本质特征。林白是九十年代私人化创作的代表,对她的作品的解读为分析私人化小说的创作打开了一扇窗口。本文试以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为例浅要的分析其私人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一、主体意识。林白私人化小说作品中的主体意识的展现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带有强烈的性别意识的创作倾向。作家在创作中性别意识突出的表现为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的色彩。二是对个体生命经验自觉的尊重意识,这种尊重意识较之其他作家的作品对个体的重视程度要更为突出,表现的也更为细腻和深人。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以一个个体心灵的成长作为叙述主题的作品,讲述了女孩林多米极具特色的成长历程。林多米就是作品所要叙述的主体,而男性的存在只是作为一个叙述的背景。作品通过对林多米由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成熟女性的叙述展现出一个女性成长过程中性别意识的觉醒,以及此过程中的冲突与困惑。作品由主人公对女性自身的认识为起始展开了一个对自我了解和把握的过程。幼年的多米置身于一大堆生殖器的模型当中,形成了“一幅多么奇怪的风景”,以及以后的带着惊鄂与恐慌、兴奋的心情一次次的窥视生孩子的过程,正是对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自我启蒙。可以说林多米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正是从对性的认识开始的。并通过这种性的自我启蒙确立起了作为女性的自我存在意识。而这种对性启蒙的自觉的寻求也表现出了主体意识最初的觉醒。在作品此后的叙述中,性别意识始终是一条隐伏的线索。无论是对同性之爱的理性的把握,还是面对异性之爱的被动与无力,女性的主体意识始终是作家“无法挣脱”的创作情绪。而主体意识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个体生命的重视。在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成长题材的或者是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小说。林白的小说与其他成长主题的,iJv说不同之处在于她是通过最隐秘的私人经验,最具有个人化的生命体验,将一个个体内心世界的流徙作最大程度上的展现。这是一部纯粹为个体生命而书写的作品。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多米的内心之中,她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下是如此的赤裸,甚至于我们在阅读中似乎感觉到我们就是多米,是沉浸在自我的内心世界里自言自语。如何将这样一个个体由内到外充分展现是林白创作这部小说的宗旨。她的作品完全以个体生命意识为出发点,充分表现个体在生命历程中的体验。在《一个人的战争》中伴随性别意识展现出的个体经验以及“自我”的意识渗透全篇。如幼年时期的林多米就懂得体验性的快感,并幻想被强暴的受虐的心理倾向;大学时期封闭的内心世界,在与人交往中的被动而又逃避的心态;以及自始至终对同性之美的倾慕甚或“爱恋”等等,由这些我们看到了个体叙述在文学作品中的分量和意义所努力达到的高度。
二、自恋意识。自恋是对于自我的欣赏和信任,是自己“喜欢”自己,是自己成为自己的理想形象。林白私人化小说的自恋意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品主人公的自恋意识,二是流露于作品之中的作家本人的自恋意识,即通过对自我的展-现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理性的认识。关于第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文本来理解。林多米是一个内向、敏感、带有自闭倾向的女孩,但同时她更是一个内心充满力量的女孩。父亲的早逝,母亲较多时候的不在身边历练出她的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坚强的品格。在她的生命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她一个人面对世界和自我,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的空间,有着与外围不同的属于她自己的生活的秩序。男性形象从小就在她的心目中有着不光辉的定格,她接触到的男性多数有着怯懦,鲤凝的共性。多米从小就在成长的道路上独自摸索着前行,少女时期的多米有着令她骄傲的学业和超出同龄人的思维能力和领悟力。她在生活的道路上遭遇了各种的苦难,但她始终敢于梦想且梦想成真,最终在压抑的生活中寻找出一条适合她的出路,充分表现出她把握生活的能力。这些都要归功于她内心的那份骄傲,她对于自我的认同。,正是内心强大的力量一直支撑着她不断地与受力于外界的阻力相抗争,不断地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内心充满力量的人所依赖的是她自身,她是一个“在幼年时期就按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可扼制的内在力量去追求更彻底、更自由的人生”fzlcvz3)的人。这样的多米“担负”得起自恋者的称呼,也是最有资格的自恋者。而作品中提及的其他女性无论是北诺还是南丹,都拥有充分独立的人格,并对于自己有着超乎想象的信任。尤其是南丹,她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子,她因为过分自以为是而对所有男性嗤之以鼻,“在小说中,她像是一个女权主义的概念,一个妇女解放的前驱。}}(zlc}n)关于自恋意识的第二点的把握我们可以由对林白这位作家的人生经历切人分析。林白的个人经历与多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就人生的轨迹而言,这部作品带有自传的色彩,包含着作家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既来自于不受主观控制的命运的机缘,又来自于作家特有的察赋对生命的体验程度。如林白本人所说:“我是从个体生命出发,从我内在的生命感受、感官出发的,而我的自然身份是女性、所以我的作品肯定就表现了大量的女性经验。”“她要说的是她的内心感受,是女性的内心感受。Uzl(rzs>,也是内心的独白。与自恋意识相伴而行的还有自审的意识,林多米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在自我审视中与内心有着矛盾和冲突,而自审与自恋并不矛盾,在一定意义上看来,自审是自恋在更高层次上的一种表现。这只能说明洋溢在作品中的是一种健康而又向上的自恋意识。
三、孤独意识。孤独并不仅仅只是指独自一个人。“孤独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其重要表征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所导致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精神空落感。‑[3)(Ili3)《一个人的战争》这部作品就小说名称而言,似乎也已经预示出孤独的意识。在叙述多米也就是“我”的过程中,孤独始终是潜隐的底色。多米的孤独来自于人的自我存在意识、主观意识以及基于此而产生的隔阂感。孤独虽可怕,然而更可怕的是产生孤独的原因。对多米而言产生孤独的内涵是复杂的,它产生于内心的除自己之外的无助与空洞。首先她有着缺失性的童年经验。父亲的早逝,与母亲之间的无意识中产生的隔阂感,使多米不得不从小就学会面对自己的内心和解决好与外界之间的关系,也造就了她自闭、敏感、执拗的性格特征。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对于温情的渴望。在她的幼年时期,她就由对于同性之美的仰慕而渴望更多的接触。在异性那里既有着对哥哥出现在车站接“我”的若干年后仍是满怀感激的心情,也有着对于我的抄袭事件给予无比宽容的刘老师永生难忘的感激之情。我们相信多米在人群中珍视着人与人之间最朴实诚挚的友爱,然而她始终没有主动的去寻觅而只是被动的接受,甚至内心深处有着不可名状的排斥感,其中的原因除去缺失性的童年经验带给她的性格上的“保守”,再就是她成年后离开北流来到城市的困窘。文化差异之大造成了精神上的冲击,她有着与世俗之间的格格不入,也有着无奈的妥协。生长于边远异域中的多米由内到外渴望着自由,而在现代社会中要实现它是艰难的。作品中孤独意识的产生还来自于男性世界的伤害。多米在现实之中与男性的话语霸权之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这一方面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多米在与几个男性的接触中所遭遇的诱惑、欺骗、和暴力的经历。在她内敛的情感世界里曾经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对异性之爱的期盼。一是在关于鬼的故事中,“我”所期盼的与父亲的交汇,而另一个更为突出的事件就是“我”的那场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和包容之心的爱情,这场恋爱的结果就是“我此生再也不要爱情了。我将不再爱男人,直到我死。‑(6}这样的惨痛收局带给多米的是彻底的孤独感。多米选择了逃跑,选择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以逃避外在的世界,刻意地与外界保持着距离,“安逸”于内心的丰富和孤寂。透过文本我们感受到了多米与外在世界之间深刻的隔阂感。这种隔阂感是一道道无法跨越的“深渊”,她只有选择做一个孤独的倍守者。“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坚守住内心的那份孤独,只有这样才能坚守住自己,才能拒绝孤独。
基于以上三个层面的分析,我们感受到林白私人化小说在叙述女性具有隐秘色彩的个人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关于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的思索,进而在一个较为实在的意义上表现出对女性独特心灵世界的关怀。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