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论文《论语》的伦理思想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18 15:35:27 更新时间:2013-11-18 15:33:25
摘要:现代管理在不断完善其制度的同时,逐渐引入了伦理学的理念。由于掌握知识的主体是人,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主体也是人,这就使管理与伦理的结合成为一种必然。现代管理学的完善也就诉诸于它的价值取向——制度和伦理。说到中国的伦理管理,就要从那部被称为“东方的圣经”的《论语》入手,探寻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管理思想,以期对现代企业有所助益。
关键词:管理伦理,《论语》,仁礼,企业家素质,文学评论论文
一、现代管理的价值取向——制度与伦理
众所周知,有管理就会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就会有相应的执行者。由于制度是由人制定并且由人进行操作的,那么显然,在管理中,人就是核心。在—个企业内部,管理的好坏不仅仅要看制度是否完善,而且要看管理者是否具备其应有的管理才能,比如如何知人善任,如何调整资源,如何收拢人心等。归根结底就是“伦理”在管理中是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就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制度,一是伦理。这也就是现代管理学的双向开遣问题。如果说制度是现代管理的框架机制,那么伦理就是现代管理的人文驱动机制,二者是现代管理“一个都不能少”的内在因素。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人们的腰包变得鼓鼓的,可是也让许多人变得“穷的只剩下钱了”,所以人们渐渐把目光都转向了价值世界。现代管理在合理的道德价值观的指导下,追求卓越的伦理境界,这已成为现代管理的应有追求。管理与伦理的日益紧密结合、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管理伦理。管理与伦理的关系是:管理是外在的伦理,伦理是内在的管理;管理是群体的伦理,伦理是个体的管理。“管理伦理是管理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伦理化反映,是调节管理活动中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是管理主体把握管理活动的一种实践精神(价值形态),它以制度、社会舆论、道德榜样、管理者个人内心信念为实现机制,是一般社会伦理在管理活动中的特殊反映,是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实践伦理”。
说到中国现代管理伦理,我们不得不回归到中国的儒家传统伦理上,因为中国儒家传统伦理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在其1997年的著作《杜拉克论亚洲》中预测:“过去十年内,‘日本管理哲学’之类的书盘踞西方书市;未来十年内,相信与‘中国管理哲学’有关的书将会成为畅销书。”0笔者认为,自觉地对古老的儒家思想进行创造性转换,发掘其中有现代意义的思想内涵,将其应用到现代管理中来,不但可以使儒学固有的思想精华以新的形态转化于现代,得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而且可以为现代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智慧,促进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然而儒家思想究竟有哪些方面可以为现代化管理者引用和借鉴呢?这就必须从<论语》入手了。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是对孔子及儒学无以复加的称赞,更是对<论语》思想的极大肯定。《论语》不是管理学著作,而是一部典型的伦理学著作,但其丰富的伦理思想对于管理学则有极大的参考意义。孔子在论述管理时必讲伦理,甚至谈伦理时直接论述的就是管理问题,始终做到把管理与伦理有机结合。他的“仁”的学说、义利观、诚信立业论、任贤使能的思想是把管理与伦理统一起来的一种管理伦理理论。
二、《论语》的核心管理思想
(一)“仁”本哲学与现代管理
在《论语》中,我们最常看到的一个词是“仁”,它先后出现过109次。孔子认为,“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而“仁”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人”,就是以人为本,尊敬人、爱护人。《论语》中的“仁”不是从孤立的角度,而是从群体的角度出发理解人的本质,“仁”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一个人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追求,也是维持人类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伦理价值准则。
同样,作为一个企业,也应该有它自身的存在之道,也应该有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追求。而一个企业的价值追求与道德追求则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这就要求管理者有人本意识,能够爱护并尊重员工,以爱和敬的感情为纽带,将企业全体人员团结在一起,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发展。
“爱人”是仁学的灵魂,《论语》中的“爱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很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价值目标,实现了这个目标,人与人之间就会和谐共处与交往,人际关系良好,企业才会拥有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孔子的角度看,所谓的经营,实际上便是一种掌握人心理的过程,由于被管理者皆是有感情的人,只要‘动之以情’常会收到极好的管理效果。”“仁”体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管理者以仁爱之心对待员工,以真诚的感情实现与员工心灵上的沟通。让员工信任他们,爱护自己的企业与企业的利益。
(二)“仁礼合一”的情感管理
“礼”是《论语》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说仁是人的内在修养,那么礼就是仁的外在表现。仁与礼一内一外,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一方面,仁以礼作为外在的表现和规范。一个人如果具有内在的美德,但不用礼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就会出现不文明的行为,甚至走向反面。另一方面,礼以仁作为内在基础。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来充实,礼乐就会沦为徒有其表的虚伪形式,并失去其实质的意义。因此,孔子主张仁礼合一。礼在古代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指以礼为集中体现的一整套社会文明体系。首先,礼强调荨卑分明,上下有序,要求人们各安其位,不可越位行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君臣、父子都不安其位,不按自己的角色行事,社会秩序就会被打乱。在现代管理中,领导者要尊重员工,站在员工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能得到员工的心。员工也要安心本职工作,立足本位,有集体荣誉感,工作就可以得到发展。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并使权力和职责得到充分的结合,这样企业才能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礼具有道德内涵。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所以管理者规定的制度不能过于苛刻,使人无法承受,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与处境。最后,礼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主要表现为“敬”、“爱”,它们是仁的内涵。“敬”是外在表现,礼用在企业管理中,要求领导者要尊重自己的员工和下属。
三、《论语》对现代企业家的启示——一名优秀管理者的“御人术”
(一)“仁者爱人”的领导哲学
“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孔子的马棚失火了,退朝回来,只问“伤人了吗?”并没有关心马。孔子并非不爱马,而是马与人比较起来,以人命为重。孔子的领导哲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这对管理者来说,就是要强调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即把被领导者看作是有理智、有情感、有自尊心的人,领导者应该关心和爱护下属。
在这个信息经济时代,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己成为公司兴衰成败的硬件条件。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独立性、创新性、流动性、成就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因而领导人员能否“爱人”,能否为员工提供一份有人情味的感情投入,给予员工家庭式的情感抚慰,增强企业员工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员工创造性,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举措。
(二)“惠而不费”的领导手段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认为,在管理人时不可一味的用暴力强制,而要“利之”,即允许被领导者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使他们对工作感兴趣,从而使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惠则足以使人”。同时,孔子还提出了“惠而不费”的观点,认为最好的激励手段是使受惠者获得的利益,由受惠者本人为自己生产出来,就能做到“惠而不费”,所以他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知识员工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不是体力,对劳动过程的监督既没意义,也不可能,因此领导者在领导手段上需要具有“双赢”意识,将知识员工的收益与企业利益紧紧捆绑起来。现代企业领导者既要看到为知识员工提供各种福利、提高薪酬而导致的财务支出增加,更应看到合理的激励安排对企业知识员工积极性的激发作用,要有“惠而不费”的思想。近几年广泛推行的期权式薪酬制度和股权激励安排可能是孔子“惠而不费”思想在现代企业人员管理方面的最好体现。
(三)“劳而不怨”的领导作风
“劳而不怨”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身为领导者首先应该作出表率,以身作则。要想让别人为自己做事就必须放下领导的架子,自己承担一部分劳动而且没有怨言,员工才能心服。在领导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那种自己不劳动反而去指责员工劳动成果的领导者,那样,是不会有群众基础的。第二是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想很好的进行组织管理,使员工为公司创造效益,就必须使员工去干可干之事,不让干不必要的劳动,不让干过于繁重的劳动,劳的适度,劳的舒心,这样员工才会没有埋怨,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四)“欲而不贪”的领导素质与“泰而不骄”的领导心理
人人都会有欲,但欲,首先要讲仁欲、义欲。讲仁义不讲贪。孔子说:“欲仁而得仁,又贪焉?”“贪”,不义之举,可耻之举,理应排斥。“欲而不贪”,高尚之举,正义之举,大力提倡之。看看报道,我们周围无数的优秀企业家纷纷落马。为什么?各种因素都有,而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有处理好“欲”与“贪”的关系。
“泰而不骄”中“泰”,安详;“骄”,骄傲,骄横。孔子如此解释:“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不论人数众寡,不论地位高低,为人不敢怠慢,这不是人的处之泰然而不骄傲的一种态度吗?领导人待人态度应该谦和些,虚怀些,不自夸,不自矜,哪怕你工作已经作出了巨大的成绩,这样有利于进步。
以上四点是一名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优秀管理者应具有“为政以德”的管理品质。“为政以德”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信条。孔子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斗星一样,在自己一定的位置上众多的星星都围绕着它。同时,孔子认为“苟正其身矣,於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领导者首先要能够端正自己,管理他人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如果领导者自己都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去领导他人呢?因此,领导者应该“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这样才能促进下属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职业进步。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对现代管理伦理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为了完善我国现代的管理思想,我们在向西方学习先进管理思想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领悟经营管理之道。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不断的汲取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的学习如何用“仁”;仅要运用好管理制度,而且要使伦理在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将制度与伦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完善管理学的双向开遣,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