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论文地铁设计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18 15:10:50 更新时间:2013-11-18 15:52:49
摘要:针对地下式地铁车站的结构防水设计,从地铁工程结构防水设计的设计原则、一般要求和具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做法或建议,指出了做好防水的关键点。
关键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设计,计原则,水要求
地铁隧道工程属于大型构筑物,长期处于地下,时刻受地下水的渗透作用,防水问题能否有效的解决不仅影响工程本身的坚固性和耐久性,而且直接影响到地铁的正常使用。地下结构防水措施得当与否对整个工程成败至关重要,因此,对结构防水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地铁车站结构防水设计原则
(l)车站结构的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结构所处的不同地质区段和所采用的不同施工方法,采取相适应的防水措施。
(2)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诱导缝、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预留孔洞、各型接头、各种结构断面接口、桩头等细部结构的防水为重点,辅以柔性全包防水层加强防水,同时防水层兼作为隔离层,保证防水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的密实性、抗渗性、抗裂性、防腐性和耐久性。
2.地铁车站结构防水一般要求
(l)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技术先进、方案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使用安全、确保质量要求。
(2)地下工程的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结构与防水必须密切配合,当建筑结构与防水发生矛盾时,在保证建筑结构适用安全的前提下,建筑结构应服从防水。地下结构防水设计应着重加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使结构防水建立在可靠的技术数据基础上,各车站的防水设计应根据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理环境、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情况确定结构形式和确定防水体系,做到结构与防水相结合。
(3)防水等级标准地下车站及人行通道均按一级防水等级要求设计,车站和通道结构不允许出现渗水部位,结构表面不得有湿渍。风道及风井防水等级为二级,结构表面可有少量、偶见湿渍。明挖车站(包括车站、通道、风道等)的主体结构顶、底板及侧墙必须采用防水混凝土结构,并根据防水等级要求采用不同的附加防水层。
(4)选用的柔性防水材料应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较高的物性指标,并应适应混凝土的伸缩变形,方便施工并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和耐腐蚀性能。避免采用施工性差,防水质量受施工操作影响较大的材料。
(5)明挖结构的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小于250mm;变形缝处砼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防水混凝土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其它部位不得大于0.3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6)明挖车站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必须保证无水作业,须采用地下水控制措施,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基坑水位均在垫层下500mm。
(7)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并按规定取样试验,其试件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高一级(0.2MPa)。
(8)诱导缝、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各种结构的接口、桩头等部位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强防水措施。
(9)防水混凝土外加剂(或添加剂)必须掺量准确,在拌制过程中须有所选定的外加剂厂的技术人员旁站指导。
(10)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防水施工必须由专业防水施工队承担,或由有防水施工上岗资格证并有类似工程成功施工经验的防水施工队承担。
3.地铁车站结构防水措施
(l)车站内部主体结构施工前围护表面不得有明水流,否则应进行注浆或刚性抹面彻底堵漏止水。
(2)车站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加入胶凝材料总量的20%~30%的优质粉煤灰(粉煤灰应来自燃煤工艺先进的电厂)及抗裂(密实型)外加剂,粉煤灰应选用来料均匀、各项性能指标稳定的一级或二级灰。
(3)在有侵蚀性介质的工点,钢筋净保护厚度不小于50mm,混凝土的耐蚀系数不得小于0.8,水胶比不宜大于0.45.对于存在中等及以上腐蚀介质的工点,混凝土须掺入防腐蚀添加剂或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4)选用的柔性防水材料应保证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较好的物性指标,适应混凝土结构的伸缩变形,方便施工并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和耐腐蚀性能。并根据不同部位设置与其相适应的防水层的保护层。
(6)对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诱导缝、穿墙管及桩头等特殊部位进行特殊处理,做到多道设防,防止这些部位出现渗漏水。
(7)顶板辅助附加外防水层采用2.5mm厚的优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并设置350#隔离油毡,采用100mm厚细石混凝土作保护层。如顶部有种植要求,应用抗刺穿层代替隔离油毡层;侧墙在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分离式的结构形式的下,辅助附加外防水层采用2.5mm厚的优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外设120mm砖墙保护层。在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密贴的结构形式下,辅助附加外防水层采用能倒置粘贴于主体结构的预铺式自粘防水材料。只做临时保护。底板的辅助附加外防水层采用能倒置粘贴于主体结构的预铺式自粘防水材料,底板卷材防水层上设50mm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8)车站明挖施工段围护结构如有渗漏可采用注浆堵水。注浆堵水可选用水泥浆、水泥水玻璃浆、聚氨酯浆、丙稀酸盐浆等。达到无明显渗漏水。
(9)侧墙和底板采用“外防内贴”法铺设防水层,防水层宜选用与基面密贴的防水材料,同时这种防水材料应能够与顶板防水层过渡连接。侧墙和底板不宜采用容易导致窜水和刚柔过渡处理较难的防水材料,特别是当车站两端与盾构区间连接时,应在明挖车站的侧墙采用容易进行收日处理的防水材料。并根据选用的防水材料种类确定基面的处理方法和采取必要的成品保护措施。
4.地铁车站结构防水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1)车站明挖段混凝土浇灌防水混凝土应采用跳槽施工法,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开裂。
(2)防水混凝土所用外加剂的掺量应准确,误差不得超过±1%并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搅拌、振捣。在完成养护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及时施作防水层,并及时回填,防止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
(3)各型接缝处止水构件的安装位置必须准确。接缝必须严密,保证接缝处无渗漏水。
(4)对能倒粘于主体结构的预铺式防水卷材基面的处理要求和敷设防水卷材的施工必须满足相应要求。
(5)防水层应敷设平整,固定牢靠,避免浇注混凝土时防水卷材发生脱落。对车站主体与附属结构接口部位防水层甩槎应提前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6)在地铁工程中使用的防水材料应通过国家指定的质检部门的检测和鉴定。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且能满足本工程施工特点、气候条件、地质水文条件和变形要求。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选用相适应的防水材料。
5.结语
根据国内地铁建设的有关经验及对地铁车站防水设计研究的体会,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工程实践证明,地铁车站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坚持“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是正确的。今后需不断加以完善提高。
(2)新型防水材料与工艺、新科研成果要及时而充分地应用于车站防水工程。
(3)必须由专业队伍负责防水设计和施工,建立包括防水咨询和监理在内的监理系统,以保证防水效果、提高施工质量。
(4)防水施工图需要针对不同构造形式给出各种处理方法,强调节点、重点部位的特殊处理。同时,也需对施工中的漏水问题提出专门的处理意见。
总之,地铁车站的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防水不仅需要质量优良的防水材料,而且还需要完善的防水设计和精心的防水施工,需要得到建设、设计、施工各方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