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20 10:46:16 更新时间:2013-11-20 10:03:09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经营的核心部分,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培养人才的途径。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发表期刊推荐《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国家级教育期刊,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旬刊。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其组成部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其培养人才的质量不仅体现了各学校自身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学校教育的核心活动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于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成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互动模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已经开展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但大都局限于基础教育,适用面比较狭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21世纪对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各项活动的中心,直接影响着各种应用型、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当今社会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去积极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
一、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1.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课堂讲授多,课下延伸少;传统继承多,自主创新少等。要想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校就必须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
2.满足职业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做精做实,创业创造”,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型的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从社会需要层次上看是不可或缺的。目前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备受世人关注的教育思潮,终身教育的宏观目标是完善人格。因此,职业教育体系面对终身教育理念必须做出调整,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之外还需培养学生将来面对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非专业能力,如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在团队中如何与人交往、团结协作,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如何自我调节等。高职有效课堂教学是培养满足社会所需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疲劳学习。美国心理学家通过脑电图研究表明,大脑的兴奋点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活跃程度。当看和听时,大脑的兴奋点只有一个,信息的收获率分别为10%和20%,然而,在说和做时大脑的兴奋点则有多个,信息的收获率分别高达70%和90%。有效的课堂教学,通过减少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探究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互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说和动手做,使学生在主动实践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减少低效率的疲劳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二、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浑然一体不可剥离的,是一个单位,而不是由教和学两个单位简单相加而成。我们提及教时同时暗指发生在这种教指导下的学的活动,否则只能算是独白。同样,当我们提及学时同时暗指某种教指导下的学,否则只能算是自学。从这一事实上说,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合作交往关系。课堂上发生的都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边或多边共时性的交互活动。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互动;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分享;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尊重。因此,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很高,要求教师要让课堂语言既有趣味性又有逻辑性,既形象还不乏幽默感,同时也要注重肢体语言的表达和控制语言的节奏。努力创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课堂互动模式的首要原则,是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建立的,突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从互动的特点出发,展示了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主体性思想。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知识的贩卖者,更不能独霸课堂,一讲到底。因此,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相信学生的能力,创新学生主体的表现形式,积极努力地去建构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互动性原则。互动是基于对方的行为来做出自己行为的一种交互影响和作用的反应,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双向的作用,不是师对生或者生对师的一种单向、线性的影响。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评价和情绪受教师作用的影响;反过来,教师的作用同时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状态。师生之间的作用和影响是一种循环的,链状的持续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持续进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不是间断的一次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3.开放性原则。在开放的课堂中,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展开,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兼有信息的接受者、传递者、加工者和创造者等多重角色。通过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自主的合作探究学习环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在这种氛围下,必定会出现信息资源充分涌流的局面,某些新颖的想法极有可能不在教师的应急预案中,这就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智慧,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
四、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师生平等的课堂对话。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沟通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对话,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只有师生平等才会彻底打破一言堂,才会有课堂上的民主互动。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内实现师生的双向主动、双向能动和双向促动,让老师善教,让学生乐学,从而达到相互促动、教学相长。
2.动态性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在“多向互动、动态生成”这一逻辑指导下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宗旨是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界定、相互碰撞的过程,在这种碰撞中产生大量的新的教学资源即为资源的动态生成。多向互动的形式通常是以学生的特点为转移的,因此教学方案的设计也应该是动态的,即使教学内容不变,当教案再次使用时学生已经变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参与数量对原设计进行分析和重组,形成新的教案产生新的过程即为过程的动态生成。
3.历史资料的反思性研习。师生的互动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达成目标,除了要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更要研读历史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熟悉掌握学生认知的规律,结合互动模式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宏观的引导和必要的点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以诊断和明确他们预设的目标是否达成,从而更好地完成对外部信息的接受和加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反思,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更好地融为一体。
总之,要提高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实现以下转变,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到学”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向“教学相长”的师生互动方式转变,在教学目的上由“为了考试而教、为了考试而学”向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才的转变,在情感思想上从“绝对权威和绝对服从”向“民主协作”的转变。为了实现教育创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应从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努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崭新的课堂教学文化。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