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高校辅导员高学历化及其职业承诺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20 10:05:41 更新时间:2013-11-20 10:47:32
职业教育论文投稿期刊推荐《中国校外教育》杂志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儿童中心主办,中国儿童期刊社承办,多家权威教育部门联合协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一级教育类核心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摘要]辅导员是我国高校教师行列中的特殊队伍,是目前全国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我国高校的辅导员队伍近年来高学历化势头强劲,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服务水平却没有相应的提高。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定模糊、发展空间狭窄、队伍不稳定、发展后劲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以及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承诺,辅导员高学历化,职业定位,职业认同
一、职业承诺的内涵
职业承诺是职业心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外国的学者对于职业承诺的内涵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布劳对职业承诺的认识范畴主要集中在职业感情,主要体现于对现职业继续留下从事的愿望和对现从事职业的热爱程度。①伦敦认为,职业承诺涵盖了工作动机、管理动机、职业行为以及与职业动机有关的动机。②梅耶等人则将组织承诺三因素理论拓展应用于职业承诺领域,他认为职业承诺也应具有以下三方面因素:继续承诺——对离职所要承担的代价的认识、规范承诺——对自己职业持有的义务感、情感承诺——对自己职业愿意坚持的强烈意愿。③国内学术界龙立荣等专家则认为职业承诺的内涵是一个人对自身职业的情感依赖度和认同度,对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的投入程度以及在社会规范的内化下所导致的不愿更换职业的程度。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职业承诺当是个人对自身职业的认知,是基于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和认同度,并且对其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与认同,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个体能够并且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以便实现自身职业目标。
梅耶与艾伦在20世纪30年代将职业承诺理论首次投入应用于教师队伍的研究。我们国家在20世纪末也开始兴起对于教师的职业承诺研究。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定模糊、发展空间狭窄、队伍不稳定、发展后劲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以及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当下高校辅导员队伍高学历化的势头强劲,应考虑如何发挥出高学历辅导员队伍深厚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辅导员队伍工作绩效,达到解决高学历辅导员队伍低职业承诺水平问题的目的。
二、辅导员高学历化及其职业承诺状况
高校辅导员是当今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主要策划执行者,他们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而他们和学生接触最多并且是学生最能产生依赖的人,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各方面学习的直接引导者、指导者。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水平也越来越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参与问卷调查的辅导员中有90%是硕士学位;某地方本科高校参与问卷调查的辅导员中有61%的辅导员是硕士学位。
虽然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结构在日益高学历化,但是职业承诺水平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高学历人才的职业期望值往往相当高,也导致了一些人在择业过程中目标功利化倾向加剧。特别是当今高校,很多新进高校的高学历辅导员在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多数急于调离辅导员岗位,转而谋求返回原专业从事专业教学研究工作或者在行政部门担任行政管理干部等。
在目前各个高校中,辅导员队伍在职业定位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职业前景不清晰。高校辅导员群体在高校教师行列中一般来说是属于比较年轻的群体,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相对来说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拓展,但目前许多高校为辅导员提供的发展平台少之又少。比如,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是采用人事代理或人才租赁的形式引进的,这就导致了当今许多的辅导员严重缺乏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认同感,始终感觉自己就是“临时工”,也导致了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一个跳板。另外,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因为缺乏参加一些科研项目的机会和精力,往往在评定职称上因为科研成果的问题处于最不利的地位;同时,国家教育部门在辅导员管理方面缺乏实际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保障解决辅导员的出路。现实的问题导致很多辅导员都觉得在这个岗位上看不到未来,所以一有机会就想脱离辅导员岗位,势必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
2.职业倦怠。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同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任务繁杂、工作强度大,既要管理学生,又要给学校各职能部门打杂。而与承担的繁重的工作量相反的却是在职称、福利等方面并没有相应的回报甚至是等同的待遇。问题日积月累,肯定会给辅导员工作情绪带来强烈的困扰,造成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卷调查显示,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和某地方高校均有20%左右的辅导员对自己这份职业的工作意义产生怀疑,均有20%左右的辅导员对于自己的工作感到身心俱疲,两校的辅导员一致都认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杂务相对过多,使得辅导员们疲于应对。
这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了高学历辅导员在工作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人力资源优势,甚至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起到相当大的负面作用。所以说当今高校在思考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时,如何引进高学历人才已并非主要问题,关键问题是在如何能够保持队伍的稳定性。
三、高学历辅导员低职业承诺的原因分析
1.职业动机对职业承诺的影响。热爱本职工作并有志于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人在当今的高学历辅导员队伍中也大有人在,但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些人加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动机不纯。因为近些年高校教师在待遇方面有所提高并且具有相对稳定的职业特点、相对美好的工作环境,使得众多高学历毕业生求职热点转向高校教师。因而导致一些硕士通过应聘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进入高校工作,但在其职业规划中却将辅导员岗位作为通向高校专业教师岗位或其他岗位的跳板。在我们所做的调查中显示,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和某地方高校均有20%左右的辅导员在从事辅导员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期望有合适的机会就转行或者尽快升迁。所以有部分辅导员把当前工作看作过渡性的工作,甚至在行为上他们对所从事工作也并非尽职尽责,这部分高学历辅导员所持的职业动机使得他们实际上对高校这一组织做出的是机会承诺,而并非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做出自己的职业承诺。
2.对本职工作的心理认同度不够高。梅耶和龙立荣等都认为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和情感是影响职业承诺的重要变量。那么依此来看,高学历辅导员职业承诺较低的原因归根结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其所从事的辅导员工作在心理上的认同度过低,职业情感缺乏。高学历的辅导员心中的就业期望值很高,他们很希望能够通过工作挖掘出自身潜力、发挥出专业特长,以达到自身价值的实现,达到自己成就感的满足。然而社会各界误认为高校辅导员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职业,社会的偏见对其高校辅导员职业情感的培养更是起到了很大反作用。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和某地方高校均有20%左右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在社会中的受尊敬程度比较低,也正是这些世俗的观念更加导致高校辅导员群体始终处于一个快速分化状态。现在硕士研究生代替过去由专科生或者本科生从事的辅导员工作,这也使得高学历辅导员往往会产生出比较强烈的心理落差,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太多又很难找到职业的成就感。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某地方高校有27%、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有20%的辅导员认为做辅导员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残酷的现实使得高学历辅导员在工作中很难产生职业认同。
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辅导员职业角色之间的冲突。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长期以来是将研究生培养成能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并能够独立地在相关专业领域开展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往往并不是应用型人才。这些硕士、博士在学习期间需要在自己的专业研究工作中合理的。但是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的,各类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数不胜数,使得他们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
知识型、研究型高学历人才的定位,从事的却是事务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辅导员职业。所以高学历的辅导员工作后发现自己并不一定能完全胜任本职工作,并且他们在读书期间也缺乏对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经验,进而会影响到工作成效,进而对自身产生职业压力。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和某地方高校均有40%左右的辅导员对目前工作的感受是痛苦迷茫。一旦外部的压力达到无法控制的时候,个人心中往往就会滋生非常强烈的离职倾向,因此他们即便留在辅导员岗位,也可能仅仅是因为离职代价太大或者受舆论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属于继续承诺以及规范承诺的范畴,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却在于辅导员对本身职业的情感承诺。
四、提升高学历辅导员职业承诺水平的对策
1.了解高学历辅导员真实的职业动机,促使其组织承诺与职业承诺一致。职业动机是一个包括了职业认同、职业洞察力和职业活力的三维结构。高学历辅导员低职业承诺水平的另一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职业荣誉感不够强,这其中不仅因为社会各界对辅导员职业存在一些偏见,同时也与高校的学生工作始终无法真正意义上获得学校同等重视有很大联系。因此他们自然不会以辅导员职业来给自身定义,更谈不上职业认同感。这就造成了高学历辅导员在入职以后,并不情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高学历辅导员对高校这个组织的职业承诺水平还是较高的,但对于辅导员岗位的承诺水平却较低,这需要学校将自身的整体发展目标同高学历辅导员的个人目标相统一,使得组织和个人能够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使得我们的高学历辅导员既有较高的组织承诺水平,同时还有较高的职业承诺水平。比如,对高学历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以及职位晋升方面实施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并通过合理的分流措施将部分高学历辅导员安排到相对适合的岗位,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切实的政策保障和发展空间,以提高其职业承诺水平。如严格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第24号令:“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2.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充分发挥高学历研究型人才的能力。目前,各大高校辅导员工作长期以来都存在“重实践操作、轻理论研究”的现象,辅导员岗位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以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主。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在规律性特点,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当的专业化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业务素质,才能去应对当今高校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去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在当前具体国情之下,适当地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相关的工作经验。例如,在美国有大学甚至开设有学生事务专业相关方向的硕士甚至博士专业学科点,专门为高校培养具有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我国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相比之下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发挥出高学历辅导员的人力资源优势,使他们能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这对他们找到成就事业的支撑点进而提高其职业承诺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因此,只有把高校辅导员纳入到高校专业教师队伍中来,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教师队伍。这也能极大地促进高学历辅导员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满足他们期望成为高校教师的职业动机;与此同时,高校在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面,需要并给予高学历辅导员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和时间精力去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发挥出他们自身科研工作的优势,并将科研成果纳入与职称评定和待遇相关的考评体系。希望能藉此充分发挥出高学历辅导员的科研人才优势,并促使高校辅导员职业能从事务性向专业性方向转变。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往往学历程度越高,职业承诺水平也会越高,这是因为其所从事职业的稳定性及其引起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往往会产生较高水平的职业承诺。之所以我国高校高学历的辅导员没有呈现出与学历水平相匹配的职业承诺水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职位没有得到合适的匹配,目前从事的工作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应有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因此造成了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认同度都不高,从而导致了职业承诺水平的过低。这需要高校积极构建辅导员职业吸引力,为辅导员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前途,为高学历辅导员打造出能够成就其职业发展的平台。与此同时,作为高学历辅导员也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职业生涯发展观,立足于自己从事的职业,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地适应自己的岗位,努力在自己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水平。